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5-01-16 19:0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以来,我省着眼促进农村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和农村脱贫人口就近就业,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指导各地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精准匹配人岗需求促就业,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目前,全省盘活经营性帮扶资产475个、开发区闲置厂房88.1万平方米,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4.6万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推动5.8万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回流人员全部就业。全省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175元,同比增长7.5%,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高位统筹 出台政策培植沃土“招小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就业工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省级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部长任召集人,组织、人社、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以会议调度、实地调研等方式推动此项工作落实。
坚持试点先行,确定会泽、镇雄、隆阳、广南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20万人以上的10个县(市、区)为试点,推动形成省、州(市)组织部部长和县(市、区)“一把手”负责,组织部门主抓、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
省委组织部会同人社、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制定帮扶措施,统筹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就业奖补资金。对吸纳农村劳动力100人以上(含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10人以上),且当年累计稳定就业超过6个月的就业帮扶车间,每年给予5万元补贴;对劳务公司直接促成劳动力在本地稳定就业的,按照每促成1人给予50元到100元标准给予奖励;对稳定务工、生产业绩突出的群众,每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00元劳务补助,不断激发用工企业、务工群众内生动力。
针对创业人员资金少、融资贵、贷款审批周期长等困难,我省还依托数字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让创业人员足不出户“网购”金融产品,线上办理最高额度达500万元的信用贷款。2024年以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云岭创业贷”4.14万笔98.22亿元,扶持3.97万人创业,带动10.94万人就业。
典型引路 因地制宜扩容就业“蓄水池”
走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谐社区棒球就业帮扶车间,150多名搬迁群众正飞针走线认真学习缝制棒球,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筐筐棒球成品整齐摆放。
2024年以来,怒江州、泸水市党政“一把手”多次到广东、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和谐社区已有棒球加工就业帮扶车间的实际,精准对接珠海市我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棒球加工项目。2024年10月,扩容后的和谐社区棒球车间正式开业,工位从73个增至153个,棒球月均产量从3.6万个增至5万个。
“车间扩容,选工、培训等我们一样也不用操心,只管做好质量检查,打包外运就行。”我能商贸公司和谐社区棒球车间负责人母宇堂说,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棒球车间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目前,泸水市2024年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新建棒球缝合车间15个,盘活闲置经营性帮扶资产8000平方米,新吸纳搬迁群众819人就业。
像泸水市一样,在试点地区带动下,各地整合盘活脱贫攻坚经营性帮扶资产和开发区闲置厂房,积极引进企业,新增岗位供给。同时,通过承接东部企业产能转移、延伸产业加工链条等方式扩大就业岗位、吸纳新增就业。
会泽县引进产能转移意愿强的深圳盛之发公司,由县级领导带队服务,帮助企业10天完成项目审批、15天投产,吸纳就业1000人。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行政主任邱少林说:“县里还为我们打造了‘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为公司员工提供集中供餐、孩子托管等10项全流程暖心服务,我们以后更有信心在这里长期发展下去。”
昭阳区招引外地企业与本地能人合办福韵鞋业公司,从最初只有单一的缝制工序,逐步拓展出设计、裁剪、批皮、打字、过胶、熔边、打磨等7道工序,把一个加工环节拓展成一条产业链,盘活闲置资产3780平方米,新吸纳群众350人就业。
各地还充分发挥劳务公司、驻省外劳务工作站联系企业多、信息渠道广的优势,聚焦吸纳云南籍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企业收集信息,对有扩大生产、投资合作意向的企业,主动对接、牵线搭桥,积极招引将其车间厂房建到劳动力输出地。
元阳县长期向广西贵港输送工人,通过劳务公司了解到当地的德熙纺织厂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后,及时对接洽谈,推动该公司在元阳创办服装加工车间,盘活闲置资产2500平方米,新吸纳当地群众2331人就业,其中有230名原外出务工人员。
精准服务 护航群众走稳就业“幸福路”
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关键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人岗精准匹配、解决后顾之忧,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各地组织、人社部门引导村(社区)党组织深入摸排,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实名信息系统,每周动态监测、精确到人。在掌握本地务工群众、返乡劳动力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协助做好厂房选址、招工管理等工作。
人社部门还依托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组织务工群众开展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提升技能实操水平,为企业输送“到岗即可用”的熟练工。2024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86.08万人。
聚焦脱贫县、外出务工人口大县,省级还投入资金实施“四位一体”兴村项目,支持村集体为务工群众提供餐饮住宿、“一老一小”关爱、子女托管等服务。鼓励采取在县城“办车间”、在乡村“办小厂”、在家庭“办作坊”等方式,让群众既可在车间集中上工,也可在家灵活做工、计件取酬,确保企业用工充足。
镇雄县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外出务工能人输出地和输入地双向摸排,引进返乡创业的本地人刘群返乡创办“山水涧”织布车间,吸纳600多名群众就业。
为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上手,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职工培训中心建在织布生产车间,实现以学促练、学练结合。根据五德镇在家妇女较多、需要照顾家庭的实际,“山水涧”织布车间采取“集中+分散”的就业方式,职工可在厂里上班,也可把机器安装在家里织布,织布车间生产效率实现大幅提高。目前,在生产车间安装200台织布机、200名群众集中上班,410台发放给群众居家就业,2024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刘群说:“我们的发展壮大要感谢镇党委政府真情服务,他们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踪服务,还将集镇上闲置的1400平方米农贸市场改造为生产厂房,厂房租金实行‘三免两减半’,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采取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企业开展“一站式”“上门式”服务,让项目加速落地,让群众安心安业。如怒江州兰坪县以商招商引进隆滨电子科技公司,采取“一企一团队”方式做好服务,推动该企业实现“百日投产”。
“我们通过‘招小商’盘活存量、培育增量,让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各类帮扶资产焕发新的生机,在不增加地方财政压力的情况下,让企业和农户得到实惠。”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总结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让更多农村群众不出远门就能有事做、有钱赚。
来源: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 郎晶晶 李寿华 张雯 沈迅 黄翘楚
通讯员 车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