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人文丨难忘的绥江苞谷粑

 2024-12-13 10:1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如果说有一样食物必须在生命里留下永恒的痕迹,那一定是绥江苞谷粑,一道承载了我童年回忆的美食。在我出生的村子里,苞谷粑被称为苞谷粑。那是母亲给我做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前不久,我去绥江出差,因为想念苞谷粑的味道,花了20元的打车费,就为买1个2元的苞谷粑。在朦胧细雨中,我漫步在故乡的街道上,慢慢地咀嚼着手里的苞谷粑,想起小时候的种种,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总是对这片土地饱含泪水,因为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都在这里!

小时候家里穷,苞谷粑便成为了一家人的主食。收成不好的年景,甚至连苞谷粑都吃不上,更不要说吃大米饭了。我的老家在绥江县中城镇一个名叫大团岩的普通村庄,城里人都称大团岩的山为高山。读书后,我觉得大团岩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看来,则更像一个富有诗意的“梦”。

很多时候,我都想用温婉的笔触去好好地描绘我的家乡以及讲述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故事,可每一次提笔都觉得世间所有的文字都略显苍白,无法用我拙劣的文笔去叙述清楚。或许只有深深地爱过和感知过,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敲击灵魂的力量,留白,有时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遗憾!

在不通公路、不通车的年代里,村里人出行都是靠走,谁家要是有人生病,只得请人抬着去23公里外的县城。记忆里最深刻的,莫过于在不通电的日子里生活。在我四五岁时,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油灯,父母每天忙得如陀螺一样,忙完地里、家里的活计后,晚上又要点着煤油灯用石磨把苞谷磨成浆。因为只有磨完苞谷,一家人才有晚餐、第二天的早餐以及中餐,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苞谷与石磨发出的声音如同生命的进行曲,陪伴着我们成长!

做苞谷粑的程序其实很麻烦。首先得把干的苞谷放在锅里和苞谷一起煮,等煮得差不多了就捞出来浸泡清洗,然后再用石磨磨成浆,接着往锅里加入适当的水,用手抓起玉米浆搓圆、压扁,沿着锅边一个一个地贴着放,最后盖上锅盖,蒸大约20分钟就可以吃了。在那个生活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父母总会在蒸苞谷粑的水里煮点洋芋或者豆类,煮熟后配上一碗辣椒酱,以此度过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

那些年,每到傍晚家家户户都在做苞谷粑,因为那时家里人口多且都是劳动力,加之平时根本吃不上鸡蛋、大米等食物,大约1个月吃1次肉,乡亲们称为打牙祭。每次家里做苞谷粑,都是磨5公斤左右的苞谷,但也只够5口之家吃1天。那时,我们把苞谷粑吃成了各种有意思的菜肴:把苞谷粑切片与腊肉一起炒,猪油和腊肉的香味融合进粑粑里,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那滋味回味无穷;将苞谷粑对半切开,加上炒过的酸菜和新鲜出坛的辣椒酱,酸酸辣辣中融合苞谷的清香,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兄弟姊妹一人捧一个,一边追逐嬉闹,一边大口大口地啃着粑粑,即便辣得快哭了、头顶冒“烟”了也不在乎,吃一个根本不够,必须要吃上三四个才肯罢休。

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将苞谷粑切成小块,放进酸菜汤、洋芋汤里,再加上母亲制作的辣椒酱,每每想起这个味道,我就不由得流口水。这道菜的做法其实非常讲究,酸菜一定要用冬天的大白菜或者大苦菜泡的,坛子一定是自己家的老坛子。锅里放入猪油,油热后倒入切细的酸菜,再不停地翻炒,炒出香味后将切成薄片的洋芋放进去炒五六分钟后加水,待水开后加入切好的苞谷粑块,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开吃了,不仅开胃,还营养健康。

到了冬季,屋外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姊妹几个就在家里奔跑打闹,累了、饿了、渴了时,就坐在火炉边听父母讲村子里那些久远的故事。将苞谷粑丢进燃烧得旺旺的柴火堆里,等两面烤至金黄时,蘸上辣椒酱大口大口地吃,再来一杯柴火熬的苦丁茶,觉得日子就如屋外渐融的雪一样,开春后又是崭新的开始。

回忆起童年时光,内心总是感慨万千。小时候,讨厌吃不完的苞谷粑、走不完的泥巴路、翻不完的大山。如今,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不再为所谓的“梦想”而急急忙忙地奔赴远方,再与家人一起围着炉火,煮茶、闲聊、烧苞谷粑、赏四季轮回的明媚风景,在简单纯粹中品味生活。

后来,我回老家曾多次做苞谷粑或者去街上买现成的,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回不去的不仅仅是岁月,还有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即便今天的苞谷粑花样百出,有各种馅料和各种造型,但于我而言,那些仅仅是一款标价清晰的商品罢了,不再是陪伴我成长的童年记忆。

绥江,这片让我饱含热泪的土地,想起母亲,想起那清甜的苞谷粑,我的快乐与梦想依然纯粹,我想我这辈子都会与这片土地“纠缠不清”,无法逃脱,也无法释怀……


作者:何群/文 罗洪/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绥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