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07 17:29编前语: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威信人民不断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前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威信县融媒体中心围绕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为主线,循着红色足迹,用镜头讲述威信之变。今天,记者带你走进“村”之变:乡村蝶变新颜 发展再谱新篇。
村庄镌刻远去的乡愁,时间丈量发展的脚步。一草一木皆风景,美丽村庄催生美丽经济。发展中的威信带我们领略“村美、人和、业兴”的美好画卷。近年来,威信县持续做好村容村貌改善工作,进行房屋风貌改造,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打造文明乡风,成立乡风文明先锋队,组织文明志愿活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开展红色研学,发展特色产业。一个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丽乡村尽收眼底。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冬日的暖阳下,走进水田镇水田社区,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而行,青瓦白墙的川南民居楼房错落有致,红白相间的屋舍与生机盎然的菜园交相辉映,墙上的“长征路线图”、长征图景、长征标语等一幅幅主题墙绘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独特的美感。
水田社区包含高坎、麻湾、楼上三个村民小组。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从四川叙永石厢子进驻威信县水田寨的花房子、高坎、楼上等地。其间,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和红色革命印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水田镇坚持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打造红军村为依托,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等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水田社区高坎村民小组村民罗稀丹高兴地说:“之前的房子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修建,后来经过政府统一进行了风貌改造,房屋墙面有了彩绘,路旁安了灯,路面也修好了,房子变得更漂亮了,村子越来越干净整洁,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村庄变美的过程中,良好的人居环境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过去,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意倾倒是麟凤镇金鸡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已然变成了一个天蓝、水清、景美的生态宜居新家园。
笔者在麟凤镇金鸡村三角湾村民小组看到,这里整洁有序的墙壁上,画满了农耕主题墙绘,道路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好家庭”展板也格外显眼。
金鸡村党总支副书记骆金涛说:“金鸡村坚持基础设施与美丽乡村同步提升、同步打造,以村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在有序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的同时,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全域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打造富有文化氛围的美丽乡村,提升了乡村旅游环境。”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威信县坚持示范引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家特色民宿为主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打造了双河乡半河村垕房、旧城镇旧城社区回水沱、麟凤镇金鸡村三角湾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型村庄。
乡风文明浸润人心
高田乡高田村龙打沟村民小组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村寨,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他们手持劳动工具,走村串户宣传,带头操家理务。回顾这几年来乡风文明先锋队员的辛勤付出,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们村的乡风文明先锋队,每逢农历的二、五、八,他们都会带着我们整理家务、打扫庭院,现在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干净了,我们住着也非常安心,非常幸福。”龙打沟村民小组组长古从银笑着说道。
高田乡高田村乡风文明先锋队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乡贤+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村委会充分利用党员干部队伍力量,发挥乡贤带领辐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乡风文明先锋队、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推选村内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及乡贤人员任成员,通过宣传以及身体力行,带动全体村民从整洁村容开始,倡导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参与环境整治、服务弱势群体,用乡风文明扮靓美丽乡村,以乡村治理撬动“文明生活”。
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成为高田乡高田村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最大变化,也是高田乡通过干群齐心“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让村民从“看戏”到“唱戏”、从“配角”到“主角”,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以村规民约“小约定”,“约”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在距离龙打沟村民小组50余公里的水田镇龙洞村,同样拥有文明乡风,文明元素早已在每个龙洞人的心里扎根至深,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2020年,龙洞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水田镇龙洞村党总支负责人郭政说道:“自荣获全国文明村以来,龙洞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我们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凝聚合力深化拓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种养业,持续美化优化环境,不断建设‘村在林中、家在园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乡村,久久为功推动文明村创建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实现村容村貌、文明程度再提升、再突破是推动全国文明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龙洞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深入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环境卫生、“普法强基补短板”等政策宣传,动员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爱河护河等服务活动,实现了乡村面貌大改善、人居环境大提升,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特色产业发展勃兴
“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崖上石寨,也叫“石头寨”,位于水田镇龙洞村湾头村民小组,这里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产业发展落后的小村庄,但是一面临水、三面临崖、山水风光旖旎的自然优势也为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
2022年,水田镇顺应乡村旅游消费升级需求趋势,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资源优势,在此实施崖上石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品价值提升等建设,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新业态,走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新路子。
“崖上石寨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咖啡屋、精品民宿等服务设施建设,下一步工作将统一营销运维,在特色美食产业发展、酒店民宿产业集群打造、游客交通线扩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发挥资源效益,提升旅游效力,让石寨火起来、游客留下来、收益多起来。”威信县水田镇工作人员王永杰介绍说。
现在的崖上石寨,一栋栋民宿依山而建、视野开阔,一条条石板路四通八达、平整有致,或与田埂相连、或与远道相通,连着湾头村民小组的家家户户,更连着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2024年底户均增收可达到15000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扎西镇庄子上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近年来威信县创新探索“红色+研学”“红色+康体”“红色+庭院”等“红色+”融合路径,实现农耕与美观相结合,红色与特色相融合,致力于让乡村有“看头”更有“赚头”。
“这几年我们的收入比以前高,现在能卖炸洋芋、凉面、零食,也能将自家院坝出租给游客使用。”今年48岁的村民张昌琴看着在自家院坝烧烤的学生们,笑盈盈地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门前的“闲置土地”变身为“致富空间”,如今庄子上的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当起了小老板。除了为研学团队和游客提供场地、厨具等,还供应炸洋芋、凉面等小吃。据了解,2024年春节期间,庄子上日均客流超5000人次,户均收入超1万元。
“庄子上有着良好的文旅资源,近年来我们也不断发掘新经济发展点。”威信县扎西镇石坎社区党总支书记武绍俊介绍,接下来将加快启动民宿、红军桥、采摘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让“庄子上研学”在好学好玩好看好吃之余更富教育意义,深入推进农文旅深入融合。
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的美丽蝶变……威信县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篇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通讯员:陈茂玉 文/图/视频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