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07 11:41遵义会议后,红军渡江入川失利,被迫向川南、黔西北、滇东北一带集结,进入扎西地区。1935年2月5日至10日,在水田寨、大河滩、扎西寨连续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统称“扎西会议”。扎西处于滇、川、黔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苗、汉、彝等多民族融居的边远山区。中央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发现不少青壮年和年轻女性都躲进了大山里,老人和小孩留在家中,通过调查了解到是因为当地群众受到敌人反动宣传的影响而害怕红军,那些长期受歧视和压迫的少数民族同胞就更加惧怕红军了。红军集结扎西期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工作,得到了扎西地区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先后有3000余名青年踊跃加入红军,为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作出了贡献,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和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讲好扎西会议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扎西会议期间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六大均有提及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制定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对唤醒各民族群众,推动民族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学会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懂得了只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宗教信仰,才能处理好复杂的民族问题,获得少数民族的拥护与支持。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前后的民族政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民族平等。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之前已提出了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1935年1月,总政治部《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中提出“反对国民党军阀王家烈强迫苗瑶民族当兵;对苗瑶士兵必须注意到他们的民族意识,依照湘江政治部关于苗瑶少数民族工作指示的原则进行教育。”同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中提出“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反对汉族的地主财富者的压迫。”1935年2月,中央红军集结扎西地区期间,坚持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并在此后继续贯彻。红军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并尊重少数民族,获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长征期间,各族人民主动为红军引路,帮忙救治伤员,并踊跃参加红军。
(二)坚持民族团结。1935年2月,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后召开穷民大会,提出“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民族解放!”的口号,并在少数民族融居的地方大量书写“弱小民族团结起来,拿起刀枪,争取民族的平等解放!”等标语。红军在扎西地区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政策并严格执行,粉碎了敌人的反动宣传,赢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扎西会议之后,红军仍然坚持执行民族团结政策,关心、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红军长征成功巧渡金沙江,与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之后,了解到当地是苗、汉、彝多民族融居的地区,要求部队要大力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消除敌人反动宣传造成的不良影响,动员躲藏到大山里的扎西老百姓回家过年。红军对扎西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赢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尊敬,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壮年踊跃加入红军,成为部队的新生力量。
(四)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在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之后,不仅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还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这在扎西会议之后的文件中有体现。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制定的《少数民族工作须知》中提出了“少数民族工作要点”。其中第六条是,要帮助少数民族的文化工作,建立本民族的学校,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教授。
(五)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后,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制定的《少数民族工作须知》中包含了“少数民族工作要点”。其中第四条是,一切少数民族人民都有很深的宗教迷信与风俗习惯及男女关系等,我们主张信仰宗教自由,不伤害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感情。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对番民十大约法》中提到“番民自己信教自由”。同月,《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回番夷少数民族委员会布告》宣布了苏维埃政府对于解放回番夷民的主张。第七条为“回番夷民众信教自由,尊重回番夷民众的风俗习惯和礼节!”
二、扎西会议期间的民族工作
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期间及前后,通过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严格执行民族工作纪律、开展民族工作调查研究、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支持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开展民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扎西地区各族人民拥护和爱戴红军,并踊跃参加红军。
(一)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1935年2月,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党和红军开展了大量的民族政策宣传工作,提出了“一切民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民族解放!”等口号,还写下了许多宣传民族政策的标语,如“苗民有组织苗民红军和苗民苏维埃政府的自由!”“苗民是最受压迫的弱小民族,要拥护苏维埃加入红军!”“欢迎苗民群众加入红军”等。这些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红军与当地各族群众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民族团结。当时的一些宣传口号和标语得以保存下来,成为红军长征时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珍贵文物。在扎西会议之后,从一些文件内容和访谈录中也能看到红军长征期间所开展的民族政策宣传工作。
(二)严格执行民族工作纪律。1934年12月24日,《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中提出,由于最近红军经过之地苗民甚多,要向战士详细解释,严格督促执行民族政策。1935年5月19日,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中要求全体红军战士严格政治纪律,每一位红军战士都需要认识到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知晓民族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绝对不能骚扰少数民族群众,严禁将少数民族中的富裕分子当土豪打。1935年5月22日,《红星》报刊发《努力实现总政治部提出的四大号召》,其四大号召之一是“争取夷民的工作”:第一,每个战士送一件礼物给夷民;第二,争取夷民当红军,扩大夷民游击队;第三,绝对不打夷民的土豪;第四,严格遵守红军的纪律,不脱离夷民群众;第五,每个连队与驻地夷民举行联欢。
(三)开展民族工作调查研究。在长征之前,1929年6月25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中专门针对少数民族问题,对各地党支部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要求他们特别注意调查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及风俗习惯,以供给党关于少数民族策略决定的材料。长征之后,红军途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并对每个地区的地形、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民族策略和开展相关工作。1935年5月19日,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中,明确要求必须进行深入的关于少数民族情况的调查,并依据调查制作某个少数民族的具体的宣传品、布告、传单、图画、标语等等。
(四)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支持。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如土司、部落首领等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因此,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支持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民族工作。1935年2月,红九军团驻扎扎西田坝青杠林时,军团首长邀请苗族首领熊治荣见面,详谈中国共产党所实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政策,动员熊治荣团结和组织当地的苗族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争取翻身解放。红军所开展的民族工作,得到了苗族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扎西地区苗族群众亲切地把共产党、红军称为“大救星”。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长征期间,红军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动员少数民族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他们在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制定的《少数民族工作须知》中提出了“少数民族工作要点”。第九条,培养少数民族工作的干部以便开展这一工作。1935年5月19日,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中提出努力争取少数民族加入红军,在人数较多时,应成立某个少数民族的单独的连队,并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己的干部。
三、讲好扎西会议故事的意义及路径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使遵义会议的重大决策得到最终确认,它与遵义会议一起共同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途中,我们党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长征进入扎西地区,召开扎西会议期间,留下了许多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如威信水田湾子苗寨内的紫薇树下“苗汉一家亲”的故事。又如,当地大坡头的一位苗族大嫂救助掉队的红军战士祁明金的感人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6月谈及长征路上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所说:“长征的时候,红军路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留下了很多美丽的故事。”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扎西会议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蕴;活化利用扎西会议红色资源,讲好扎西会议民族团结的故事。首先,将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以教学案例、文物故事展、红色情景剧、红色微视频等形式进入大中小学校,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大、中、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开发扎西会议研学项目,让更多的公众能学习和了解扎西会议精神与民族团结故事。最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在博物馆、纪念馆、社区中为公众讲述扎西会议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让公众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农业大学 马 瑜 李雄平 严明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