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专题丨他要种红土地上最好吃的洋芋——昭通400万山区群众的增收产业(一)

 2025-01-23 09:50  来源:昭通日报

农业最早被认为是种植业,并且主要指的是粮食生产,所谓“辟土植谷曰农”。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逐步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可分为四大行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人类农业大约有1万年的历史,马铃薯的故乡在南美洲,其栽培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至3000年,而传入中国,则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马铃薯也称洋芋,被世人尊称为“丰收之神”。它是与昭通山区人民结合最紧密、增收效果最明显且目前尚无其他产业可以替代的优势产业。据统计,昭通优势区种植洋芋的总人口有110万户400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5%。可以说,在乌蒙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洋芋蓬勃生长的景象。

马树镇小米地村村民在播种马铃薯。 记者 张广玉 摄

盛夏时节,我们乘车从巧家县马树镇沿着一个又一个山包蜿蜒而上,一望无际的洋芋苗迎风摇曳,白的花、紫的花,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大大方方地露出骄傲的脸庞。走进巧家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邦公司”)的种薯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广阔的洋芋基地,两旁是库房和工厂,为选育新品种而修建的一个个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山色青黛,延伸至天边,群山的皱褶在午后阳光的映射下明暗对比强烈,壮观极了,美极了。

“一路开车上来,我们看见地里种植的全是洋芋,远处的山上种的是什么呢?”我们问。洪邦公司负责人李昱霖答:“目之所及,全是洋芋!”阳光下,他的脸如斑铜一样斑驳,皮肤与这片土地出奇地一致。他的头上、身上以及脚上的鞋子都沾有泥土,他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像是洋芋再生的芽。他一开口就风趣、沉实,有着洋芋质感。横看竖看,他就是一个硕大的、饱满的、壮实的洋芋。

据李昱霖介绍,洪邦公司目前在马树镇流转了5000亩土地,主要用于种薯繁育。近几年来,当地村民在洪邦公司的带动下,对新品种种薯的认知越来越高,实现了增产、增收。截至目前,洋芋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

“我在曲靖种植洋芋已有10多年了,我觉得到昭通大有可为,2018年便来这边发展。”谈及洋芋,李昱霖打开了话匣子。

2018年,世界马铃薯大会在昭通召开,李昱霖在鲁甸县水磨镇、新街乡等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试验种植洋芋。2020年,为响应昭通市委、市政府打造“洋芋帝国”的号召,李昱霖在昭阳区靖安镇(今属大关县)、永善县茂林镇等地流转了3000亩土地种植洋芋。2021年,李昱霖将永善县的洋芋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0亩,并在当年入驻巧家。

“2022年,我们在巧家成立了洪邦公司,当时满山都是荒地,种洋芋的农户很少。而且这里坡陡,实现不了机械化种植,人工成本很高,收入并不理想。”李昱霖说:“好的种薯普及难度大,一是因为价格高,群众不愿意买;二是晚疫病防治难度大,洋芋还没长大洋芋苗就倒伏了,产量很低。看到我们使用优质种薯,以搭架子等方法延长了洋芋的生长期,测产实现了每亩6479.75公斤,群众的干劲一下子就上来了。目前,种植种薯的面积已达3万亩,年产优质种薯近10万吨。”

“马树镇是种植洋芋的宝地,这里的土地是俗称的‘夜潮土’,干旱的年份对这里影响不大。当地土质有机质多,土质疏松,农户有使用农家肥的传统,而且气候高寒冷凉,病虫害影响较小,洋芋生长周期长,可以达200天,洋芋淀粉含量高,所以洋芋品质特别好。”李昱霖说:“我准备扎根在这里了。”是的,成年累月的时光里,他都在地里奔走,观察洋芋的生长,琢磨它的变化。洋芋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起垄,什么时候会遇上疫病,哪些品种抗寒耐旱,哪些品种容易变异……李昱霖都知道。

李昱霖出生于曲靖市陆良县,小时候家里就有吃不完的洋芋,他也非常爱吃洋芋。煮洋芋、烧洋芋、炸洋芋、烤烟房里烤的洋芋,李昱霖都爱吃。但是种洋芋非常辛苦,从春天的锄地、背粪、点种,到夏天的除草、管护,再到秋天的挖洋芋、背洋芋回家,都是繁重的农活。“农民太辛苦了,长大后,再也不想回农村了,一心想要去大城市发展。”李昱霖回忆道,“那时候最羡慕的是包工头、企业家。所以,我最开始到保山市打了一年工。”

没能实现工头梦的李昱霖,后来去了昆明的一个停车场当保安。停车场人流集中,有人流就有商机。时间长了,李昱霖发现了很多机会。“看到别人运一车煤可以赚1000元,我就想到,我们曲靖也有煤呀,所以也运过煤。看到卖菜赚钱,就又去卖。看到洋芋的行情好,运到广东可以卖六七百元一吨,但陆良老家的洋芋才两三百元一吨,于是我就开始卖洋芋,自己运,也介绍别人去运,每天能赚好几百元。”李昱霖赚了钱后开了个商店,但由于调研不足亏本了,又回来运洋芋卖,后来到外省跑了几次市场,赚钱思路就更开阔了。“很多收洋芋的客商找到我,我就在老家的每个村子设一个收购点,赚取中介费。那时,我到过巧家县马树镇等地收洋芋,一天要收几百吨,发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汽车运、火车运,生意好得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运力的精准匹配,传统的信息服务已不再适用,干了10多年代办的李昱霖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变化。

“云南洋芋市场的规模大幅拓展,对于种薯的需求量很大,在干代办期间,我就看准了种薯种植的市场前景。”李昱霖说。

于是,李昱霖回到家乡开始大面积种植种薯。那些年,他只积累了卖洋芋的经验,根本不懂怎么种洋芋,所以出现过洋芋不结薯的情况,也出现过休眠期不够,盲目催芽导致种薯烂在地里。虽然经历过多次失败,把多年的积累都赔光了,甚至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但他说:“幸好那时候年轻,有的是精力,我开始把所有关于洋芋种植的书买来看,遇到不懂的就向农业部门的专家请教。慢慢地,也变成了‘土’专家。争取到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后,专家们把试验田建到了我的基地里,我的种植技术也因此逐渐提升,洋芋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就起来了。”为了更好地选育品种,李昱霖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组培室,建设了100亩原种基地,可年产组培苗1000万株,年产原原种4000万粒。

在推广种薯的过程中,李昱霖看到了群众生活的不易,“我到会泽县大桥乡的时候,看到当地群众生活艰难,那里的土地只适合种洋芋,洋芋的产量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我意识到要改变这些地方的现状,就只有发展优良的种薯。这既让我看到了发展种薯的前景,也坚定了我一定要搞好种薯推广的决心。”

10年来,不管李昱霖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不改初衷一直注重研发。“我一直看好种薯市场,因为每年市场都需要大量的优质种薯,这是刚需,我坚信,这项事业一定能挣钱。”凭着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李昱霖逐渐取得了成功。在技术研发成功的基础上,他开始研究市场,为种植大户和群众提供种薯,做一家成功一家,增产增效以后,群众就再也离不开他了。此外,李昱霖还在周边的村子找了几家做示范,慢慢地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陆良县周边产区80%—90%的群众都用他的种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基地一亩产3吨,一吨卖3000元,一亩地产值近1万元。”他说。

李昱霖(中)在马树湿地游客接待中心为顾客介绍洪邦公司的洋芋产品。 通讯员 张顺富 摄

经过在马树镇多年的发展,李昱霖在洋芋品种选育、种薯繁育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到洋芋叶肥茎壮、青翠葱茏,他就格外开心。翻开漫山遍野的泥土,密密麻麻的洋芋如繁星遍地。除了必要的外出谈生意和学习交流,他把时间都留给了这片土地。洋芋的丰收是他的欢乐源泉,洋芋的成长是他的成长,洋芋的困境也是他的困境。站在高处,群山苍茫,红土无垠,成就感和归属感将他的腰撑起,仿佛再大的苦,再多的累,都会烟消云散。我们很意外,他居然将马树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和国家、民族紧紧相连。

李昱霖告诉我们,5000亩种薯基地产量可达1万吨,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公司在获利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30万元,支付当地群众种植马铃薯、收购马铃薯的工资达600万元。公司所产的种薯,面向昭通各县(市、区)进行推广销售,其中合作88、丽薯6号、昭薯11号、昭薯12号都是比较受欢迎的种薯,这些品种的推广,将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

经过多年的发展,洪邦公司获得马铃薯实用新型专利24项、商标4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富硒产品认证4个,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昭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24年10月22日,第七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特色农业赛道决赛举行,包括李昱霖在内的6名选手,讲述自己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收的故事。李昱霖以“昭通小土豆,致富大产业”为题,朴实而又信心百倍地说:“我们通过科技的力量提升了种薯质量,让更多农户用上了更好的种薯,实现了增产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在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上着力,带动更多人就业。”他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并获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了特色农业赛道的第一名。

洪邦公司作为马树镇引进的企业之一,其辐射带动作用折射出马树镇甚至是巧家县洋芋产业发展的可喜现状。马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种出来的洋芋都是群众自产自销,产量和销路都没有保障。从2020年开始,村集体经济公司在适宜种植洋芋的草皮村、小米地村、八皮村、马树社区流转土地近万亩,引进洪邦公司、昭通农垦集团等4家公司,发展省级种薯基地,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如今,周边村民种植洋芋的热情完全被带动起来了,洋芋高标准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预计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1.8亿元。洋芋产业成为了山区群众的致富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李昱霖的妻子为务工人员提供餐食,最为特别的是蒸出来的土豆米饭,虽然它看上去跟大米饭的形状没什么不同,但呈黄绿色,食之软糯,还保留了洋芋的口感,胃口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土豆米生产是中国科学院吴奇实施的新型薯类杂粮主食化加工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融合了大分子物理理论、食品大分子加工与高分子挤塑造粒技术,解决了马铃薯产品口感差、质构强度低的问题,土豆米饭营养成分齐全,易于消化,适合有血糖调节障碍的消费者食用,实现了向加工要粮食、杂粮变主粮的转变。”

说起土豆米生产,李昱霖非常兴奋,立马就带我们到正在建设中的加工车间参观。这是一个两层楼的厂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扫尾工程的装修,整个厂房面积大概有1000平方米。“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将尽快建好厂房,安装设备,争取早日投产。”

2024年11月18日,巧家县马树镇土豆米生产线开工生产。消息一出,立即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纷纷报道,轰动一时。面对各级媒体采访,李昱霖说:“2.5吨洋芋能加工1吨土豆米,产值翻了10多倍,预计能实现年加工新鲜洋芋2500吨,生产土豆米1000吨,产值达3000万元。”说起洋芋产业发展的前景,李昱霖胸有成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打算建设一条锅巴土豆生产线,运行起来,至少能解决1000人就业,还能进一步延伸洋芋产业链,提升洋芋附加值。此外,马树镇洋芋基地景色宜人,适宜发展避暑旅游,可以逐渐开发研学、旅游接待等项目。”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 翼 刘静涛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何田田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何田田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