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2-02 09:44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热闹的集市人声鼎沸,优美的歌舞响彻街头巷尾,传统美食的香飘四溢,欢笑声此起彼伏……昭通古城的街头巷尾洋溢着浓厚的年味,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热闹与喜庆。春节期间,古城以它独有的魅力和热情,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他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
在古城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陡街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作为商贸的中心地带,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北正街古色古香的韵味悠扬,油纸伞和红灯笼把街道装饰得别具一格,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古代的集市。经过精心修缮完工的迟家大院、广东会馆、文庙以及陕西会馆,不仅保留了历史的痕迹,还增添了现代的美感。这些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民国风情的布景让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些美丽的瞬间,留下珍贵的纪念。
昭通古城曾一度遍布清代各地会馆,是远近闻名的“会馆之都”。清雍正年间,全国各地来昭通从事矿产开采和进行商贸的外地人一浪胜于一浪。为此,旅居昭通的各乡人士纷纷利用乡土情谊建立同乡会馆,保护自身利益。于是,昭通古城先后建成了川地庙(成都会馆)、陕西庙(西安会馆)、雷神庙(江西会馆)、妈祖庙(福建会馆),以及两广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等15个规模宏大的会馆,在昭通古城形成了丰富的清代中国古建筑群落。
走进广东会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商贸繁荣的历史。雕梁画栋间,依稀可见往日商贾云集的盛况,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城的辉煌与变迁。
“这里的故事太多了,以前,昭通俗称小昆明,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我最熟知就是龙云和卢汉,逛了古城一圈后对昭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大早从成都出发的刘意带着一家3口来到昭通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古城,想要一探究竟。刘意告诉记者,吸引他来昭通的是这里的历史文化。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来自北京的游客吴松对昭通古城赞不绝口:“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昭通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听说昭通很快就要通高铁了,这将为昭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我希望昭通发展越来越好。”
广东会馆见证了商贸繁荣,承载着历史记忆,如今修缮一新,成为游客探寻文化脉络的必游之地。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老建筑的魅力,还能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会馆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仿佛一幅流动的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春节期间,古城的热闹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加持,在古城的钟楼、箭道广场、陕西会馆、广东会馆、李氏支祠等地,新春祈福、月老说媒相亲、民国实景秀、庭院剧等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演职人员将昭通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的艺术魅力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游客。游客们沉浸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感受古城魅力。
大年初三,坐落于大局街的李氏支祠内,红灯高挂,孙文题写的牌匾“高瞻远瞩”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李氏家族的辉煌历史。李氏支祠建成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坐北向南,是一座二进四合院。春节期间,昭通文化剧院特别为游客和市民在此地献上一场场独具匠心的庭院剧《壹根扁担》。
身着古装的演员们穿梭在祠堂内,他们通过生动的表演,讲述昭通籍滇商李耀庭的故事。这位从昭通大山走出的贫穷子弟,靠一根扁担把云南的茶叶、花椒、烟叶等物资挑去叙州府(今四川宜宾),再把四川的食盐、杂货等挑回云南。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他成为了西南首富。观众围坐在祠堂四周,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这场视听盛宴,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中年李耀庭的扮演者孔德虎的演绎下,李耀庭的智慧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昭通商人的家国情怀。“这场庭院剧不仅重现了历史,更让昭通古城的文化底蕴焕发光彩。看到观众如此投入,我深感荣幸。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昭通的历史和文化。”孔德虎微笑着说。
“第一次在昭通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庭院剧,我们竟然拥有如此出色的剧目,真是令人振奋。演员们栩栩如生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我。剧组人员还为观众准备了毛毯,非常贴心。”市民王苹说。
“《金蛇筑梦·迎福来》《幸福歌》《幸福中国一起走》,这些节目太好看了,我在这里生活60多年啦,这么热闹的场面又重现了当年花灯团时期的辉煌了,那时候也是人山人海!”住在文昌街的居民王开贵兴奋地说,轮番上演的民俗表演,他一场都没有落下。
箭道广场曾是古城最重要的地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一度沉寂,失去了昔日的风光。如今,经过修缮的箭道广场焕发新生,古建筑的原貌得以保留。王开贵感叹,这样的变化不仅重现了古城的风采,也为昭通古城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昭通古城的各个角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持续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展,还有各种趣味传统游戏及非遗手工制作体验活动。
昭通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春节期间游客们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古建筑和风景,更能深入了解到昭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也让昭通古城在春节期间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逛昭通古城,最吸引游客的当属云兴街上的美食集市。
2月1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云兴街的美食集市,只见长长的老街上摊位一字摆开,各种特色小吃香气四溢,麻辣鲜香的昭通小肉串、酸辣可口凉粉、烤得金黄的包浆豆腐、五彩冰粉的糖葫芦、香软可口的糯米粑粑……各式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摊位被食客们里三层外三层包围,游客们驻足品尝,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人气旺了,生意也就自然来了!”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美食集市相关负责人马俊林不禁感慨道。
昭通小肉串摊位前,甘马亚烧烤的烤制师傅马楠手法娴熟地翻转着肉串,炭火噼啪作响,烟雾缭绕间,每一串小肉串都烤得外焦里嫩,再撒上秘制调料,香气扑鼻。游客们纷纷排队等候,只为品尝这一口地道的昭通美味。“实在是太累了,游客太多了。”马楠笑着说,尽管疲惫,但看到大家满足的笑容,他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古城巷陌商业与古朴共存,游客漫步其中,感受着古城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在昭通做生意二十多年的福州商人李家柽今年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昭通,感受这里独特的年味。他说:“今年昭通的春节活动特别多,果然不失所望。古城的热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年文化沉淀与精心打造的成果。我期望昭通能持续保持这样的盛况。”
钟楼旁的青创集市上,甜品美食、手工艺品、DIY手串等商品琳琅满目,各式摊位令人目不暇接。集市设置了统一摊位,所有摊位桌布、水电等基础设施均为免费提供,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青年创业者可实现“拎包创业”。
年轻创业者展示着各类创意手工艺品,谭敏和陈芮这对姐妹花是同一个公司的同事,春节前看到了集市的宣传广告,两人便合计利用春节假期小赚一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承想生意异常火爆,这几天的收入每天都有四五百元,不少游客对她们的创意赞不绝口。谭敏兴奋地说:“在这里我们的创意得到了认可,也收获了成就感。”陈芮点头附和:“古城的活力激发了我们的创业动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熊颜钩织的拖鞋,绒花、发箍、毛绒制品等手工艺品,细腻精致,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浙江等地游客驻足购买。熊颜说:“手工制作虽耗时,但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心意。”游客们对这些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爱不释手,纷纷选购作为纪念,熊颜的摊位前人气爆棚,收入也颇为可观。她感慨道:“这不仅是对手艺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口口麻辣鲜香,一张张笑脸,一次次记忆,就是这座古城的人间烟火。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孩子们手捧糖葫芦,欢声笑语回荡在巷弄间,人们沉醉在这份人声鼎沸的美好之中。
如今,昭通古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唤醒了它沉睡已久的往昔。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娟 文/图
校对:周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