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老何的“丑”茶叶

 2024-12-18 10:34  来源:德宏融媒

晨光熹微,芒市五岔路乡海拔1700米的生态茶园里云雾缭绕,胜似人间仙境。与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茶园不同,老何的茶园杂草丛生,茶叶有虫子叮咬的痕迹,是名副其实的“丑”茶叶。

老何全名何多告,今年55岁,是个半路出家的制茶师。他天天泡在茶园里,双手被茶叶浸染得皴黑,更像是大山里地道的茶农,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何。

茶叶虽“丑”,却是老何的心头肉。13年来不打药、不施肥,加之山里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周期长,内含物质丰富,口感醇厚、芳香四溢、回味悠长。

茶树的树龄有60年,这样的生态茶园有1200亩,在老何和花桥河、六仰、拱母、帮岭4个村民小组茶农的精心照料下,“丑”茶叶在新时代正焕发出绿色生态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茶盲

老何的家乡在湖南省永州市,他16岁出门打拼,成家后在广州当卡车司机,运输砂石,还开了个商铺。

那时,茶叶对老何来说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饮品,他对茶叶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等一无所知。

老何商铺的隔壁,是一家台湾人开的茶叶店,店主叫黄敏哲,深谙茶叶之道,是名制茶高手。闲暇时,老何经常去黄敏哲的店铺喝茶聊天,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好友。

老何38岁那年,约黄敏哲到老家游玩,黄敏哲问他想不想去云南制作生态茶,老何顺口答应:“可以啊!”没想到这一声允诺,老何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是兴头上的一句玩笑话,哪知开弓没有回头箭。”老何鬼使神差般把商铺转卖了,跟着黄敏哲来到了云南偏远的小山村。2010年正月十五,是老何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一路风尘仆仆,乘坐飞机赶到芒市,恰逢目瑙纵歌节宾馆爆满,找不到落脚处。匆匆吃过砂锅米线后,他只能借宿在朋友单位的值班室里。

刚接手茶厂时,院子里鸡、鸭、猪到处跑,卫生间、厨房也没有,门口的土路灰尘深得没过双脚。好在老何小小年纪就出门闯荡,这样艰苦的条件对于他来说并不稀奇。既来之则安之,他顺其自然,心安理得地留在了芒市五岔路乡。

从此,家乡变他乡,老何在德宏这个“新家”扎下了根。


茶痴

老何的一双手,从紧握方向盘到满手茶香,不变的是手上的老茧。

采茶、萎凋、摇青、揉捻、烘焙、发酵……老何的制茶师傅是台湾的叶枝木,叶枝木推崇茶叶不施任何有机肥,遵循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不将虫与杂草当作敌人,让茶树以本自具足的生命系统健康成长。

在一次次潜心学习与实践中,老何对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酸茶等各类茶叶的制作工序了然于心。不过,这些珍贵的制茶技艺,都是从以吨计量的实验废茶中日积月累得出来的。

秉承着严苛的种茶、制茶标准,老何的茶叶通过了432项农残检测,达到欧盟检测标准,在竞争激烈的台湾市场站稳了脚跟。

“一开始,我主要以制作红茶、绿茶为主,每年产量20余吨,售价在600元一公斤。”老何说:“后来因种种原因,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市场。2022年开始,德宏酸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又把80%的重心放在制作酸茶上。今年以来,州内酸茶销量达到1吨多,价值80余万元。”

为了把茶叶做好,老何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惜变卖家产,把所有资产都投入茶厂建设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不拖欠茶农薪资,他四处筹钱,把信用卡都刷爆了。

投入大、见效慢,家底被掏空,老何的爱人对此颇有意见。“老家的房子主体框架已经建好10年了,一直没钱装修,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妻子何宝兰说:“以前开铺子,一天好歹有几百元进账,自从跟他制茶后,钱只见出不见进。”话虽这么说,何宝兰却一直默默守候在老何身边,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

老何对茶叶的“痴”,换来的是市场的“信”。多年来,跟老何买茶的大多是回头客,不善营销和宣传的他用自己的真诚与坚守,铸就了卓越的茶叶品质,诠释了好品质就是好营销的经营哲学。


茶道

自然农法,是老何信奉的茶叶种养之道。

不喷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的管理方式,让茶叶生长回归到自然本真,依靠大自然的调节,培育可自我循环的沃土。如果说西方的“有机农业”是追求“有为”的平衡,那东方的“自然农业”则是追求“无为”的和谐。

在老何的茶园里,随处可见一种名为小绿叶蝉的小昆虫。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菁,散发出独特的蜜香,是制作顶级乌龙茶“东方美人”的原材料。

茶园虽然不除虫,但虫子并没有对茶园造成侵害,反而成为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吃茶叶的虫子,有吃虫子的蜘蛛和飞鸟,这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得益于此,老何的茶园生态系统始终维持着稳定。“刚开始担心不打药会虫灾泛滥,结果发现茶园里的生物和谐共生,10多年来从来没发生过虫灾。”老何胸有成竹地说道。

“杂草是宝,将清除的杂草覆盖到土壤上,一定程度上保温保湿、保肥保松。经常施肥、打药的茶园,土质板结发硬,茶树完全得依靠化肥维持养分。”老何的茶园里,各类昆虫生机萌动,引来许多小鸟觅食。数不清的蚯蚓辛勤劳作,让土壤蓬松得像蛋糕一样。

“是不是生态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里的茶农淳朴善良,我和他们已经亲如一家人。”老何自己管理着500亩茶园,其余700亩让茶农自行去管理。多年来,老何与茶农相辅相成,达成对生态茶品质坚守的共识与默契。

老何的大儿子何振华2022年从大学毕业,出门打拼一年后,选择回到茶山,潜心传承家业。“比起大城市的喧嚣繁华,静谧的茶园更能让人沉下心来。”何振华说。

何振华和弟弟还借助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宣传自家的生态茶园,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逛生态茶园、品生态好茶,玩得不亦乐乎。

“做茶跟做人一个道理,好的品质永远是生存的根本,这是父亲跟我和弟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生态茶,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何振华背起除草机,目光坚定,神采奕奕地向茶园走去。


来源:德宏融媒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