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文苑丨一桌年夜饭,人间甜蜜团圆时

 2025-01-26 15:1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春节,代表着团圆。岁末的风霜吹不散归心似箭;路途的雨雪挡不住团圆念想。天南地北的游子,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朝着家的方向千里奔赴,赶在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

绥江县坐落在金沙江畔,劳务输出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多达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平日里,年轻人外出挣钱,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岁末年初,对家的思念如同田园里的风,悠悠吹拂着出门在外的儿女们,那风带着老人的期盼与灶火的暖香,丝丝缕缕钻进心窝,挠得人心尖发痒。腊月十五过后,儿女们便如同归巢的倦鸟,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朝着乡下老家奔赴而来,因为人齐了,才叫团圆,这个“年”才过得圆满。

我家也一样,兄妹三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常年住在乡下。每年除夕当天,我们兄妹三人都会携妻子(丈夫)、子女不约而同地回到乡下老家,和父母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年夜饭可是咱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了,不仅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庆祝,更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菜品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长。一回到家,我们兄妹便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迅速投入食材的准备工作中。我负责杀鸡,寓意大吉大利,代表吉祥和幸福;弟弟负责宰鱼,代表年年有余,寓意财富和好运;妹妹负责准备牛肉,象征牛气冲天,寓意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父亲往灶里放入一根根干柴,厨房开始热气腾腾。两个儿媳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择菜洗菜,香气浓郁的葱姜蒜、色泽诱人的腊肉香肠、新鲜采摘的绿色时蔬在指尖欢快舞动,仿佛也在为这顿团圆的盛宴而欢呼雀跃。灶火熊熊燃烧,热烈地舔舐着漆黑的锅底,那口历经岁月的老锅,炖煮着生活的馥郁芬芳。

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包罗万象,各地的年夜饭菜品也丰富多彩。相比于外地,绥江人的年夜饭离不开“三件套”:卷蒸、酥肉、酒米饭。

卷蒸是绥江人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必备菜品,常被作为“头碗”摆到餐桌的正中央。做卷蒸时,首先选肥瘦相间的梅花肉剁成肉泥,加入鸡蛋、淀粉、姜蒜末以及各类调料,充分搅拌和匀,然后用鸡蛋液在热锅里摊成大大的蛋皮,将肉泥舀到蛋皮里裹起来,形成长条形的蛋卷,最后用洗净的“船船叶”包捆起来,放入锅里蒸约20分钟便大功告成。取一条蒸熟的卷蒸切成薄片,撒上葱花便可食用。

“年节将至百生忙,厨里滋滋酥肉黄。油海撒欢谁等耐,唏嘘入口好吞香。”制作酥肉是一场充满趣味与期待的奇妙旅程,先精选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大小适中的长条,加入盐、料酒、胡椒粉等腌制10分钟,再用鸡蛋液、淀粉、面粉调制面糊,用筷子反复搅拌,直至面糊逐渐变得浓稠顺滑,恰似细腻的奶油,然后把腌制好的猪肉条放入面糊中,让每一条肉都均匀地裹上面糊,炸酥肉的食材就准备好了。锅中倒油,待油温升高后,将裹好面糊的肉条放入锅中,瞬间,热油发出“滋滋”声响,似在奏响一曲热烈的美食之歌,肉条在油锅里翻滚、变色,从白皙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勾动着味蕾,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这一口酥脆鲜香的美味。

相比酥肉的“轰轰烈烈”,酒米饭的制作就像是一场漫长而温柔的修行。将糯米淘洗干净再浸泡数小时,吸饱了水分的糯米变得圆润而柔软,沥干水分后,加入适量的巧家小碗红糖末和甜酒汁,用勺子搅匀。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片,取8片肉整齐地铺在碗底,再装满糯米,最后放入蒸笼,随着蒸汽袅袅升腾,糯米在蒸笼中逐渐变得软糯,带着丝丝甜意和淡淡的酒香。糯米蒸熟后,将糯米翻挪到另一只碗中,8片肉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酒米饭上,诱人的色泽和香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黄昏时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便做好了。在上桌吃饭前,还有一场“重头戏”——祭祖仪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父亲点上香烛,摆上各种水果、烧鸡、点心等供品,再摆上8副碗筷,接着径直走到院坝里,神情肃穆地大声呼喊:“爸,妈,过年了,带着老祖宗们回家团圆了!”声声呼唤在静谧的小院中悠悠回荡,叩响了亲情传承的厚重大门,也唤醒了沉睡在心底深处的家族记忆。一家人长幼有序,依次跪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当鞭炮声在村落里此起彼伏地炸响,噼里啪啦的纸屑好似春日繁花缤纷扬扬,年夜饭在这震耳欲聋的热闹喧嚣中正式开始。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杯盏交错间,欢声笑语荡漾开来。暖黄的灯光倾洒而下,照亮了父母饱经风霜的脸庞,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皱纹里,藏着过往生活的艰辛不易,更盛着此刻团聚一堂的无尽欢畅。

窗外夜色渐浓,屋内暖意如春。一顿年夜饭,是舌尖上萦绕不散的乡愁,更是血脉相连、无法割舍的亲情。在岁岁年年的轮回里,它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将家的灯火照进灵魂深处,让漂泊的心有了栖息之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而这年夜饭的味道,便是家的味道,深深地烙印在心底,成为一生难以忘怀的眷恋。


作者:罗洪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