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08 09:382022年7月以来,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医疗帮扶让相隔2000多公里的彝良县和上海市紧密相连、守望相助、携手前行。这一举措有力推动了“健康彝良”行稳致远,使得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无缝沟通促精准
位于乌蒙山腹地的彝良县,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自2022年7月起,彝良县紧紧抓住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机遇,与帮扶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紧密合作、加强交流,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建立帮扶领导小组,秉持“彝良所需、上海所能”的总体原则,聚焦彝良医疗卫生短板,双方高频无缝对接沟通,共同确定了“以打造健康彝良为核心,以管理制度发展、学科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宣传效应、信息建设、服务提升为抓手”的“124”帮扶思路。双方签订帮扶医院、受援医院、彝良县人民政府三方帮扶协议,细化任务书、明确路线图、制定时间表,为实现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医疗机构不断拓展沟通渠道,彝良县人民医院于2023年成为上海市儿童医院“技术协作医院”,2024年成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共建6个专科联盟、13个专家工作站。
夯实基础促提质
面对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专家特长难以充分发挥的问题,彝良县筹措资金4000余万元,购置了眼科玻切机、外科显微镜等医疗设备,对儿科病房、口腔科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全省县级医院首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系统(MMC)、“一站式”健康体检中心等硬件设施,为专家施展才能搭建了平台。
“在上海的帮扶下,全省首家县域MMC管理中心在彝良建成,将县内多家医院信息纳入其中,实现远程管理。”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彝良县人民医院院长方侃介绍,目前,彝良已建档管理慢性病患者9360余人,符合MMC中心规范化管理的慢性病患者达900多人。
依托医疗队专家技术优势,彝良紧紧抓住学科建设重点,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口腔科、老年病科7个科室实现独立建科;建立了“视光中心”和骨关节疼痛、脑血管病等18个特色专病门诊,开展了放射科下肢动脉、静脉成像术等新技术、新项目150余项;建成妇产科、普外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骨科、眼科、呼吸与危重症科、消化内科、儿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成功通过县级医院第二阶段国家推荐标准提质达标评审。
传帮带训促提升
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由帮扶医疗队队长任彝良县人民医院院长,由医疗队二批次9名专家分别任相应科室执行主任,将上海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平移到了彝良。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建立“师带徒”“团队带团队”和进修学习激励机制,实施“启明星”“雏鹰计划”和“启航青年干部成长训练营”等人才培养计划,两年选派95人次医护及管理人员前往上海帮扶医院进修学习;上海专家带帮教彝良本地医生30人,指导县域医生发表了第一篇SCI文章并首次在全国性年会上发出“彝良声音”。以彝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依托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集中阅片、远程心电、MMC等系统,定期组织上海专家到医共体分院开展坐诊、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着力提升分院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全县医疗卫生事业从“点上出彩”到“面上开花”。
先进医疗设备的持续引进、先进技术的持续平移和探求应用,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患者纷至沓来。彝良县人民医院主要指标实现大幅增长,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持续提升,“组团式”医疗帮扶硕果累累。
通讯员:彭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