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20 10:012024年,永善县坚持党管人才、为党聚才的工作原则,围绕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紧盯发展瓶颈,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求解思维,通过“引、育、用、留”一体化推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人才在一线汇聚、作用在一线发挥、工作成效在一线体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以人才赋能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拓渠道“引”人才
深冬时节,笔者走进位于永善县红光易迁安置区的云南钜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娴熟地组装着高转速电吹风电器零部件,不一会儿,一台台造型精美、轻巧便捷的吹风机便完成组装。
站在一旁的公司董事长王国超高兴地说:“在家乡‘归雁’行动的号召下,我选择返乡创业,进军电器零部件生产行业。经过多年努力,公司生产的多功能茶几、电壁炉、取暖器等产品热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年产值达820万元,还带动当地8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永善县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采取“刚性+柔性”的办法,不断拓宽招才引才渠道,精准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各类优秀人才活跃城镇、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助力发展。
以人兴城回引“归雁”。聚焦全县农业转型升级方向、美丽乡村建设短板、农村创新创业弱项等方面,坚持以乡情为纽带,持续深化“归雁兴永”行动,常态化开展人才招聘会、返乡人士代表座谈会,建立永善籍在外优秀人才库681人,吸引117名优秀人才回乡投资发展项目14个,实现经营性收入2200余万元,带动1158名群众实现就业,支持65名优秀归雁人才参选村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平台7个、市级返乡创业园2个。
以人兴业吸引“头雁”。坚持以“岗”取人,以“需”择人、靶向定人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考、特需人才招聘等多种方式,招录公务员(参公管理人员)56人,文旅、林业、农业农村等行业事业单位人员319人,其中紧缺人才24人,引进卫生人才28人,教育人才141人。同时,依托溪洛渡水电站这一张世界级名片,先后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19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47人,建成医疗专家工作站16个,举办学术讲座255次,下乡义诊5796人次,开展CT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颈内静脉穿刺等新技术76项,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行业”的倍增效应。
以人兴企招引“大雁”。围绕枇杷、脐橙、柑橘、沃柑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壹然集团等17家“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建立合作关系,招引“大雁”型人才141人;依托省级社会组织资源优势,成立云南省蔬菜行业协会永善分会,吸纳县内十几家蔬菜龙头企业入会,助力全县冷凉蔬菜产业延链补链,综合产值达1.8亿元。
靶向施策“育”人
2024年11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副教授曾云流一行,先后深入永善县永兴、黄华、青胜等乡镇(街道),开展枇杷矮化回缩整形修剪、疏花抹芽及猕猴桃采摘储运等技术培训。培训中,两位教授结合长期研究和工作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枇杷修剪技巧,指导果农现场实践。培训现场,大家认真学习,踊跃提问,同专家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对示范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要点进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释放人才内生动力,激活城乡“一池春水”,永善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除精准引进外来“凤凰”,还立足本土优势,持续培育本地“卧龙”,选育并举打造稳固人才“金字塔”,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政治引领,培育党政人才。始终坚持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人才工作重要内容,制定印发《永善县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及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通过“主题培训+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年累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8000余人次,党员培训覆盖率达100%;举办县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期160人,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31期4819人,举办“中青年”培训班1期,组织县处级领导、县直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97人到重庆大学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2期。
聚焦行业需求,培育乡土人才。围绕枇杷、脐橙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培育重心下移,立足长远抓好本土乡村人才培育,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194人,培养乡村CEO 4人,开展技能人才培训69期3721人,开展枇杷种植,生猪、肉牛养殖、金江建筑、电商等实用人才培训5万余人次,打造懂技术、善经验、会管理、能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书记领办人才项目,深化省级“善果工匠”劳务品牌培育,组建“善果工匠”技术服务队60人,培育枇杷产业“头雁”363人,培育种植大户1628户,促进3.5万名技能人才在特色水果产业中实现就业。
聚焦发展大局,培育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沪滇协作帮扶机遇,选派112名骨干医生、教师、重点行业专技人才到上海、昆明帮扶地区学习锻炼和跟班培训,40名帮扶专家帮带培养本土技术骨干178人。建立东西部协作专家工作站2个,邀请专家到永善县指导工作101人次;开展新一届永善“名家、名师、名医”、“乡土人才”选拔培养,遴选培养“三名”人才6人,“乡土人才”30人。与此同时,充实基层队伍力量,下沉3203名干部包保2557个村(居)民小组,深入13318个微网格,广泛开展走访排查、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140名(其中书记9名),储备培育村级后备干部766名;选派16名干部挂任乡镇(街道)党(工)委政法副书记,招录基层治理专干40人、移民政策宣传员25人。
借智引力“用”人才
今年49岁的范玉华曾在上海三所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担任过班主任、教师发展部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和副校长等多个职务。2022年7月30日,他到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校长一职,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组团式”教育帮扶,通过争取支持和不断努力,学校教育环境得到巨大改善,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晋级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学校,获评“昭通市教育发展先进集体”,为加快永善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永善县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自身特点、专业技能、性格优势,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效能,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用好科技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指导做好技术创新申报工作,云南钜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云南八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永善县首家在“专精特新板、科技创新板”挂牌上市的民营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和专利研发,每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组建研发团队,与云南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攻克行业技术难题,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1个、省市级奖项18个,取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苦荞技术全产业链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所研发的苦荞芦丁牙膏、面膜、防晒霜等产品填补多项行业空白,并被授予昭通市首届“十大绿色昭品”称号,连续两届被推选为云南优秀自主品牌。
用好帮扶人才,解决民生问题。抢抓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聚集医疗、教育、产业等领域,组织引导帮扶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精准指导,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医疗帮扶方面,招聘临床优秀紧缺人才4人,选派县乡医务骨干33名与帮扶专家跟班学习,选派医务骨干9名到帮扶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乡村全科医疗能力提升培训4期,培训80人;整合1000万元建成介入科,完成介入手术333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医院心血管科、老年病科两个重点科室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首次开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纵膈肿瘤切除、肺大泡破裂肺大泡切除修补术等疑难手术,实现多种疑难病手术“零”突破,累计诊疗患者13203 人次,推广医疗新技术15项,手术示范1183例,参与疑难病例讨论1538例,学术讲座435次,业务培训10437人次,职称晋升15人。在教育帮扶方面,积极邀请上海、昆明帮扶地区专家老师7名到溪洛渡高级中学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班主任论坛等教育教学活动,带领45名老师到上海闵行区外国语学校、昆一中西山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3次;选派30余名老师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市第一中学跟班学习锻炼,10名帮扶教师与30名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助力帮带老师职称晋升27人次,成功申报立项市级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个,县级教育规划课题3个,在省市县大赛中获奖22人次;1名老师获省级骨干老师,6名教师获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推动“组团式”帮扶提质增效,促进永善教育高质量发展,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期考核中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被帮扶学校。在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方面,19名科技特派团员到永开展现场服务指导16人次、线上指导5次,帮带培养65名本地技术骨干,指导企业、合作社43家、种养殖大户1510户,开展培训37期,培训高素质农民196人、农村实用人才1万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3000余人次,成功攻克关键技术20余项,引进新品种21个,指导16个黄牛冻改站点完成黄牛冻改1.3万头,生猪改良4万头,建成规模养殖场74个。
用好乡土人才,助推产业发展。积极搭建本土人才交流平台,制定乡土人才培养计划,抓好就地取“才”这一基础工程,通过多种方式,摸清农技人员、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底数,分类分级建立信息库,全面推行“本土人才+产业(项目)+农户”模式,深化“联、帮、带”活动,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持续开展“我为党旗育能人”行动,组织477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服务870名乡村能人,帮助解决问题756个、提出创业就业建议115条;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150名专家人才结对帮扶143个村(社区),到村指导1362余天,培训8633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670余个。在广大党员干部、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的推动下,全县培育“一村一品”40个,沃柑、脐橙、枇杷、白桔、猕猴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永善辉腾农业有限公司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最受欢迎产品”荣誉证书。
以诚相待“留”人才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王明,前些年一直在江苏苏州市从事文艺工作,先后参加了第七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云南省第十一届青年演员大赛等各种大型比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所指导排练的文艺节目多次获奖。2022年,永善县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时,王明凭借专业优势,通过考核,成功入职溪洛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他深有感触地说:“来到永善后,无论是工作生活上的保障,还是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和归属感。”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使高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永善县坚持用足上级政策,用好本地政策,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向基层一线倾斜,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强化服务机制、营造工作氛围、加强典型宣传等举措,培植拴心留人生态,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真金白银兑现承诺。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倾力涵养拴心留才“好生态”,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深入推进人才安居三年行动,积极争取人才政策,成功申报“兴滇英才计划”5人,云南省科技副总1人,“兴昭人才”5人;探索个性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模式,高品质打造人才公寓10套,兑现各项科研工作和激励津贴补助24万元,为专家人才购买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积极主动解决好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个人就医、住房购房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引得“顺畅”、留得“安心”。
聚力人才政治关怀。不定期召开县委人才工作座谈会、“组团式”帮扶工作会、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乡村人才座谈会等,优先推举优秀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大国农匠” “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乌蒙工匠”人选,增强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开展“银发人才”“善果工匠”“三名”(名家、名师、名医)人才等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平台,持续加大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汤云贵、全国青少年普法优秀辅导员陈明、云南省道德模范李敏、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彭朝勇、云南省第九届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吴剑锋、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王秀芬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力度,全面营造敬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增强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
通讯员:黄桦 唐燕/文 陈立/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