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22 15:09编者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经过云南威信,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刘复初、陈华久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忠诚、青春甚至是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弘扬革命精神,铭记英雄事迹,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中共威信县委党史研究室、威信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熠熠红星”系列策划,用音频深情讲述红色故事,用文字追忆缅怀革命先烈,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1935年2月中上旬的一天,中央红军红一军团长征来到威信县三口塘(今三桃乡)椿天坪。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不了解红军的当地老百姓几乎都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藏起来了,昔日的椿天坪人去屋空,春寒袭人。
红军纪律严明,没有一个红军擅自进入百姓家。几位红军宣传战士正在墙垣上书写宣传标语,一位红军宣传战士见路旁的川龙殿位置比较显眼,就一手提着一个装满石灰浆子的小桶,一手拿一把小刷子快步走上前,在墙壁上工整地书写了“打土豪,分田地”几个大字。当他正准备转身离开时,看见川龙殿后不远处的悬崖边蜷缩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这是个十七八岁的男子。他破衣烂衫,面黄肌瘦,脚上套着一双掉耳的烂草鞋,赤裸的双脚到处都是冻疮,还血水直流,双手插进袖笼里抱成一团。见有人过来,年轻人似乎有些害怕,身子缩得更紧了。红军战士和蔼可亲地说道:“老乡,不要害怕,我们是中央红军,是专门打土豪地主分田地给穷人的军队。”这个蜷缩在悬崖边的年轻人,把红军对老百姓的秋毫无犯看在眼里,红军战士接近他,他没有感到害怕,蜷缩的身子稍稍放松了些。红军战士肩并肩和他坐着,询问他为什么这么冷的天独自一人躲藏在这里。
原来这是一个帮地主放牛的青年,他哭着告诉红军宣传员,他叫陈子君,是个苦命的穷人。从小母亲就生病去世了,后来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继母对他常常不是骂就是打,专叫他干重活,肚子还不给吃饱。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不敢对这个讨进来的媳妇怎么样,父子两人只能背地里抹泪,陈子君只有在父亲那里才能找到温暖。天有不测风云,相依为命的父亲因病无钱医治,不久就病逝了。由于家里太穷,实在买不起棺木下葬,陈子君只好将自己卖给当地团总陈作人家当仆人做长工,抵了一口棺材钱。陈子君到陈家后,受尽了陈作人一家的打骂和欺凌。前几天正逢过年大年三十,陈家是朱门酒肉臭,他蹲在牛圈里饿得要死,人都快昏过去了。陈家怕染上晦气,赶他回家,叫他初三回来。现在,父亲不在了,继母家是回不去了,又被撵了出来,大冷的天,他只有在村里流浪,乞讨。听红军要来,邻里乡里全都跑到深山老林了,陈作人一家跑得更远,把粮食全部藏了起来。陈家逃跑时,要陈子君看好他家的房,喂好他家的牛,地主恶霸哪管仆人长工的死活。走不了的陈子君,只能自保躲藏起来。
红军宣传战士含着眼泪听完陈子君的叙述后,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从已经干瘪的干粮袋里抖出一些炒面,拿给陈子君吃,并鼓励他说:“陈子君,你不要难过,苦难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将来你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见陈子君不再害怕,而是用一双大眼睛盯着他,那眼睛虽还有淡淡的忧伤,但是那么清澈,充满希望。红军宣传员继续说:“走,跟我们当红军去,红军是咱穷苦人的队伍,专为穷人打天下的。跟着红军有饭吃、有衣穿,官兵一致,互相帮助,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欺负你了!”
自父亲病逝后,陈子君看到军队里这些战士说话和蔼,对他这么好,第一次感到了温暖。他看着眼前这个人年龄和他差不多,竟然已当了红军,还能写那么好的字,而自己十七八岁了,还当放牛娃。与其自己一个人在家受苦,还真不如当红军有饭吃有衣穿。于是擦干眼泪毅然站起来对红军宣传员说:“我跟你们走,我要参加红军!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件事,那就是要教我读书认字,我也要像你一样,能在墙壁上写出大大的字。”
红军宣传员笑着回答道:“你放心,这完全没问题。”于是陈子君跟着红军队伍离开了椿天坪,离开了威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中共威信县委党史研究室、威信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李怡 曹阜金
策划:杨明 王定松 谭光吉
编审:李怡 许馨予 文泽梅 方绍泽
配音:王昕
资料来源:中共威信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