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巧家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巧家农商行”)积极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云南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巧家农商行立足巧家实际,充分发挥金融特派员制度优势,广泛引入金融资源,持续提升服务便捷性和信贷可获得性,有力促进了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及普惠贷款的投放,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张家雄是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的移民,未搬迁前曾在老屋开设面条加工作坊,以售卖特色面条增加家庭收入。然而,随着白鹤滩水电站蓄水,他家的老屋和作坊均被淹没。张家雄一家便另寻地点重建厂房,继续从事面条加工事业。新厂房建成后,张家雄却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巧家农商行的金融特派员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得知了张家雄的困境,便向他详细介绍了巧家农商行的普惠贷款政策。张家雄迅速行动,成功申请到贷款,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如今,张家雄的面条加工厂生意兴隆,日均销售量超过1000斤。
“作为移民,我一直希望通过勤劳致富。原先的面条加工作坊因水电站建设而搬迁,在新址上建厂后我计划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让我犯了难。”张家雄感激地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巧家农商行的金融特派员宣传惠商贷政策,这份贷款利率低、手续简便,我们贷了2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现在,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我深感欣慰。”
同样受益于巧家农商行金融服务的还有王舞。他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创立了巢于林艺术工艺品工作室,专注于陶艺作品的制作。然而,高昂的物流成本使陶艺作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王舞决定将工作室搬迁至县城以降低物流成本。新工作室需要数十万元的运转资金,王舞拿不出。正当王舞为资金犯愁时,巧家农商行的金融特派员主动上门,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
“搬迁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感谢巧家农商行金融特派员的及时帮助,让我成功申请到了30万元贷款。”王舞说,“现在工作室运转正常,年收入约10万元。”
巧家农商行通过金融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努力解决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助力巧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行选派了10名金融特派员深入15个乡镇,推动金融服务更普及、企业融资更便利、金融供给更有效。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金融、运用金融,提升金融素养,用好政策和融资工具。”巧家农商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锦和介绍,“金融特派员不仅宣传普惠政策,还普及防范金融诈骗知识,为群众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截至2024年末,巧家农商行金融特派员已授信个人生产经营贷款212户,金额6729万元;授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03户,金额9199万元;授信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30户,金额5082万元。这些数据,反映了巧家农商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