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构建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几点思考

 2024-12-24 16: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年8月10日,市委书记苏永忠在昭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推动新时代“昭通印象”成为展示对外形象的亮丽名片。8月15日,昭通市下发《昭通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开启了打造昭通城市名片的新征程。新时代“昭通印象”的提出,是立足昭通实际、彰显昭通特色,打造昭通品牌、重塑昭通形象的具体举措,是提升昭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新时代“昭通印象”,从宏观层面看,即指人们对昭通的整体印象和认知,包括其历史文化、经济实力、自然风貌、资源物产、基础设施、精神面貌、服务水平、文明程度等。从微观层面讲,构建新时代“昭通印象”,可理解为构建昭通的城市品牌形象。纵观全国大小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印象”,有高颜值的、生态宜居的,有科技之城、经济强市、魅力之都、浪漫都市、旅游名城,还有一些精品城市、网红城市……如昭通的盐津县,通过宣传引导,被赋予“中国最窄一线城市”的称号,被人们所熟知。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城市更多的内涵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城市形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为它不光能塑造一座城市的良好形象,还能创造出城市的无形资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一、构建“昭通印象”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昭通高质量发展。构建城市形象品牌,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途径。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与昭通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一脉相承。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核心内容是在全社会树立文明之风、诚信之风、包容之风、友善之风、淳朴之风、勤劳之风“六种良好风尚”。不难看出,其侧重点立足于做好“人”这篇文章,旨在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对“昭通印象”的品牌塑造,努力让崇尚文明、诚实守信、包容互助、和谐友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成为昭通人的鲜明特质。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人往往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夯实城镇化根基,将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二,有利于激发昭通城市内生动力。城市形象是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城市吸引和影响外部各方面的重要手段,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影响城市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人是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离开人的付出、劳动和体验,城市就是无源之水。从另一个层面看,良好的城市形象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兴业,进入城市生活,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本,让城市获得创新发展的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推进“昭通印象”品牌建设,就是立足昭通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扬长避短,扎实做好“人”的文章,以人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风尚,用人的力量推动改革创新,为城市注入新的人文内涵。通过在全社会塑造“六种良好风尚”,形成昭通这座城市的独有的差异化的特色,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以此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树立昭通良好对外形象。构建“昭通印象”,关乎昭通中心城市的生活品质、文化软实力。城市形象是城市品质的体现,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比如,干净整洁的街道、温馨的城市绿化、良好的市民素质都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感受,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城市,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个时期以来,昭通往往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特别是“镇雄现象”一度在全国各地造成较为负面的影响。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市委提出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就是要重塑昭通的良好对外形象,极大地激发市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于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和地位。 

二、构建“昭通印象”的现实基础 

一个地方的经济、资源、环境、文化、历史、人文、社会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基本要素。当前,昭通市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昭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朱提文化”声名远播、灿烂辉煌,是早期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昭通威信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使昭通成为红色热土。在这片热土上,近现代以来还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等杰出人物,涌现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艺创作者,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昭通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五个“中国文学之乡”。 

第二,昭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近年来,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奋力闯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呈现出经济增长稳中向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产业发展稳步加强,城乡建设有序推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平稳有序、后劲有力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上半年,昭通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3%,均远高于云南省及全国平均增速,反超大理,排名全省第六。2023年前三季度,昭通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2.8和3.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发展势头强劲,正向着“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三,昭通区位优越、山川秀美。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和“云南北大门”之称。在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西四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等区域经济板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优势。昭通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市内平均海拔1685米,最高海拔4041.6米,最低海拔267米,昭通中心城市海拔1920米。极具特色的地形地貌,纵贯境内的山川河流,气势恢宏的山峦峡谷,形成了温泉大峡谷、大山包、黄连河、豆沙关、铜锣坝、小草坝、罗汉坝等极富特色的自然景观,昭通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正全力打造“秋韵昭通、苹果之城”的美丽宜居新城。 

第四,昭通资源富集、物产丰饶。昭通境内水能资源富甲全滇,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达3626万千瓦,接近两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丰富的清洁能源点燃了东部地区万家灯火;昭通境内已知矿产资源33种,探明储量22种,其中煤硫储量居全省首位,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褐煤田,有色金属为云南三大基地之一;昭通的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六大高原特色产业驰名中外,昭通是“中国筇竹之乡”,也是全国品质最优的野生天麻核心区域和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 

第五,昭通重视城市形象构建。一直以来,昭通注重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打造各类城市品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来,昭通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的“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三个定位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开放、人力资源开发”四篇文章要求,围绕城市形象建设和品牌塑造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如打造“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加强“乌蒙工匠”“乌蒙先锋”“乌蒙铁军”品牌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大行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大提升两个专项行动等,城市品牌塑造初见成效。然而,新时代新起点上的昭通“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明显,正处于后发赶超、争先进位的关键期,转型升级、转换动能的攻坚期,政策叠加、补短强弱的机遇期。面对新一轮竞争,昭通的城市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在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和展示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合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也不够大,与国内同级别知名城市相比,昭通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度还很低,加强昭通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的塑造、宣传与展示,任重而道远。 

三、构建“昭通印象”的现实路径 

第一,着力构建城市品牌。城市品牌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丰厚基础,主要要素有当地的历史角色、文化底蕴、人文风情、地理特征、产业优势、经济实力等方面。比如某一城市在某要素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则该城市就可以该要素为主来塑造其品牌。例如,居于扮演的历史角色,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和“丝路起点”;居于人文风情特色,大连被称为“浪漫之都”;居于地理位置特征,深圳被称为“世界之窗”,广州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昭通的水富市被称为“云南北大门”;根据产业优势,菏泽被称为“中国牡丹之都”等等。昭通位于乌蒙山腹地,曾有“小昆明”之称。立足当下,昭通应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与昭通历史文化、资源特产、人文景观相呼应,立足市情加强优势研究,从中遴选出城市的主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主体,精心设计城市形象,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性、独特性、时代性、导向性,能反映自身特色、具有极高辨识度的昭通城市品牌,继而把城市品牌细化到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之中,形成城市主题产业链。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把城市的资产变成资本来经营,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来开发,盘活利用现有自然禀赋和资源存量,全面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城市形象。 

第二,着力完善保障机制。在出台实施《昭通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成立昭通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方式,规范制度机制,为行动计划的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和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要认真研究现实基础条件,针对昭通城市品牌建设科学谋划支撑项目,进一步巩固拓展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成果,在行政审批、资源利用、投融资、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城市品牌创建的项目,推动项目及早启动、开工和建设。要强化典型引路,深入挖掘在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中的先进典型,总结提炼一批经验做法,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第三,着力加强宣传推介。“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头雁效应,紧密结合创文创卫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迅速掀起创建热潮。宣传部门要制定“昭通印象”城市品牌宣传规划,整合新闻媒体、文学艺术、文化旅游、网络红人等资源,借助国内外主流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长跨度、高频率、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地宣传“昭通印象”和城市品牌,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各行业在开展形象宣传时,与“昭通印象”实行捆绑式宣传联动。要在昭通中心城市,各县(市、区)重点部位、交通要道,设立一批以塑造城市品牌,打造“昭通印象”为主题的大型景观式宣传牌和大型显示屏,并逐步在昆明、北京进行广告投放,扩大昭通的对外影响力。要紧紧围绕“昭通印象”“六种良好风尚”的内容要求,加强政府公关和对外合作,积极申办或参加相关的省内、国内知名的展销会、洽谈会、节庆文化等活动,积极引进和承办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论坛、研讨会,借助品牌、名人、大会效应,大力推广“昭通印象”,提高昭通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城市是有形景观和无形文化的大融合,城市形象既是文明程度的综合展示,也是群众精神风貌的系统整合。市民的行为素质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弘扬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于提高市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昭通对外形象。要充分发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市民“嵌入式”宣传教育,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城市品牌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打造“昭通印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让每个市民自觉成为“昭通印象”的塑造者、参与者、受益者,真正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 

第五,着力凝聚创建合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昭通印象”城市品牌建设,把其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发改部门把全力打造“昭通印象”列入昭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全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领导示范推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组织宣传发动,做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引领者、践行者、传播者,同时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同创共建“昭通印象”的强大合力。 


作者:王安国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宣传科科长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昭通印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