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绣”出民族团结与开发开放的生动画卷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

 2025-01-01 11: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笔舞七秩芳华,墨绘壮丽华章。2025年1月1日是《德宏团结报》创刊70周年的日子。《德宏团结报》用当地民族文字(傣文、景颇文、傈僳文、载瓦文)、缅文、汉文出版,这在中国仅此一家。2024年12月下旬,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和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中共德宏州委统战部、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德宏州民宗局,邀请报业分会全国会员单位和云南省级及州(市)媒体记者前往德宏州,开展了“我在德宏样样好”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走进德宏全媒体采访活动。现编发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德宏州采写的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和文旅产业发展两篇新闻稿件,以此祝贺《德宏团结报》创刊70周年。

迎着冬日暖阳,我们走进祖国西南边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个个美丽的村寨、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一项项宝贵的非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边贸口岸的车水马龙,沿边产业园区内工厂的机器轰鸣,呈现出边疆大好河山与丰饶物产、经济腾飞与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与开发开放的景象,绘就成新时代德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固边稳边兴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下好“一盘棋”

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德宏州有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片115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年来,德宏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全州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举全州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德宏样板。

德宏以自治州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10月为民族团结月,持续开展了多次民族团结月活动。持续推进“7+N进”活动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自觉融入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建成边境县市“固边稳边兴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芒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街区,创建“特色旅游促‘三交’的傣族古镇”“嵌入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银井‘一村一校一站一景区一中心’联盟式联创联建民族团结示范圈”“三台山德昂族直过区的千年跨越”“卑妥瓦党的光辉照耀的地方”“因鸟致富的石梯村”等一批品牌,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德宏经验”。

目前,德宏州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4名,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示范单位2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市)全覆盖、示范单位342个、教育(实践、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7所,以示范引领不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共识。

唱响“同心曲”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德宏各族人民曾多次抵御外辱、戍边卫国,涌现出了刀安仁 、早乐东等民族英雄,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壮丽篇章。赓续历史,德宏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建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等4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57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及11个主题公园(街区),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意识。

此外,德宏建成全国唯一的景颇族博物馆、德昂族博物馆,傣族剪纸、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分别作为中国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为抓手,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创作出《刀安仁》《孔雀飞起的地方》等一批文化精品,生动呈现了各美其美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及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

共建“美家园”

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德宏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立足沿边、跨境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成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在全省边境州(市)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芒市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位居全省前列,大瑞铁路德宏段加快建设,德宏成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水利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以龙江水库、麻栗坝水库等为代表的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成为全省首个农村电气化州(市)。大力推进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基底的支柱产业建设,荣获“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称号。“开放兴边”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开展以大规模边贸为主的对外贸易,相继开放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20条贸易通道;设立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等8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沿边产业园建设率先取得突破,336家企业新落户沿边产业园区。2023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1%,对缅贸易额居滇缅贸易的三分之二。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州内“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脱贫户“双绑”覆盖率达100%,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38万人,2023年脱贫户与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65万元,同比增长14.75%。

以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为例,在这片汉族、景颇族、阿昌族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曾经贫困的边境村如今家家都是红墙瓦房,成为有名的乡村旅游典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88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1.5万元。

形成“德宏模式”

扛牢“卫国戍边”神圣职责

德宏是承担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国唯一试点,形成的“德宏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德宏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从边到村、城、通道、境内外联防一体化“五道防线”,形成扛牢撑稳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

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瑞丽银井小学等一批国门学校接收“缅甸小小留学生”就读,瑞丽市国门医院积极收治缅籍患者,加大对缅卫生防疫、农业技术、灾害救助等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中缅文化、体育、智库等交流活动,扩大辐射影响,深化中缅“胞波”情谊,努力建设中缅命运共同体。

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党支部建在卡点上,组织进到楼栋里,创建了国门党建、“红旗飘飘”工程、党建人心工程等一批德宏党建品牌。创新推进边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管理、网格群防避险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各族群众共同组建“禁毒联防队”“边境安全巡逻队”等,先后涌现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金木玲、“全国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排南相等一批守边护边先进典型。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这首传唱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德宏州人民今天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者 陈忠华 卢正波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德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