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点赞临翔!看“竹疙瘩”怎么变“金元宝”
读新闻 2024-12-17 21:33 来源: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今天出版的《人民政协报》第9版
点赞临翔
种下“竹疙瘩”蝶变“金元宝”
地处澜沧江河谷湿热地带的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1.6万亩竹海苍翠连绵。当秋日清晨的阳光穿透茂密的竹林时,一颗颗竹笋“昂首挺胸”破土而出,等待着笋农的到来。一刨、二挖、三断根……上午抢“鲜”出山的马台乡甜竹笋,下午就能送到省内各地老百姓的餐桌上,次日便可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生鲜超市里,既丰富了老百姓的食谱,又鼓起了笋农的钱袋。澜沧江畔的“竹疙瘩”,是如何一步步蝶变成帮助广大笋农脱贫致富的“金元宝”?时间回溯到2021年,彼时的马台乡甜竹笋产业正面临着发展“窘境”。“马台乡光热条件好,竹子栽培历史悠久,甜竹笋以味道鲜甜、出笋早而闻名,发展甜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然而,由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甜竹笋种植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甜竹笋产量、产值、销路都存在难点堵点,严重制约了甜竹笋产业发展。”说起当时的产业发展难题,马台乡马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跃芳对着记者直摇头。为助力马台乡突破甜竹笋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临翔区政协主席孔继勇、副主席董大琼分别带队对甜竹笋产业发展和甜竹笋加工厂的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马台乡甜竹笋产业虽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种植规模过小,总产量不足,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带动力不强。此外,由于临翔区缺少甜竹笋加工、冷链物流保鲜等方面的龙头企业,销售到市场的产品多以鲜竹笋、粗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孔继勇说,尤其在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甜竹笋沿江产业区机耕路配套不足,路面等级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缺乏,致使产业防灾减灾能力弱、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甜龙竹面积的发展。找准病灶,就要想办法开出良方。此后,临翔区政协就马台乡甜竹笋产业发展工作又先后开展了3次专题调研,从山脚到山顶,从村内到村外,一竿子插到底,广泛听取区政协委员、马台乡党委政府、甜竹笋种植大户、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自此,一幅由“院坝协商”绘就的甜竹笋产业发展蓝图正式铺陈开来。时隔三年,再回到马台乡,澜沧江沿岸到处都是成排成行、规范种植管理的竹山林海,建设甜竹笋加工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SC认证和“三品一标”认证、引进经营主体等协商意见建议已经从“纸上”落到了“地上”。马台乡甜竹笋种植面积已由2021年的1.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6万亩,每年面积扩大约1000亩;先后引进云南师范大学谭红超教授团队、西南林业大学辉朝茂教授团队、临沧市林科院人才资源,联合开展甜龙竹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为甜竹笋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在唐家村挂牌建设马台乡甜龙竹高效培育示范园,合力为各级专家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同时,马台乡还在唐家村建成了甜竹笋加工厂、配套冷库等加工设备,将保鲜时间从两天延长至半月以上,并运用打冷技术将收购的鲜笋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解决了保鲜难、销售难的问题,打通了竹笋收购、加工、销售“最后一公里”;乘着澜沧江党建示范带建设春风,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人才+基地+农户”模式,成功引进了1个龙头企业、1个农业服务公司,组织成立了2个甜笋种植合作社,500多农户参与竹笋种植;目前已完成“全国名特优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工作及竹笋预制菜、竹制品等相关产品研发也在稳步推进。如今,“早出早产、鲜嫩多汁、营养丰富、绿色生态”已成为了马台乡甜竹笋的靓丽名片。2024年,预计全乡鲜笋产量2500吨,总产值将超过5000万元,笋农户均增收可达3万元以上。“竹林下的一场‘院坝协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人心,让群众的经营理念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吃山’的转变,让马台乡以往的‘竹疙瘩’蝶变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元宝’,这正是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孔继勇说。
来源:临翔区融媒体中心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