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10 10:22“喂,是落雁乡的袁近雄吗?我们需要100斤牛蛙,麻烦你送一下,方便吗?”“好的,两个小时后送到。我家的牛蛙都是刚从田里捞上来的,个头大、肉质鲜,品质非常好。”这几天,盐津县落雁乡的稻蛙养殖能手袁近雄又忙碌起来了,每天都奔波在送货的路上。
在落雁乡广阔的田野上,这位名叫袁近雄的村民凭借智慧和汗水,蹚出了一条独特的 “稻蛙共生” 致富新路子。如今,他的创业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激励着更多人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袁近雄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和土地打了多年交道,收入仅能维持生计。然而,他心中一直怀揣着致富的梦想,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一次偶然的机会,袁近雄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关于利用稻田养殖牛蛙的节目,这种种养结合的新模式让他眼前一亮。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他实现梦想的机会。
说干就干,袁近雄开始四处收集资料,了解“稻蛙共生”的技术和市场前景。他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班,虚心向专家请教,还专程到外地的养殖基地考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资金,租下了几十亩农田,建成了牛蛙养殖基地。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袁近雄也不例外。刚开始养殖时,由于缺乏经验,他遇到了许多难题:牛蛙的疾病防控、稻田的水质管理、饲料的合理搭配等,每一个环节都让他焦头烂额。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袭击了他的蛙池,短短几天,大量牛蛙相继死亡。袁近雄心急如焚,他日夜守在蛙池边,尝试了各种可行的救治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看着死去的牛蛙,他心痛不已,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然而,袁近雄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他通过请教专家、查阅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病虫害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这次挫折让袁近雄深刻认识到科学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养殖技术日益精进。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袁近雄的牛蛙养殖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他的稻田里,水稻郁郁葱葱,牛蛙欢快跳跃,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由于采用了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他种植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出的大米品质优良、口感香糯,深受市场欢迎;他养殖的牛蛙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24年,袁近雄的牛蛙养殖获得了大丰收。他养殖的15亩牛蛙,亩产可达3000斤,总产量约4.5万斤。按每斤10元计算,产值达45万元。
随着产品口碑越来越好,袁近雄养殖的牛蛙和种植的大米供不应求。他不仅在当地市场打开了销路,还通过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如今,他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袁近雄创业成功了,他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牛蛙养殖的行列,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产业集群。
2024年,落雁乡示范养殖牛蛙60亩,带动全乡牛蛙养殖面积增至300余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00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全力打造自己的绿色生态养殖品牌。此外,我希望借助肥沃的稻田大力发展牛蛙养殖产业,以此推动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更多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谈及未来,袁近雄信心满满。
通讯员:黄成元 黄春燕 邱琴 江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