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5-01-08 10:33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昭通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攻坚克难夺取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百万人口绝对贫困问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十年来,昭通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抓重建、战贫困、兴产业、谋振兴,实现了脱贫成果成色更足、发展支撑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让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昭通城区。柴峻峰 摄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群众时指出:灾区恢复重建要搞好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十年来,昭通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抓重建,攻坚克难战贫困,干字当头谋振兴,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创造了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别墅式安居房错落有致,柏油路直达群众家门,山坡上的花椒树和光伏发电项目拓宽增收路,户户安居、家家有业、美丽宜居的新家园画卷徐徐展开。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灾区群众实现生产生活条件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特别是震中龙头山镇,在废墟上崛起的新家园现已创建成为AAA级旅游小镇,地震遗址公园、抗震救灾纪念馆等“一园三馆”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2017年底,历经3年奋斗,灾区4大类1187个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完成,30万受灾群众于2016年春节前全部搬入新居,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2016年以来,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昭通市汇聚力量合力攻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30亿元,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35.47万群众进城入镇,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出列,从基本温饱迈向全面小康。
新征程上,昭通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奋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1年至2023年,全市脱贫群众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一。
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2024年10月18日,经过3年不懈努力,全长61.691公里、桥隧比达94%的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永善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至此,昭通市11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
十年前,交通闭塞是昭通发展的最大瓶颈。十年来,昭通市全面打响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653亿元,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让“昭明通达”的梦想变成现实。截至目前,昭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5年初的135公里跃升至1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出省大通道从1个增加到11个;航线从4条增加至11条、通航城市增加至14个;水富港升级为千万吨级的枢纽港,3000吨级以上船舶实现江海直达运输。
综合交通大跨越带动昭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在高原特色农业方面,苹果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34万亩扩大到2024年的近百万亩,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种植面积跃升至全省第一位。2024年,全市农业综合总产值预计超过1500亿元。
昭通市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园区聚产业、实体强产业,着力构建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等“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70万吨水电铝稳定投产、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合盛硅业、旗滨光伏、新安化工、品鑫能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延链补链强链走深走实。
昭通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深入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5.7%提升至2024年的44%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5.80:41.60:42.60。2024年暑期,日均在昭通避暑旅居游客达20万人以上。
十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709.18亿元的起点上逐年攀升,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44.12亿元,年均增长7.7%,增速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
在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苹果冷链物流园,工人们坚守在分选车间岗位上,忙着准备春节前后的苹果订单。“我来公司上班4年了,月工资从2600元增加到4200元,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分选线机器操作工甄选麦说。
2024年,昭通市在苹果产业链上增收的群众有2.5万余人,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十年来,昭通苹果从34万亩增加到近百万亩,带动13.8万户52.7万人增收致富。2024年,昭通苹果预计实现产量130万吨、产值150亿元。
作为全省劳务输出大市,昭通立足产业、资源及260万人转移就业积累经验等优势,积极回引人才返乡创业,画出了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从输出劳动力到回引生产力的美丽弧线。2023年以来,全市7.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21.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为加快补齐教育事业发展短板,昭通市近两年共投入近50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92个,新增学位7.2万个,各阶段学生学位基本补齐,办学条件实现全面提升。2024年,全市中考合格率提升至72.9%,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昭通市着力建好1个省级中心医院、4个专科医院、11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2家医共体总医院,引进昆明医科大学托管滇东北中心医院、开办运营5个重点专科,2000余名长期在外就诊患者返回昭通治疗。
聚焦老有所养,昭通市实施“惠老阳光工程”,让3.2万名留守老人实现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关心关爱“四个到位”。聚焦幼有所育,昭通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让9.2万名留守儿童实现关爱帮扶全覆盖,暑期集中托管服务近万名留守儿童,护航健康快乐成长。
昭通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比连续3年超过80%,随着系列“三年行动”深入实施,一大批以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推动“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的幸福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