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02 13:40这个春节,昭通古城火了。
只要去过昭通古城的人,就一定对那里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热辣滚烫”场景印象深刻。坐落于昭通中心城市的昭通古城,属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历史遗迹,古城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人文荟萃,是目前唯一最具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昭通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传统风貌的区域,也是昭通传统市井文化、传统街巷风貌保护得较好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家底厚、保护得好,昭通古城出圈是早晚的事。近年来,对于这座有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古城,昭通在保护与利用上持续发力,本着“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的修缮思路,历经多年努力,曾经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古城重获新生。昭通古城的开发建设既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抓住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那么如何放大优势,真正把文化资源变为旅游经济?这就需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新运营模式,方能收获理想效果。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才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昭通古城在春节假期出圈,是因为下足了功夫。新春祈福、月老说媒相亲、民国实景秀、庭院剧、书画摄影展览、非遗体验等精心谋划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在看百年古建、品民俗风情、赏璀璨夜景中感受古城的文化魅力。
讲好文化故事是文旅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春节期间,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重磅推出以昭通籍大义滇商李耀庭为创作背景的庭院话剧《壹根扁担》,沉浸式实景演出,一下子就成为古城引流“大招”,也因此红遍网络。让戏剧遇到古城,城因戏火、戏因城热,这是一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实践。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流量”得以汇聚,更通过深度的文化体验和互动,让这些“流量”变成了游客愿意长时间停留、深入了解和体验的“留量”,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节期间,昭通古城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巧妙地利用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节庆面貌。这些活动仅仅是昭通古城依托传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缩影。然而,仅仅依赖于节日期间的短期人流高峰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短暂的游客流量转变为长期的游客留量。昭通古城要让游客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参观者,而是成为古城的忠实粉丝,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享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昭通古城在“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这不仅意味着要注重活动本身的文化深度和娱乐性,确保它们能够激发游客的兴趣,还要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参与感和整体体验。此外,昭通古城还应持续不断地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传统节日的盛大庆典、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展示,以及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的品鉴活动让游客在每次访问昭通古城时,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从而不断加深对古城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昭通古城要实现从今年春节假期的火爆出圈,转变为每个季节、每年都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仍需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波流量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潮,而是能够转化为持久的旅游“留量”。我们期待昭通古城在热门景点的榜单上持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长期的繁荣,不断提高知名度。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娟
校对:周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