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25-01-04 11:59“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念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同村民一家人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走进甘肃天水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看一渠洮河水“解了燃眉之急”,嘱咐“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岁月更迭,情怀如初;行程万里,人民至上。这彰显了真切炽热的人民情怀,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不懈追求。
翻开过去一年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有实打实的改革红利,有精准施策的务实举措,有可感可及的发展实惠。得益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湖南长沙居民郑思远不到一岁的孩子有社区托育照顾,家里的负担减轻了许多;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突发脑卒中的福建安溪县张大爷能够就近治疗、在线诊断,享受到更加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以旧换新让消费者得实惠,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上亿人次……一桩桩一件件,夯实民生之基,厚植人民福祉,提升发展温度,擦亮价值底色。
习近平主席强调:“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标准。牢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多推出一些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的辩证关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仅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生活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更好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举措。把这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必须坚持问需、问计于民,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民生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做好民生工作,既要用心用情用力,也要耐心细心精心。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内部经济运行面临挑战,如何落实好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持续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实施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凡此,都需要我们扛起责任、创新思路、奋发有为,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靠实干奋斗创造出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既锚定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从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中找到工作着力点,又坚持干字当头,看准了就抓紧干,干一件成一件,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托起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