来源:中共云南党史
2025-02-10 14:02红军长征的历史犹如一座巍峨的精神宝库,总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激发出强大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后的新起点。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光荣的革命传统,凝结着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牢记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
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由于受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革命形势又一次跌入低谷,中国共产党再次遇到严重失败的考验。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北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国民党当局在红军西进的道路上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付出了极大牺牲,锐减到3万余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红军改向贵州北部进军,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云南威信县扎西地域集结。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会议,解决遵义会议已经确定但没有来得及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这些会议统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完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正如中央档案馆保存陈云1935年二三月份形成的手稿《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指出:“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扩大会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是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在扎西会议上,党中央扭转对各苏区和红军部队“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部署总方针”的被动局面,决定重新对中央苏区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施领导,对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白区工作等重大问题作了研究部署,恢复了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讨论通过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第一次系统总结和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批判了博古、李德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对于总结和汲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分清大是大非,统一全党思想,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振奋红军的革命精神起到了极大作用;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决定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作出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缩编,改变过去“上重下轻”的组织形式,适应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提高了红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3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对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精神,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扎西会议作出的一系列事关党和红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保证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得以实现。扎西会议后,红军对国民党的反“围剿”斗争由被动变为主动,按照新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回师黔北、重占遵义、佯攻贵阳、强渡乌江、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苏区的红军改变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迅速突围,分散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达3年之久,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红二、红六军团在反“围剿”斗争中加强领导,调整战略方针,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取得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川陕敌人的“会剿”计划。从此,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
感悟扎西会议的光荣革命传统
红军来到扎西时正值春节,在磅礴的乌蒙山走出寒冬,迎来新春的温暖阳光之际,扎西会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使红军的革命斗争从被动变为主动,推动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扎西会议的光辉历史,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革命传统,生动地体现了红军的革命斗争精神。
纠正错误,确立党的正确领导。“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除陕甘以外的各主要根据地相继丢失,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长征途中,推行“左”倾错误方针的中央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把战略转移变成了大搬家式的行动,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遭受惨重损失。在险境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但是,遵义会议虽然批判了博古等人的错误的军事路线,却尚未形成一个正式的决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分工的工作也还没有进行,博古依然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扎西会议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勇于纠正错误,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正如周恩来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这个决议“主旨是纠正军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紧迫。”从而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对统一全党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扎西会议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的过程中,坚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确立了组织上的正确领导,特别是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正确路线的贯彻落实。
恢复对全国革命的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以来在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折中首次研究部署全国革命的重要会议。在扎西会议期间,党中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讨论部署全国革命总方针,对中央苏区、湘鄂川黔省委、红二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白区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及组织领导等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并作出战略部署,恢复了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扎西会议上,根据敌情变化,中央政治局调整遵义会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作出改变原定渡江计划,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战略决策。扎西会议提出,要以大规模的游击战调动敌人,发挥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求得新的战略计划的实现,明确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为特征的新的战略战术。此后,红军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迂回作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使敌人疲于奔命,红军则处处主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使命任务。为贯彻实施扎西会议的决策,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云贵川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尽管被抽调留下来的部分同志不愿意离开红军主力部队,但是他们坚决听党指挥,服从安排,自觉担负起使命任务,在川滇黔边区宣传发动和组织武装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地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长征北上。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纵队付出了巨大牺牲,纵队主要领导人均壮烈牺牲。特别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坚持斗争长达12年,与敌人血战到底,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英勇斗争,用热血和生命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上书写了悲壮的一页。
依靠人民群众,开创革命新局面。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的11天时间里,严守纪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号召劳苦群众团结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动员劳苦群众积极参加红军。红军宣传队还为群众演出了文艺节目,将打土豪没收来的粮食、食盐等物资分给穷苦人民。红军深入到群众中开展的这些工作,使威信各族群众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红军的热爱和支持。有的群众主动为红军打草鞋、缝补衣服,有的群众从物资上支援红军,有的群众积极为红军带路,有的群众帮助救治红军伤员、掩护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特别是红军在扎西“扩大红军三千几”,壮大了革命武装,这是红军自长征以来较大规模的一次扩红。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推动扎西会议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传承扎西会议的红色基因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既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新长征。我们要传承扎西会议的红色基因,汲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坚持真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征程。扎西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使遵义会议确立的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得以实现,推动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我们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充分展示出其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成为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重大政治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必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扎西会议在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紧要关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恢复对全国革命斗争的领导,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以正确的战略决策,明确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彻底扭转了革命局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牢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使命任务。省委书记王宁强调,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担当,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准确把握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特征,自觉把云南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努力实现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期间,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决策部署,引领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干部战士严守纪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红军。陆定一、贾拓夫在《长征歌》中写到:“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真实地记录了党中央和红军在威信扎西得到穷苦群众真诚拥护的历史事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坚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供稿)
来源:中共云南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