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融入地区发展研究

 2024-12-25 14: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印象”是昭通地区发展最生动的写照。为全面提升昭通内生动力和对外良好形象,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更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昭通市委决定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助力地区发展。

一、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的内涵

昭通地处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人文历史悠久丰富,曾创造了灿烂的经济、文化。昭通群英荟萃,杜宇、罗炳辉、曾泽生、姜亮夫、徐洪刚、铁飞燕等昭通人赋予了昭通山水殊荣、人文增辉的巨美形象。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求在全社会树立文明之风、诚信之风、包容之风、友善之风、淳朴之风、勤劳之风,形成与新时代要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文明之风

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城市文明的程度和市民素养的高低。昭通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昭通人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全民崇尚学习。此次全力打造饱含文明之风的新时代“昭通印象”是昭通城市文明建设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是市委、市政府培树文明之风,提升昭通城市品位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立足区域实际,新时代昭通的文明之风内容丰富,涵盖吃住行各个方面,具体包含文明礼仪、文明生活、文明出行、文明上网,从市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角度补足了昭通文明建设之“钙”。

(二)诚信之风

由古及今,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层面,诚信都至关重要。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优良品质、是一项民法原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昭通弘扬诚信文化,厚植诚信理念,要求树立诚信之风,提倡为人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事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重信守诺,经营明码标价、有序竞争、公平交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将诚信摆在突出位置既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更是深入推进昭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昭通发展的需要。

(三)包容之风

“包容”一词出自《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字面意思是宽容、容纳。孔子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包容作为原谅过错、理解失误的温暖行为,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容品质一直是“昭通人”身上的鲜明特质。进入新时代,昭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紧跟云南发展步伐,大踏步推进各领域建设,人际交往紧密。彼此包容化解矛盾,形成发展合力成为刚需。新时代“昭通印象”,将诚信之风作为“六种良好风尚”之一,就是强调要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异,做到得理饶人、宽容待人,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四)友善之风

“友善”,本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有学者在论文定义为:“友好而善良,即待人热情,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他人,进而有助于他人。”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可见友善在人际交往、人性评价、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中国是重视友善的国家,始终将树立友善之风作为推进各项工作,构建幸福社会的重要抓手,将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化解了社会生活中的张力、促进社会和谐。新时代“昭通印象”的打造,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心存善念、与人为善、行善积德,为构建“友善昭通”而努力。

(五)淳朴之风

“淳朴”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本质、性质或特征,本意是指人或事物的本质、性质或特征纯粹、朴实、质朴、单纯、不矫揉造作、不虚伪、不做作、不炫耀、不浮华、不张扬,是一种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淳朴之风,主张朴实无华,却能够使万事万物趋于和谐、实现互补,消除隔阂、和平共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仍是社会和谐的生命线。新的征程上昭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打造“淳朴”的新时代“昭通印象”,以清廉政风、朴实民风、良好家风为昭通发展建设保驾护航具有深远意义。

(六)勤劳之风

“勤劳”是劳动者的基本品质。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劳动起到了很大作用。千百年来,人类通过勤奋劳动不断进化自己,改造世界。中国人自古就以勤劳著称于世,在东方大地用“勤劳”书写了五千年辉煌历史。昭通地处西南边陲,地势复杂,交通不便。面对巨大的发展困境,古时昭通人正是从“勤劳”起步,用双手将昭通建设成了曾有“小昆明”之称的云南第二大城市。现在,昭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苦干、实干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摘除了贫困的帽子。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昭通市委、市政府立足昭通发展实际,发出树牢勤奋之风的号召,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要求全民勤俭节约、勤恳劳动、勤奋好学,必将让勤奋之风吹遍昭通大地。

二、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的时代必然性

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是昭通从优良传统时代性发展现实情况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昭通内生动力和对外良好形象,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时代必然性。

(一)塑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需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世界,守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使得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成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传统美德、优良品质与社会相生,传统美德必须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与现实生活的需要相结合,才能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悠久的地区传统道德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创新,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是优良传统展现时代新风尚的催化举措,将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二)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精神文明事关社会风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牵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昭通全力打造六种良好风尚的新时代“昭通印象”,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六种良好风尚的树立,将对昭通内生动力的激活和对外形象的建设产生作用,推进昭通在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走深走实。

(三)塑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颜晓峰等人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是解决我国乃至世界发展问题的新思路。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昭通作为云南北大门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昭通地区的发展具有密切云南与长江经济带联系,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力争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事关云南全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全局。昭通提出全力打造“六种良好风尚”的新时代“昭通印象”是从昭通区位、发展现状、战略地位等客观实际出发,旨在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一着。今年是《云南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第三年,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将直接作用于昭通营商环境建设,用文化软实力、城市新形象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必将助推全市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的对外名片,必将成为昭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昭通印象”建设融入地区发展路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着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服务。历史上“以德治天下”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并以此维系了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泱泱大国。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正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当前,昭通正立足区位实际全力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市委“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提质增效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建设要从“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背景出发,与地方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中发挥出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营造的巨大作用。

(一)“昭通印象”建设与“六大战略”融合推进

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是从道德文化角度,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对于打造地区对外形象,推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昭通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交通建设跨越赶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的基础上,正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开创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六大战略”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明确了昭通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其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需要资金、技术等硬实力支撑外,文化软实力的内部基础也不可或缺。新时代“昭通印象”六种良好风尚的提出,厚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直接作用于在“六大战略”执行的主体上,二者的融合推进,是一套双向驱动的组合拳,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必将带动昭通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六大战略”的推进涉及经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要引导农村开展移风易俗除陋习,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群众会等形式,利用三微一端一网一平台等渠道深入宣传“六种良好风尚”,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带头树新风、做表率,将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计划推进,在乡村建设治理中发挥道德风尚引领作用,用新时代“昭通印象”标准指引实践、评判实绩,打造风尚良好的乡村振兴新形象。在推进产业兴市时,加强诚信、友善、勤劳等教育,鼓励要求市民有序竞争、公平交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注重产业布局,用素质教育激发各级发展主体的内生动力,打造具有高品质素养的新产业人才。在交通强市战略推进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规划中融入品质需求,人性化、科学化推进建设,将群众的力量发挥出来,打造高品质交通网络,锻造高素养交通建设力量,建立起“六种良好风尚”的宣传网络。在城乡融合战略贯彻执行中,要发挥文化引导作用,不管是城乡融合的规划设置,还是群众工作的妥善处理都要以柔性推动为主,要发挥道德品质正向引导作用,换位思考、长远布局,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城乡融合推进中面临的挑战,将城乡融合推进作为营造“六种良好风尚”,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重要阵地。在生态优先战略贯彻执行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对生态环境友善的极端重要性,将“友善之风”树立在战略执行的方方面面,用生态环境保护彰显昭通人的“友善”形象。在人才支撑战略贯彻执行中,明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培养目标,注重打造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风尚作为人才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力争为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支撑,以此产生带动示范效应。

(二)“昭通印象”建设与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二元互动

地区发展产业是支撑、城市是空间、人是主体,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是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是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要求,是推动昭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之举和必由之路。昭通市印发《昭通市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做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三转变”。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度融合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需要长远谋划,较量道德文化软实力。《昭通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方案》的印发,从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为昭通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筑牢基础。通过打造靓丽的昭通对外形象名片,将增强昭通招商引资、引产育人的竞争力,助力昭通城市建设规划。而在多层次、多维度抓实脱贫成果巩固、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教育医疗等立足昭通实际谋划“产、城、人”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道德文化将得到极大的培育,“六种良好风尚”将作为最有力的发展手段。昭通是人口大市,发展滞后,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与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事关昭通发展全局,二元互动推进开展需长远谋划、久久为功。要统一思想,注重宣传。在思想上高度认识二者的互动性,组织力量解读“三篇文章”与“昭通印象”建设的“一体两面”性,做好宣传引导,让社会群体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和全力营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二者的融合促进作用,让干部群众在工作生活中自觉用良好风尚指导工作。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考核。将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列入意识形态责任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中发挥道德作用作为加分项,以干部带头、教育引导、典型引领的方式融合推进。要做好统筹谋划,分项落细落实。在扎实做好“产”的文章方面,要自觉用良好风尚引领发展,评价项目,在项目建设、政策落实、项目储备过程中以新时代“昭通印象”要求为重要标准,对标对表,重点分析研判评价,采取对策,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要求,满足大局。在做好“城”的文章方面,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建设,在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进产城融合过程中将城市对外形象及给人的直观感受考虑进去,将新时代“昭通印象”体现在街道布局、住宅和工业园区选址、公园文化场所建设等方方面面。在做好“人”的文章方面,要重点突出道德对“人”的培育作用,在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时用“六种良好风尚”教育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过程中做好对外形象建设,以新昭通形象培育新时代昭通干事创业人才队伍,做到“以人兴产、以产促城、以城留人”。

四、总结

新时代“昭通印象”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指导意义巨大。“六种良好风尚”的确立展现了优良传统的时代新风尚,是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三期叠加”新起点的昭通,要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昭通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及作用,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从省委“3815”战略出发,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将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与市委“六大战略”融合推进,“一体两面”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和新时代“昭通印象”建设,将地区形象建设与地区发展融合推进。

参考文献:

[1]周燕琳,江秀华.《论友善价值观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04):10-12.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

[3]颜晓峰,赵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解时代发展问题》[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03).


作者:张从运 镇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昭通印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