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温总书记考察云南金句⑨丨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2025-01-22 09:28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开栏的话

一言一行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2015年至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四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云新闻客户端1月13日起推出“重温总书记考察云南金句”系列新媒体报道,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激励和鼓舞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系列新媒体报道最后一篇——

要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翻开历史的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鲜明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注脚。

如今,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中,云南各族群众共居一个村寨、共读一所学校、共组一个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花”。

建设美丽家园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是固边兴边富民的最前沿。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

走进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门前有菜、屋后有果、庭院有花,牛头、牛角形的路灯杆上挂着中国红的葫芦,处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龙乃村,国境线长3.9公里,村寨离边境线仅200米。龙乃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佤族村寨。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龙乃村奋勇前行,先后实施了危房旧房改造工程、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等,人居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家3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全部工作了,现在我家养牛、种菜,开着农家乐和小吃店,一家四口人均收入近3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光先说。

此外,龙乃村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边旅结合”的边境乡村旅游新模式,村庄越来越美,村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531元。党的好政策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在家门口就能端起“幸福饭碗”。

“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日子一定过得比蜜甜。”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说。

维护民族团结

2024年11月,来自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的19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出发,一路北上,前往首都,共览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巨变。

此次进京参访,是一次重温之旅,也是一次红色之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19名盟誓代表后代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按照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在一件件展品、一段段文字中,走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感受党的伟大奋斗精神。

当盟誓代表后代赵珍看到革命先辈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内容,她动容地说:“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今天的美好生活太不容易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70多年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许下“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誓言。如今,盟誓代表的后代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故事带到北京,在参观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党的精神与力量带回家乡。

守护神圣国土

“妈妈,我还是想留在独龙江。”为去独龙江戍边,他瞒着父母偷偷写下申请。被父母知道后,他居然对父母做起了“反向思想工作”……

独龙江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余润强的故事。

2019年转改时,余润强主动申请来到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余润强瞒了父母“一年半”。只敢说自己在怒江,具体在哪里却一直闭口不谈。直到在新闻上看到独龙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再对比儿子之前发的照片,父母才知道儿子在独龙江。

看到独龙江的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恶劣,父母曾多次劝说他申请调离独龙江,最终却被儿子做通了思想工作。他对妈妈说:“别人为我守家乡,我为别人守家乡,都是守护祖国,守好祖国也就守好了家乡。”

看到儿子如此坚定,父母不再提离开的话。只说,“要照顾好自己,要每天打电话报平安。”

提到父母,余润强难掩愧疚,但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玛牟”在独龙语里是“警察”的意思,也有“亲人”的含义。“这里的民族语言我们是听不懂的,但当地群众喊我‘玛牟’时,还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真挚情感。”

入户走访时,余润强总会带着一包糖果,甜蜜的糖果让他迅速成为孩子们最亲爱的“玛牟”。每次看到他远远走来的身影,孩子们总会一边喊着“玛牟”,一边跑向余润强要“抱抱”,画面和谐又温暖。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和一声声“玛牟”,也深深温暖了余润强,让他更加坚定了留在独龙江的信念。

余润强所在的迪政当村,是独龙江乡最偏远的村组之一,经常会因为地质灾害和天气等影响,发生断网、断电的事故。余润强敏锐洞察到这一点,从村里电工技师、所里维修员那里,将简单实用的“手艺”学到手,开始当起村里的“兼职”维修员。他说,这是一种服务群众的“底气”,群众的“大拇指”是最好的奖励。

边境兴则边疆稳

边民富则边防固

彩云之南

各族干部群众

以昂扬的姿态、实干的精神绘就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的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美丽画卷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考察云南 总书记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