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2-30 09:18作为大关县人民检察院最年轻的检察队伍,第三检察部现有6名干警,1名员额检察官、2名检察官助理和3名书记员,平均年龄31岁。
虽然年轻,但作为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他们有热情、有力量、肯担当、善作为,连续三年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因办理案件而收到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就是他们最好的名片。
心中有民,提供法治保障
“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办好一个案子,就多为当事人解决一个问题,那必须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嘛!”面对烦琐复杂的案件、夙兴夜寐的忙碌,意气风发的6个人,从无一句抱怨,只有满腔的抱负。究其原因,必然少不了一颗“司法为民”的初心。
“我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后也要做一名检察官,用法律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这是第三检察部收到的一封“感谢信”。信是小梦(化名)寄来的,她是大关县人民检察院乡村振兴挂钩村的一名小女孩。父亲在服刑,母亲离家出走多年,爷爷年事已高,11岁的小梦暂由姑奶奶照管。为了让她有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她的姑奶奶提出了变更监护权的请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三检察部接手了这起撤销监护人资格申请支持起诉案件。
案件涉及监护权的变更,必须核实清楚小梦目前的家庭情况,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条件。为此,承办检察官多次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确认了小梦父亲外省服刑、母亲改嫁的事实。2022年5月,大关县人民检察院向大关县人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经审理,法院支持了撤销小梦监护人资格的诉求。
考虑到小梦的家庭情况,第三检察部的干警们又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她申请了每月1280元的补助,保障她能顺利完成学业。
小梦的故事,只是第三检察部干警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3年来,他们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98件,通过检察和解有效化解民事生效裁判结果监督案件4件,通过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128名特殊群体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87.6万元,为大关人民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化解矛盾,绘就新时代好“风”景
司法为民,止于至善。作为基层检察人员,离人民群众最近,最能直面大家的诉求。第三检察部干警不骄不躁,早已练就了时时刻刻沉下心、俯下身的本领。他们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一次次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用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3年12月,刘某向大关县人民检察院申请行政诉讼监督。事情的起因是,刘某的亲属张某因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于是使用刘某的身份信息与他人办理婚姻登记,导致刘某无法办理结婚证。
收到申请后,第三检察部的承办检察官先后走访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婚姻登记部门,通过询问当事人、调取婚姻登记及历次户籍登记档案,深入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及时查明案件事实。
2024年1月16日,大关县人民检察院就本案举行公开听证会听取多方意见,最终向县民政局制发检察建议书,县民政局采纳了检察建议,作出撤销婚姻登记的决定。至此,困扰刘某多时的“结婚难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婚姻登记机关与当事人的行政争议矛盾也得到成功化解,有效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在办案过程中,第三检察部干警发现这类案件并非个例。以一案促一治。在第三检察部的积极推动下,大关县人民检察院与县民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现已成功化解此类案件11件,既解决了婚姻当事人的婚姻登记难题,也避免了因此引发的行政诉讼纠纷,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
服务大局,汇聚公益保护力量
大关县位于昭通市的腹心地带,扎根于此的第三检察部,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坚持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法律监督者地位,积极探索“联合巡查+督促整治”的方式,携手多部门共筑地区生态保护屏障,呵护一方山水、守护一方人民。
2022年3月,第三检察部干警在联合巡查时发现,某养殖公司的养殖场因粪污排污管道未接通,处理后的粪污粪液不能及时排放,应急池及旁边土坑约有1000立方米的粪液露天存放,存在粪液外泄、渗漏进而影响群众生活和污染环境的风险。
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刻也耽误不得。第三检察部干警迅速展开行动,采取督促整治的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整改,并结合全县“一场一牌+一名指导员”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引导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
该案成功入选云南省检察院“2022年度检察公益诉讼十大精品案例”。截至目前,第三检察部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已有3件案例入选省、市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年轻有为的第三检察部干警,仍将继续争当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一路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以高质效履职交出大关检察满意答卷,持续走好新时代检察为民路!
昭通市检察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