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这是国内首部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其中,中关村科技园、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高科的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任浩对中国房地产(行情专区)报记者表示,国内园区发展面临四重瓶颈,并需要从制度、平台、社会功能以及软实力等方面提升园区的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房地产报: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近日推出了《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评价时是如何认定园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
任浩:主要是从五个维度来评价。
第一是经济发展维度,其中包括对其经济总量以及增量的考量。
第二是创新发展维度,也就是园区的创新能力如何,创新资源、创新平台以及创新成果如何。
第三是产业合作维度,即在企业入驻园区后,对园区的带动性如何,园区内部企业之间是否有足够的机制与平台来合作。此外,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合作程度也能反映其发展水平。
第四是公共服务平台维度,也就是园区是否能满足入园企业的服务需求。
第五是社会功能维度,这是产城融合的表现之一,反映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能够承接相应的社会功能。
中国房地产报:考察众多产业园区后,你认为目前国内产业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任浩:国内园区发展普遍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外部优惠政策,轻内生动力培育。园区能够以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入驻,但是对于入驻企业内生动力的培育,园区所花精力较少。
第二,重零星招商引资,轻产业链打造。很多园区都采用点对点的招商引资方式,但是招商过程中建立的产业链整合其实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整合产业链,园区后续的竞争力将存在问题。
第三,重经济目标提升,轻系统协调。园区表现出的经济发展导向功能比较强烈,对于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视有所缺失。
第四,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打造。产业园区普遍过于重视基础设施,而忽略服务、品牌等软实力的建设。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任浩:第一,必须要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目前关于园区的法律条文相对缺失,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撑使得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以及企业的关系不明晰,这些都需要在制度层面去完善。
第二,打造园区合作平台,其中包括如何为入园企业增加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园区与园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第三,重视社会功能打造。产业园区首先具备经济功能,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日常生活功能、社会发展、文化功能都要加大投入建设。
第四,加大产业园区的软实力建设。
目前产业园区受到了许多不同开发主体的追捧,许多传统地产开发商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但目前国内的园区功能相对单一,如何提升其综合功能,这些开发主体应该从自身的经验、实力以及理念等方面去考虑,使园区发展更加多元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也会更加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