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寻“味”中国年 | 柴火堆里的年味

 2025-02-08 10:37  来源:“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

腊月里,老家的柴火堆又高了起来。松枝、柏叶、枯藤,还有从山上砍来的杂木,整整齐齐地堆在灶房外头,像一座小小的山丘。这是父亲整个冬天的心血,他说,过年就得有这么一堆柴火,烧得旺旺的,日子才红火。由于我家和两个叔叔家是邻居,所以每个冬天的夜晚,我们几家都是聚在一起烤火度过的,这份温暖也加倍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除夕那天,我蹲在柴火堆旁,看父亲用火钳拨弄着炭火。火星子噼里啪啦地跳,像是顽皮的小精灵。母亲从楼梯下的小库房里提出一筐土豆,圆滚滚的,沾着新鲜的泥土。这土豆是我那勤劳的母亲栽种的冬土豆,不比夏季的土豆硕大饱满,因为冬季的严寒和风雪的侵袭,它们容易变得表皮发青。所以,母亲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挖回来,立即放进了那温暖的小库房,还用柔软的杂草轻轻覆盖着,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

母亲细致地挑选了几个个头硕大的土豆,用火钳轻巧地夹起,动作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随后缓缓地将它们埋入了炭火堆中。这时,母亲展现了她烧土豆的独门秘诀,将还未燃尽的木炭轻轻扒拉到火堆的边缘,小心翼翼地将土豆放置于其中,再细致地扒拉一些木炭覆盖其上,确保土豆受热均匀。

母亲对于烧土豆的这份娴熟与讲究,绝非一日之功。她出生在一个以土豆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山村,这种方法或许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智慧,又或许是母亲在常年的烧土豆实践中总结出的心得。我们从未问过母亲这些细节的来源,因为在我们心中,母亲就是那位总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赋予食物无尽美味的神奇厨师。

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过程,仿佛在等待一场即将揭晓的魔术表演。终于,母亲用火钳夹起一个烤好的土豆,她微笑着递给孩子们,叮嘱道:“小心烫!”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过土豆,捡起地上的枯枝,将烧焦的外皮轻轻刮去,枯枝刮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焦黑的表皮纷纷脱落,像一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露出了内里金黄诱人的部分。土豆的香气随着热气升腾,混合着炭火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勾得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火光映照着孩子们的笑脸,他们的嘴角沾着些许土豆的碎屑,却毫不在意,只顾着享受这简单而纯粹的美味。火堆中不时传来“噼啪”的声响,那是木柴燃烧的声音,也是欢乐与温暖的伴奏。而柴火堆里,往往不只有土豆,还有红薯、芋头、山药、花生……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在火焰的舔舐下,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成为我们冬夜里的美味佳肴。

我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这些简单却无比美味的烤物。每一口咬下,焦脆的外皮与软糯的内里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舌尖上轻轻诉说着家的故事。一边细细品味,一边交换着奇闻逸事,这样的夜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亲情的厚重与友谊的珍贵。

夜深了,柴火堆渐渐暗了下来,炭火的余温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无论外面多么寒冷,这里永远有温暖和爱在等待着你。而那股焦香和空中弥漫的烟火味却久久不散,它飘进了我的记忆,成了永远的年味。


来源:“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春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