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宅地产“调频波段”已渐归理性的今天,产业类地产的春天在天津,在这座向来以实体经济作为经济支柱的城市中似乎也才刚刚开始。
借助着毗邻高新区的资源优势与深根“霍元甲故乡”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西青区精武镇也开始逐渐走上了产业集聚化的专业园区之路。而就在前不久,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一区二十园”中,西青学府产业园名列其中。如何借助区内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整合,作为成园时间不长的专业化园区,如何打造可持续化的产业链条,本期《新华有约》我们也独家专访了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徐海权来共同探讨。
记者:
学府产业园把被誉为是距离天津市中心最近的新型工业园,从地理位置上看,园区具有哪些地缘上的优势,对园区的产业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嘉宾:
园区现在的地理位置类似于北京中关村,在区域周边毗邻天津滨海高新区,与学府产业园区只有一街之隔,具备着相对比较大的产业优势。此外,区域周边还有工业大学、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环布,同时号称为天津市新地标建筑的117大厦、天津南站以及地铁三号线贯穿园区之中。
学府产业园是未来天津市规划建设中的中心城区,园区整体的规划面积达到了10.2平方公里,依托智力资源的优势,成功打造了科教、研发、产业一体化的基地,成为了”智力西青”的核心板块。
记者:
您刚才介绍到——目前园区周围有11个大中专院校作为园区后备的人力储备资源。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产、学、研的相互结合?
嘉宾:
我们和部分大学已经建立了“公司”与“大学”共同建设而成的产业研究院,形成了178项的科研成果并进行后续的孵化与转化。其中,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平台政策,把实验室与后期的孵化工作直接搭建到园区当中,如果能够成功培育,后续还会在“园中园”中提供相应的厂房设备,提供生态化的产业链条的服务。
我觉得,园区对支柱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税源型企业应该进行分类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其中,通过“一企一策”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形成一批支撑力量,培育出自己的产业集群和骨干化的企业群体。这会是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园区中比较好的一种状态。
记者:
学府产业园区投资6000万元建设学府商务大厦,项目上半年已经建成并开始逐步投入使用,这种生态化的楼宇建设对当地产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嘉宾:
学府商务大厦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这里可以为园区中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水电气、工商、税务等经济方面的咨询与指导。其次,我们试图抛开原先的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亿元楼宇。计划到2015年年底,能够实现楼宇内的整体企业税收金额达到1亿元。
楼宇在选择招商对象时也并非“来者不拒”,主要还是会偏向于选择服务类型的企业才能够进驻 。楼宇内的基础设施配备还是十分完备的,入驻的企业也会相应的配备一定程度的考核机制,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好,行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性才能胜任。
记者:
从今年两会上提出的智慧城市到打造智慧西青、智慧园区,在您看来,一个园区的智慧从何处体现,如何才能保持这份智慧产业链“不变质”?
嘉宾:
我们的园区打造的是四平方的经济圈,让每一个生活在周边的人的工作与生活基本上够可以在四平方米的经济圈内完成。精武镇的户籍人口达到3万人,但周边的10余所大学的人口数也达到了将近20万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角度上来考虑更加深远的一些问题,从前期就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记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宏观利好政策的背景下,学府产业园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发展,作为一区21园中的一份子,自身有着怎样的定位实现错峰渐进。
嘉宾:
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为自主创新示范园区配套提供的相关政策,从招商到整体产业的布局来看都是如此。此外,面对着“经济新常态”,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规划。园区也正在从产业的布局、发展的规划和空间的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专家的论证。规划完成后在进行逐步的建设,一个项目没有好的前期规划,想要持续生态化的发展很难。
记者:
从您个人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园区才能被定义为一个好园区,一个生态化的园区?
嘉宾:
我个人觉得,首先园区要具备一个长远而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招商的类型以及产业的定位一定要清晰。根据整体的产业布局来选择对象,不要本末倒置。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发展。而中小企业就会根据科技含量的不同,适当的选择其他不同程度的“园中园”进行。
产业预测要以“服务”进行招商,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拼租金、拼政策”并非是长远之计。价格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着力提升城镇环境,打造生态化的文明新亮点,建立起一个品味较为高端、功能齐全、生态优美、管理规范的生态化园区,这是我们今后产业的趋势与方向。(新华网产业园区频道产经记者 刘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