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2-17 20:13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科)专业与昆明医科大学的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高度吻合,可以让我在不同阶段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强化综合素质水平,能让我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需求。”10 月 11 日,作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第一届本科生的陈思成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2024 年秋季,昭通卫生职业学院“3+2”高本贯通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招生,包括陈思成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48名应届高考生进入该校本科专业学习,自此,昭通本科卫生职业教育迈出第一步。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已成立8年,而该校的前身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昭通卫校”)已有59年的办学历史。67年来,昭通卫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 9 万余名各级各类全科医学人才,一批批毕业生成长为医药卫生领域的优秀骨干和专家。翻开昭通卫校的校志,不难发现这所学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砥砺才从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3+2”高本贯通康复治疗学专业是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继 2016 年成立以来计划升格本科院校的关键一步,更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务实之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学生的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云南的教育,半壁江山在职业教育。为此,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要想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走职业本科教育的路子是关键。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教师刘安友早年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昭通卫校任教、担任学校领导,亲历了学校发展近半部历史,目睹了学校从中专、专科到本科的办学历程,感受到了卫生职业教育与地方发展的深度关联。
昭通卫校升格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迈出本科招生第一步后还有哪些瓶颈要突破?近日,在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育才路 603 号的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刘安友讲述了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往事,展望了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未来。
东后街有一所云南地州最早的卫校
记者:当初,你为何选择学医?当时的昭通卫校对你有何影响?
刘安友:昭通卫校创建于1957年8月,原校址位于昭阳区东后街261号,是云南省第一所创建在地州的省属中等卫校,也是20世纪50年代省卫生厅直属的4所卫校之一。建校以来,经历了创建、“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3个历史时期,涉及学校成立、拨乱反正、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等8个兴衰起伏的阶段。1985年之前,我没有到过昭阳区,活动范围都在自己的家乡——大关。1985年,同班同学考上了昭通卫校,我才知道昭通有一所卫校。那年高考填报志愿,我填报了昆明医学院并被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顺利录取。5年后,我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昭通卫校。
在分配工作中,昭通卫校因师资紧缺,优先选人。当时,昭通卫校的领导班子查阅了毕业生的档案,符合条件的便直接提档,从而不再进入地区卫生局进行分配,因此我错过了当医生的机会。若进入地区卫生局进行分配,我可能会被分到昭通专区医院当医生,也可能被分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当医生。
记者:你第一次到昭通卫校时,它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刘安友:报到之前,有一个分工等待期。这期间,我们统一住在教师招待所,直到拿到报到证。我还记得,拿到报到证的那天,我去了当时的校长的家里理论了一番,因为我更想当医生。可事实并不能改变,我只能顺其自然。
走进学校,只见学校内教学楼陈旧,到处都是瓦房,很少有砖混楼房。一栋瓦房实验楼正对着大门,实验楼的背后是一栋3层楼的拆掉瓦顶改建成水泥板的土墙教学楼,旁边有4小栋学生宿舍。由于很多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太大,当时一心想调离。开始的那几年,我反复争取,但都没能如愿,最终还是留在了昭通卫校的教学岗位上,直到现在。
后来,我也想通了,既来之则安之,当老师也要当出老师的样儿,至少要对得起台下的那几十名学生。有春天的耕耘,就有秋天的收获。1991年,我走上讲台,1996年当上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最让人兴奋的是,我带队的医士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毕业理论统考,总评成绩连续6年获全省第一名,其中有4届是我任教的班级。
那时,学校开设的专业不多,主要是医士、护士、妇幼医士3个专业,以及自费医士、乡村医士等辅助专业。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昭通卫校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间的教学环境、教学规模以及教学特色好吗?
刘安友:从建校初期开始,每一名老师、每一位校领导都非常注重教学质量。从昭通卫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撑起了昭通医疗卫生的这片天,因为大学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基本不会回到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工作。如今,从昭通卫校毕业的学生早已成为了全市各级医疗卫生领域的骨干力量。1990年,省卫生厅授予昭通卫校“文明卫生学校”称号;1996年,“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荣誉定格在了昭通卫校的岁月年轮里;1999年,昭通卫校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规模上,昭通卫校的在校生人数从建校之初200余人逐步增加到2000年的2500余人;师资力量从一开始的几十名老师增加到2000年的140余名在职教职工;开设的专业由最初的医士、护士专业增加了妇幼医士、自费医士、乡村医士,还有卫生统计、卫生财会等专业。
记者:刚刚你说到昭通卫校为全市基层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刘安友:比如,昭通市中医医院五官科主任陈永意。从昭通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永善县大兴卫生院的金沙卫生站工作,后来通过个人努力一步一步地调进昭通市中医医院,然后又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科室带头人。
记者:当时,昭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安友:人口众多,医护人员少。按照当时国家卫生部统计的医生和人口比例,昭通远远低于云南省的平均水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量。尤其是农村地区,2000年以前根本没有村级卫生室,大病小病都只能到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治疗。而村一级,只有赤脚医生,但仅限于医生自身流动性。
随着党委、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视,学校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开设逐年增加,医疗人才逐步转向基层,基层医疗需求才逐步得到满足。
十年之后学校面临招生并轨的困惑
记者: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有什么变化?昭通卫校面临什么困境?
刘安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指导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过去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3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计划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到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到 2000 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取消以行政分配安排毕业生就业。
在招生并轨的背景下,昭通卫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由原来的包分配变为了自主择业,这无疑是倒逼昭通卫校改革。当时,学校招生人数急剧下降,在校生由最高峰的2500人下降至1500人左右,同时生源素质也在下降。高考的改革,让原来优先选择昭通卫校的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昭通卫校由原来的第一批次录取变成了第二批次。
记者:昭通卫校是如何应对的?如何破局的?
刘安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昭通卫校部分教职工的思想开始动摇,选择了调离学校。但留下的教职工仍兢兢业业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竭尽所能地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那几年教学质量并没有因并轨改革而下降,在全省的排名仍是名列前茅。经过几年的静心蛰伏,2005年,我们的招生人数又慢慢地回升了。2009年至2015年期间,还因校舍不够与昭阳区职中联合办学。
记者:这个时期,昭通卫校还属于中专学校,有没有升格大专院校的想法呢?
刘安友:一直都在升大专的路上!2003年左右,昭通卫校错过了一次升大专院校的机会,而云南省卫校、曲靖卫校、楚雄卫校、保山卫校4所学校于2004年左右成功申请为大专院校,比我们快了一步。我是2003年任职副校长的,分管教学质量,看到错失良机,内心虽有不甘,却又百般无奈。
我们深知升大专是昭通卫校发展最好的出路。接着,我们开始对照大专院校的设施标准,一步步地做好升大专的准备。师资储备上,学校畅通赛道,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创办成人专科并任教,鼓励教师继续提高学历,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一方面源于教职工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坚守,另一方面源自学生对学校的肯定和认可,慢慢地,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回升,并且一年比一年好。此外,与昭阳区职中联合办学也是为升大专而做的储备动作。在升格大专院校的软件实力、硬件设施上,全校教职工更是积极作为:积极协调原校址周边土地,力争达到245亩的办学占地要求,后因原校址占地要求实现不了时,又全力向上级申请新的校址……就这样,昭通卫校人在升格大专院校这条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12月,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把“办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列为全市“教育兴昭”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发展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自此,学校举全校之力,持续不断地做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组建工作。2016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4月经教育部备案公示,9月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实现首届招生,同时与原来的昭通卫校实行院、校一体化管理模式,办学形式为大专与中专并行并重,同步发展。
一所医学类职业院校 应该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基本情况。
刘安友: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是在昭通卫校的基础上,于2016年创建的一所医学类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已有67年的办学历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9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学院占地面积655.89亩,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学生1.2万人(含5年制),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等20个大专专业,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医药卫生大类的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除外)。2023年,《妇产科护理学》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核心课程。2024年,与昆明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设“3+2”高本贯通康复治疗学专业。
记者:今年,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招收了第一个“3+2”高本贯通的本科班,并计划2025年招收两个本科班,这对于学院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
刘安友: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日益增强、康复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与昆明医科大学联合实施康复医疗技术专业“3+2”贯通培养项目,能够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通过高职阶段的基础能力培养、本科阶段的核心能力提升和实习阶段的综合能力锻炼,将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层次递进和平滑过渡,创新构建“临床引领、案例驱动、技能赋能、跨学科整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水平不高的困境,补充壮大本科层次的康复治疗人才队伍。
与昆明医科大学合作开展的“3+2”高本贯通培养项目,为日后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记者: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若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对其本身和院校所在的地区有哪些重大意义?
刘安友: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总人口达630万,曾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治疗人员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甚少,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康复治疗服务的需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压力较大。学院认为,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是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从外省医专升格本科后的实践来看,都进入了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若能成功升格,将对发展地方康养产业有更强的支撑力,对输出高技能医学人才有更强的培养力,对释放昭通人口红利有更强的促动力,对满足人民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有更强的保障力,对助力乡村振兴有更强的后劲,对于昭通乃至全省的医学教育质量都有重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能为其他医学类专科院校升格本科提供经验。
记者: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一训三风”是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
刘安友:67年来,学院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观念之变、办学模式之变、基础设施之变、综合实力之变,培育了“行己有耻、开物成务”的校训,塑造了“持经达变、修己安人”的校风,锤炼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风,形成了“尊道问学,敦厚崇礼”的学风。“一训三风”在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上均有体现。学院以教育教学为重点,瞄准五育并举落实、短板弱项补齐、专业提质培优、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科研提质、校企合作提速、社会服务深化7个重点发力,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发展,学校建成专业群3个、拥有实习实训基地121家,师生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及技能大赛奖项160余项,尤其是今年11月,我校学子荣获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奖。
记者:一所医学类的高等院校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刘安友:一所好的医学类高等院校,必须是能处理好思政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关系、人才培养和学历提升的关系、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的关系、立己和达人的关系的学校。作为一所医学类院校,学院培养的学生是从事人命关天的事业,和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为此,学院必须从源头出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拟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把救死扶伤的信念植入每一名学生的脑中、心中;学院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地方,虽渴望从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而不是一蹴而就;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和医院融汇、融合、融通;学院用厚重的优秀文化涵养学生,用生动现实的变化影响学生,用丰厚的教育资源培育学生。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当前的发展思路是: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昭通市委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部署要求,按照“23515”发展思路,分段实施、分步推进,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2024年实现省级“双高”建设目标;力争2025年前办成2个以上本科专业、2个以上省级高水平专业,与全省同步进入西部先进行列;力争“十五五”中期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到2035年顺利通过本科职业院校办学合格评估,实现“立足昭通、服务云南、辐射周边、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医药卫生类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 汪舒 曹阜金 文丨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