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05 10:53“在家闲了一周后,社区干部向我推荐了在蔬菜大棚采收蔬菜的这份工作,每天能挣100元。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孩子的学业,又能为家庭增加收入。”最近,大关县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西红柿种植基地迎来了繁忙的采收季节,返乡人员屈志鸿,在蔬菜大棚中边采摘西红柿边说道。
屈志鸿家住在靖安安置区康庄社区,4年前,她和家人从大山里搬迁到安置区新家,经安置区党工委推荐,她和丈夫一起到浙江务工。2024年8月,为方便照顾在家上学的孩子,屈志鸿从浙江返回了安置区。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跟进开展岗位推介等就业服务,帮助屈志鸿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目前,安置区429名返乡人员已实现再就业,部分因回乡看病、参加培训等导致的未就业人员,已‘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靖安安置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靖安安置区在抓实外出务工人员离岗返乡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的同时,配套建设了340个蔬菜大棚、1200亩香葱基地和3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推动就业岗位扩容,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铺好就业路 喜迎燕归巢
昔日“打工潮”,如今“燕归巢”。近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在260万人左右,务工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同屈志鸿一样,告别跨省打工,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紧盯返乡劳动力再就业,推动返乡未就业人员动态清零。2024年有返乡回流劳动力8515人,已促进再就业7320人,未就业的1195人已“一人一策”落实帮扶措施。
在就地就近就业上,昭通着力强体系、优服务,构建“四级联动、内外一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就业服务综合体6个、零工市场11个、就业“幸福里”社区5个、“昭·就业”连锁超市72个、“就在身边”就业服务平台437个、驻外就业创业服务站30个,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
在省外就业上,昭通着力稳规模、提质量,出台高质量就业“十条”措施,构建“用工企业+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培训机构+劳动力”订单化、成建制的转移输出“昭通模式”,县、乡、村各级分别与优质用工企业“结对子”,确定“五有”企业430家、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22.9万人次、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65万人次,打造25个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岗位更稳、收入更高。
昭通扎实推动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就业,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全市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到86.91%、89.20%、93.56%。
“乡情名片”唤回归
更让人欣慰的是,很多曾经外出务工的能人大户、劳务输出带头人已经开始反哺家乡,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昭通的高原农特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公司正致力于构建昭通土特产一站式购物平台,目前,天麻、苹果及其衍生产品已实现销售额362万元。”在自己精心打造的昭通市品牌农产品体验馆内,昭阳区的返乡创业青年普骞忙得不亦乐乎。普骞表示,公司团队规模已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了10人,2024年帮助50多名工人人均增收5万元。
如何让大量“家燕”在选择返乡就近就业创业时更有底气?这离不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昭通目前在创业方面不但有贴息贷款、创业补贴,还提供导师指导、跟踪帮扶、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园等各种政策支持。
昔日走南闯北外出务工,今朝回乡创业致富。镇雄籍外出务工人员成奎忠说:“得知昭通返乡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如今,成奎忠在镇雄县已注册工作室。
“归雁”带回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是经验和智慧。自2023年起,昭通市已成功引导并扶持6.59万名返乡创业人员,带动18.64万人实现本地或就近就业。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