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丨田谋林:以“守岛人”之名 让生命之红再次涌动

 2025-02-08 10: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夜,已经很深了。

但在盐津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仍然灯火通明。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只能偶尔听到器械碰击托盘的声音,大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重现“生命红”的手术。主刀医生田谋林端坐在显微镜前,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缝合……

“我要做断指断肢患者肢体重获新生的‘守岛人’,努力用我拿手术刀的手实现救死扶伤、再续断肢、一生济世的夙愿。”田谋林借用人民楷模王继才“守岛人”的称谓,表达自己要将这份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奋斗者价值追求的目标。

在这里,“守岛人”不仅是指守护孤岛的勇敢者,更成为了田谋林医者仁心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和担当;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感人篇章,成为了广大患者心中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守岛人”。

工地上的枕木真沉重

2011年,田谋林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高考。但在高考放榜日,他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总分356分,这个分数只能上昂贵的自费专科,家境贫寒的他,这个大学是上不起的。

就在这时,亲戚的一通电话像燥热天气里的一阵凉风吹进了老田家,“田谋林,你过来,我给你谋了个好差事。”就这样,第一次高考落榜的田谋林前往四川成南铁路遂宁涪江大桥修建工地铁路的道路。

“800斤重的枕木,4个人抬,没抬几天,肩膀上就起了鸡蛋大的血泡。”回想起那时的体验,田谋林至今似乎仍能感受到当时的伤痛,被这份“好差事”折磨得龇牙咧嘴。

看着这沉重的枕木,田谋林对自己的未来陷入了迷茫,没想到竟在工地上遇到了知音。他爱看小说,对《三国演义》等名著更是爱不释手,没承想这个爱好竟让他与工地上一位姓杨的负责人成了忘年交。

“每天下班后我跟他聊《三国演义》,聊到第二个月时,他认为我还算有点文化,应该去做点更适合的活计。”就这样,从第二个月开始,田谋林就跟着两个浙江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做铁轨检测。“小伙子,去复读吧,有学历在手,你以后才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其中一个工程师对田谋林说的话。

睡在地铺上,闻着旁边十几个工人的汗臭味和脚臭味,打工以来的所见所闻在田谋林的脑袋里不断回放,冲击着他的心灵,也重塑着他的价值观。

“我要回学校复读。”待了3个月后,田谋林跟老板辞了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高三复读之路。

小说迷“回炉”再踏求学路

“经过工地上3个月的锻炼,这次复读目标明确。”重回高三,心态的变化让他在面对压力时有了更大的动力。

2012年6月7日,田谋林再一次走进了高考考场。放榜日,492分!比第一次高考多了100多分,综合考量下,他选择了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田谋林在授课。

“虽然复读后还是专科,但读了我想学的临床专业。大学梦圆了,自己的心愿也达成了。”因母亲身体不好,常年都需靠药维系着生命,田谋林早就在心中种下了学医的火种。他深知要想做一名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半点都马虎不得,在学校的3年里,他下足了功夫。

“2014年实习的时候,遵循学校的分配,我去了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老师们不仅在专业上予以指导,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关怀。”因知晓田谋林家境贫寒,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艾永祥和季永龙两位医生经常自掏腰包贴补田谋林,“他们每天都会给我喊饭,有时候还悄悄地帮我充饭卡,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我的饭卡怎么一直都有钱。”“2016年、2018年两次进修也是他们带我,进修期间的所有花销都是他们俩帮我出的。”人生道路上,田谋林遇到过很多对他施以援手的人,这些滚烫的热心如一条涓涓细流滋润着身处困境的田谋林,也造就了他的医者仁心。

一定要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拿下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位于震中的龙头山镇遭受重创。“当时医院人手紧张,刚实习1个多月的我就跟着上了‘前线’,处理了各种各样的伤口。”对于一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这是考验,也是提升能力的机会。

2015年7月,从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田谋林通过云南省统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盐津县卫生系统,先后在艾田村卫生室、中和镇卫生院、盐津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外科工作。

在艾田村卫生室,由于修路,交通十分不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天凌晨两三点钟,下着雪,60多岁的熊大初抱着4岁的孙子冲进卫生室……”田谋林说,在这里他见到了太多病人因经济能力、家庭原因等无法及时治疗而留下残疾。他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在他手下发生,立志要掌握显微外科手术的技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他的手术钳下重获新生。

熊大初的小孙子的手术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例创伤外科手术。“小孩子的手腕被安电线的美工刀割破,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天寒路不通,老人是没办法把孩子送出去治疗的,拖得越久对孩子的伤害越大。”田谋林回忆道,“当时心里也有点担忧,毕竟是第一次独立手术,卫生室器材又简陋,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视频连线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艾永祥和季永龙医生,在他们的远程指导下完成了手术。”

田谋林(左)参加云南省第三届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大赛。

在艾田村卫生室的岁月,使田谋林坚定了“献身显微、续断肢于镜下”的信念,也让他对一名医生的使命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持显微镜以治患者

“红了”!早上10时,随着田谋林的发声,盐津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疲惫的医护人员们都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这台手术从头天晚上8时许开始,历经14个小时的高强度奋战,终于将患者裂断的血管、神经、肌腱、指骨和皮肤一一对接。显微镜下,田谋林用纤细的手术针,在细如毛发的血管和神经间“穿针引线”,精确吻合血管、神经。这对医生的专注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但手要稳,连呼吸都需要严格控制,绝对可以称得上“精雕细琢”。在麻醉科医生的积极配合下,盐津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逐一修复患者的指动脉、静脉以及指神经。“移植血管,应用人工皮,这是昭通市首例人工皮创面修复。”参与手术的余洪顺说,大家竭尽全力,只希望患者恢复如常。

这次的手术患者是32岁的梁某雨,入院时手掌被青饲料粉碎机扎得血肉模糊,右手多指裂断,手掌不全裂断,腕部损伤。“手指指动脉缺损无法吻合,只能取前臂小血管移植指动脉。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结合自己的专业判断,我决定给患者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田谋林说,当把动脉进行血管吻合,裂断苍白的末节手指再次出现生命红时,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为了提高自己的显微手术技巧,田谋林经常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反复练习。“他苦练技术,鸡翅都不知道被他用了多少个了,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同事唐思洋用显微镜观察了田谋林的“作品”后,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强技术以利患者

2024年10月31日,2024中国技协·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田谋林和同事毛本雄通过云南省第三届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大赛的选拔后前去参赛。

初次参加全国大赛,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但在比赛期间,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2024年11月10日,科里收治了一位不幸被切割机切掉左手中指的小朋友,以前,这样复杂的缝合至少要5个小时,但现在我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手术。”对于参赛给自己带来的进步,田谋林非常欣喜。

“2018年,从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回来后,我觉得自己需要下苦功夫的地方还有很多。于是又辗转到浙江宁波、河南郑州等地学习。”田谋林说,唯有师夷长技方可自强,医生自强则患者安心。

“显微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说完这句话,田谋林又投入到了他的“鸡翅练习”中……


通讯员 孔 菲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勤劳之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