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10 15:4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是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着精神文化方面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中的宝贵财富,对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关县出水堰及出水堰精神是勤劳的大关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斗争性、群众性、时代性特征。在推动大关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更是要讲好出水堰的故事,传承并弘扬出水堰精神。
出水堰及出水堰精神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在大关被弘扬和践行的真实展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关人民充分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在牺牲和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为大关人民引来了甘洌的清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大关县更是要讲好出水堰的故事,在大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践行出水堰精神,引领广大群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扬斗争精神,用勤劳、汗水与智慧创造出来广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建设者、共享者,他们的踏实奋进、吃苦耐劳精神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大力弘扬出水堰精神,坚定乡村必然振兴的信心,坚信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作者:杨作鹏
校对:胡远松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