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2-26 09:2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市委“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抓好昭通现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培育,聚焦全市“五个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推进“产业规模”带动“就业规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通过资源换产业、园区聚产业、口岸促产业,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助推昭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强一产,以资源换产业,发展资源经济
昭通是农业大市,要坚持以资源换产业,走生态路线,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美丽乡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推动昭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做优一产。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共谋农业发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党建+农产品”促发展、“党建+产业链”树品牌、“党建+农文旅”促融合。“党建+农产品”,制定农产品发展规划,突出科技、信息两大要素,通过农业品牌化经营 ,培育打造“昭阳红”苹果、绥江“金江红”李子、彝良“鑫水月”天麻、小龙洞“黄牛肉”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党建+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打造“昭通字号”农业品牌,在农副产品产业链上实行“党建+平台公司+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积极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昭通超越农业、中新慧农小肉串中央工厂、云南九通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党建+农文旅”,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自然风景为依托,以集体经济为支撑,推动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积极促进健康与田园、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药食同源产品融合,推广“田园/中医药+康养+文旅”发展模式,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示范区、农文旅示范区,以党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做好“三农”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涉农产业,同时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借助洒渔河流域生态廊道、市级绿美村庄示范村,强化地方政府、村民、外来主体等多元主体的联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和宜居品质,形成自然美、生态美、乡村美、田园美的美丽乡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构建“与城融圈”,扎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与城融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四位,银昆高速连接南北,是我国高速公路网北南方向主干线之一;内昆铁路已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正在建设,将形成联系中国和东盟的高速铁路通道;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可沿长江直达上海,形成了“与城融圈”。县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做大二产,以园区聚产业,发展园区经济
昭通6个省级园区,可通过多能互补、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以园区聚产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提升招商效率。
一是以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为重点进行招引培育。“招商为要,产业为王”,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依托昭通现有三座世界巨型水电站,继续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招引培育并进,快速推动广西特斯拉绿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发电(火电)项目落地建设,形成多能互补的绿色电力体系;打造千亿级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依托镇雄磷矿区资源优势,打造千亿级磷化工园区,构建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千亿级绿色硅铝产业,昭阳经开区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烟草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70万吨水电铝、80万吨水电硅、150万吨光伏玻璃“三大链主”项目齐头并进,将为经开区打造“千亿级园区”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区域合作模式创新为突破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沪滇东西部协作等重要机遇,探索跨区域合作均衡化发展路径,采取“托管、飞地、园中园”等合作模式,加强“园区结对共建”,成立招商战略联盟和产业联盟,与沿海城市突出差异性合作、错位式发展,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构建“园区产业基地+园区产业精深加工”模式;促进昭阳经开区与鲁甸、大关、彝良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依托各自的资源条件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促进园区经济发展。
三是以全要素保障为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强化要素保障,要坚持以“要素最优”保障“项目最快”、以“要素有解”支撑“发展有速”,深化拓展“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聚焦“优化服务”建立全程帮办代办、项目落地服务专班、重点企业精准帮扶等机制,以“店小二+跑腿”方式,开展“上门办”“主动问”,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构建“招商一盘棋”,把昭通打造成投资兴业的“高地”、人才汇聚的“洼地”、安居乐业的“福地”。
三、做优三产,以口岸促产业,发展口岸经济
昭通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地带,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在双边或多边的合作交流、商贸流通中,承担着重要的开放窗口作用,因此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
一是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建设物流产业园。立足昭通绿色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链、园区保税仓建设,打造多元化物流联运枢纽,依托水富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目前,水富港物流园、鲁甸茨院商旅物流园 、巧家县北互通物流中心等项目已建成投用,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加快园区保税仓建设,探索“东部总部经济+昭通生产制造”“东部市场+昭通产品”合作模式,培育外贸、物流、科创、金融和特色街区一体化新兴综合产业。
二是以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为抓手,领航未来产业。人才是产业创新的关键,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绿色通道服务”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形成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基础的人才培育体系,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做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聚焦“高精尖企业”“高精尖技术人才”赋能产业创新提升,加强全市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通过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赋能产业发展。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目前,全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基本完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尚未形成价值,需要进一步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引导企业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高标准的新型数据中心。同时,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数字化+N”效应,推动“数字化+资源经济”建设,实施电商直播带动农副产品出村进城,以“数字化+园区经济”大力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数字化+口岸经济”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培育工程,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扩规模、优结构,创新跨境电商进口模式。
四是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是内涵,旅游是载体,项目是支撑,依托“革命老区”“昭通古城”“避暑秋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以“文旅赋能”打造“文旅+产业”品牌模式,通过打造“扎西红色旅游”“昭通古城”“苹果小镇”等优质项目,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响宜居、宜游的“昭通名片”。
作者:张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