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 | 绘就团结和谐“同心圆”

 2025-01-20 21: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

十年来,昭通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昭通市推动经济政策与民族政策同向发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了乌蒙山区的团结和谐“同心圆”。

一条条柏油路贯穿乡村,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一排排安居房干净整洁,一所所学校传出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这是昭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昭通市坚持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民族工作格局。为此,昭通市出台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30条措施”,市、县两级将民族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昭通市还深入开展“十进十促”创建活动,通过清单式细化工作任务,推动示范创建向纵深拓展、向全域覆盖。

红色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主色调,昭通市上下一心,不断续写、拓展这一时代篇章。

近日,由“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鲁甸分团组织的一场以“和谐乌蒙·同心筑梦”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鲁甸县卯家湾幸福广场举行。各族群众相聚在广场上的红石榴雕塑前,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感悟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昭通市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5万人次;同时,组织27万名干部职工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的线下测试和线上答题。此外,昭通市还创建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73所、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1080所、语言文字普及村528个,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

民族团结进步助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

2024年12月2日8时58分,四川省宜宾市至攀枝花市高速公路云南永善连接线项目的黄华枢纽互通式立交桥迎来了首个连续梁的浇筑。昭通市各级深知,只有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昭通市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群众增收、做好教育和医疗便民服务、改善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着力,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加快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昭通市整合农业、交通、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14.68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项目354个,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1个、示范村(社区)321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8亿元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47个,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带动性强的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全面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昭通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盐津豆沙关4A级景区,向游客讲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创新认定了60个“石榴红同心营”“石榴红家园”“石榴红驿站”等“三项计划”实践基地,并常态化开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交流联谊活动。截至目前,昭通市已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级示范县、11个省级示范县、186个省级示范单位以及2个国家级、3个省级示范教育基地,国家级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及教育实践基地各1个,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昭通市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以“大治理”促“大和谐”,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4年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昭通市委统战部、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云南理世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斌(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到北京接受了表彰,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乌蒙山山连山,各民族手牵手。昭通市的各民族同胞正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着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推动着地方的发展与进步,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忠华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牢记嘱托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