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文章 点赞砚山文物普查
读新闻 2025-01-07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1月6日
《人民日报》第20版
刊发文章《从摸底到保护》
点赞了砚山文物普查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从摸底到保护(文化遗产)
杨文明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6日 第 20 版)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普查队员在整理采集的文物标本。(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白天,翻山越岭,刮垢磨痕;夜晚,挑灯夜战,查阅文献。岁末年初,李转杰格外忙碌。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作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李转杰的时钟被拧紧了发条。和文物打交道16年,这样的日子让他觉得格外充实。“四普”文物怎么入库?全县那么大,在哪儿找?李转杰翻开文山州考古资料寻找规律,查看砚山县地形地貌,心里有了谱:沿河坝区、向阳、避灾安全处,应有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句町文化遗存遗迹。其实,不仅是找新文物,文山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时确定的439处不可移动文物需要逐一复查,“三普”以来发现的文化遗存遗迹,这次需作为新发现文物点录入普查系统。“四普”用上了北斗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普查人员,以前为了拍摄古营盘,需要爬到对面的山上,如今无人机一飞,一目了然。拍摄高处的岩画,也不必再爬上爬下。技术更新也对普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只需走近文物点,现在则要走进文物点。复查并非单纯拍照,还需要重新给文物定位。小型的建筑碑刻倒好说,但文山州分布着大量的岩画、古代营盘等文物,不少地处荒山,人迹罕至。于是,除了普查器材,普查者还得带着砍刀,便于开山辟路、探草驱蛇,加上来回路途,往往探访一个点位就要花上一天时间。“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摸底普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实保护措施。”李转杰说。在文山州马关县都龙口岸附近,是茅坪国门,城墙式建筑,两侧留有机枪孔。国门不大,顶多容纳4个人并排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以此为屏障据守。从2011年茅坪国门成为县级文保单位到2019年成为省级文保单位,距离国门最近的都龙镇茅坪村和都龙边境派出所,主动承担起日常巡护职责。都龙边境派出所民警余永顺平时路过,总要看看,不时还要清理国门上的杂草,“要是一年不管,别说草,就连树都能长起来。”前不久台风天,雨一停,余永顺赶忙去看国门,一场强风暴雨,冲垮了部分夯土。余永顺见状,立刻报备,联系专业人员临时加固。“文山湿热,如果房屋无人管理,一旦漏雨,时间一久房梁就会朽坏。”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肖健说,无人管理的土木结构房屋,几年后就有可能不复存在。在西畴县下坝尾村一处传统民居,修缮人员正在忙着落架大修。民居不少木头已经朽坏,梁柱也被虫蛀,需要替换内里材料。现场修护人员牟有寿说:“如果保留的原有文物建筑材料过少,会缺乏历史厚重感和原有独特韵味;而如果保留过多,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牟有寿坦言,旧居修缮投入远多于重建,同样一笔钱,修缮一栋房抵得上重建一座院落。这几年,政府修缮项目慢慢多了起来。文山州对“保兴风雨桥”“‘西畴人’牙化石遗址”“狮子山岩画”“竜所魁星阁”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均投入资金,既对文物本身进行修缮保护,也努力使周围环境得到整治。越来越多的公众、社区参与其中,为身边的文物感到自豪,身体力行地保护文物、宣传文物。
来源:人民日报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