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2-26 09:30高原冷凉蔬菜不仅品质佳、口感好,更重要的是能弥补夏季蔬菜市场的空缺,市场前景好。昭通作为名副其实的“秋城”,其“天然凉棚”优势为冷凉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全省三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昭通市冷凉蔬菜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从“十一五”起,蔬菜生产被昭通市政府列入重点发展产业,202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9.9万亩,产量176.1万吨,综合产值73亿元,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此外,在全市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背景下,“农业养城”成为发展的基本思路,2024年全市打造的120万亩高原冷凉蔬菜基地,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对标云南省在全国的“菜篮子”地位,昭通冷凉蔬菜还存在绿色发展成色不足、品牌影响能力不强、产业链不优等问题,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以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认清自身不足,补齐短板弱项,着力在品牌打造、延链补链、联农富农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多文章。现就昭通市高原冷凉蔬菜产业的发展路径作一些浅析,以期进一步推动本行业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立足提升核心竞争力,把绿色品牌擦得更亮。2024年,云南省共认定了872个“绿色云品”品牌,昭通市入选42个,仅占全省的4.8%。面对全省、全国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加快昭通冷凉蔬菜绿色发展进程迫在眉睫。首先,要坚持科技引领,严把质量关,让蔬菜产业步入现代化“轨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改进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运用化肥减量、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确保产出营养价值高、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其次,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找准品牌定位,注重错位发展,打造差异化、有特色的绿色区域品牌,比如“永善有机冷凉蔬菜”,通过品牌赋能打造农产品新名片,很好地提升了产品价值。最后,要强化品牌宣传,在北上广等重点消费市场开展品牌推介,充分利用沪滇协作机制,在上海设立直销窗口,保证昭通蔬菜进入上海市场渠道通畅,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让昭通蔬菜在国内市场“叫得响”。
二是紧扣产业柔韧性升级,把延链补链做得更优。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是提升蔬菜产业发展韧性的核心手段。一方面,健全蔬菜产业链要保证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将新兴科技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强蔬菜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保鲜、储藏、运输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昭通冷凉蔬菜产业链,确保优质蔬菜直抵市场。同时,要注重补齐蔬菜产业链短板,打造开放式产业格局,发挥产业链条的优势作用,推动昭通冷凉蔬菜产业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产业链条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资金支撑,进一步提高昭通冷凉蔬菜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
三是聚焦增强发展内驱力,把联农富农绑得更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一方面,当前蔬菜市场行情波动频繁,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方式不可行,只有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抱团发展,农业经营主体才更有底气抵御市场行情变化。另一方面,联农带农机制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牵引,昭通11个县(市、区)生产条件存在差异、资源禀赋不同,应当坚持经营主体与农户互利共赢原则,因户施策、分类联动。在分配方式上,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保底价+市场价上浮”“保底工资+超产分成”等模式,确保联农带农“带得稳”;在合作方式上,积极推行“乡土人才+”模式,发挥“田专家”“土秀才”作用,克服高原冷凉蔬菜种植“水土不服”问题。通过构建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推动昭通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同时,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进而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蔬菜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发展潜力无限,昭通要把高原冷凉蔬菜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市场地位的精品产业,着力让“昭字号”高原冷凉蔬菜名片变成业内知名,让“菜篮子”变成“钱袋子”,让小小蔬菜为昭通发展铺就“新”赛道!
作者:钱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