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2-12 10:35甲辰年五月初五,儿子突然对我说想去观赏马楠苗族花山节的盛况,我已多年没参加过苗族花山节了,说走就走,七座车刚好够一家人坐。
车从上高桥收费站下G85银昆高速公路,沿着昭(通)永(善)二级公路往北疾驰。过莲峰,在水竹乡境内一个曾经充满恐怖气息、被当地人称为杀人坪(解放前土匪常在这里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的地方分路,顺马店垭口山梁绕行爬上虹口,远远就看到马楠高耸的花杆彩旗随风飘扬,拥挤的人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挪动,悠扬的音乐声随风飘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昭通城开往永善县城的客车到马楠山要一天半的时间,我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今天不到3小时就到了。维持秩序的交警指挥我们将车停靠在路边,两个外孙犹如脱缰的野马,打开车门就迫不及待地往花山场跑。高亢的音乐响彻云霄,舞台上着节日盛装、花枝招展的苗家姑娘随着芦笙舞曲节拍欢快地跳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不时发出“好、好……”“饶、饶、饶嘿”(滇东北次方言苗语,意为好、好、好得很)的声音,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马楠山呈现出一派吉祥欢乐的景象。那边斗牛场上,两头膘肥体壮的牯牛怒目圆瞪,只见牛主人将牵牛绳一抽,它们前蹄在地上刨,低下头不停地用牛角去撬泥土,直到一双犄角敷满黄泥,才翘着尾巴虎凶凶地冲向对方,两头牛奋力较量,直到一方“认输”,输的一方夹着尾巴跑,但“赢家”怎肯善罢甘休,拼命在后面追,显示出定将对手“斩尽杀绝”的牛脾气。牛主人见状,迅速跑去将各自的牛鼻子抓住,两头牛这才休战。
看完两场斗牛,我已有些累了,找了个离人群稍远一点的长满青草的小土包坐下,拧开随手提着的茶杯喝两口茶,双眼顺着猫猫山往金沙江边的老家方向望去,顿时思绪万千。50多年来积攒的关于云上马楠的美好回忆如同电影镜头一个又一个不停地在脑海中呈现,本文谨拾掇三个镜头与读者诸君分享。
镜头一
我第一次到马楠,那时还没满14岁。
我家就在马楠山下的黄华镇米贴村,虽然离马楠的民间运输里程只有20公里,但高高的马楠山对于儿时的我却是遥不可及的。我上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时,生产队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方便本队村民修房造屋用瓦,队上建了一座瓦窑烧瓦,哪家需要瓦盖房子,可以向队长报告,会计在瓦窑坝子里将瓦片逐墩(20片1墩)清点数量并记录在案,年终结算时(每片0. 015元)一并付给生产队。
那年正值马楠建供销社,采购员找到队长说要买两窑瓦(每窑能烧五六千片瓦),并要求按时将瓦片运到马楠,瓦钱待验收后即时结算,背运途中货损由生产队负责。队长当晚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全队劳动力20天烧出两窑瓦并按约定时间背到马楠。正值学校放农忙假的一天晚上,父亲叫我赶快洗脚睡觉,明早和他一起背瓦去马楠。当时家里没有钟表,也不知睡了多久,母亲将我摇醒说起来吃饭了。我极不情愿地穿衣下床,揉着惺忪的双眼看见父亲正在将一根刀把粗的竹竿锯成六七十厘米长的几截,父亲催促我赶快吃饭,说争取在中午天热前爬上白沙岗。母亲边盛饭边说:“队上分给我家300片瓦的任务,妹妹还在吃奶我走不开,你背35片,你爹背115片,两天就完成了。天亮前提着灯笼你们父子俩要走慢点,千万不能摔跤,瓦摔烂了我们赔不起。”在瓦窑坝子里,父亲将短截竹竿横担在背架上,用泡湿的蓑草绳子将瓦片与背架绑得结结实实,挂上母亲烙的两个麦面粑粑,左手提灯笼、右手提打杵,我紧跟其后埋头沿着羊肠小道往山上爬。我们走到石关门下面的大坡上天才亮,回头一看,下面蜿蜒着约1公里长的背瓦队伍。爬上白沙岗,在公路排水沟土坎上放稳背架歇口气,我脱下衣裳,背心湿透了都扭得出汗水来,太阳虽大,但浑身感到凉飕飕的。父亲说,到马楠只有10多公里了,前面转进大湾就是烂沟苗寨,公路坎上有一口苗族背水吃的井,我们去那里吃粑粑、喝水,再歇口气。到马楠交了瓦,供销社验收瓦的同志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下午3点多了。”第二天依然如故,说实话,回到家睡在床上浑身都在痛,我真不想再去马楠了。
镜头二
4年后,我听完永善一中革委会主任杨成忠在万寿宫门前作的题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动员讲话,将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并套着红色塑料壳的64开《毕业证》放进铺盖背回家。不久,黄华公社革委会通知我去领介绍信,我又背上行囊途经马楠去蒿枝坝水文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次到马楠是深秋,大雾弥漫,10米开外已看不清人,天上下着毛毛雨,小路湿滑,我只好顺着公路往南走,步伐虽然不慢,但到达蒿枝坝水文站向殷举悦站长报到时天已经黑了。
1975年初冬,蒿枝坝水文站观测到八九毫米降水量的首场降雪。一天,殷站长宣布:“蒿枝坝河已进入枯水期常规观测阶段,大家这一年很辛苦,站里决定每天留两人(全站共4人)继续观测,其余两人轮休10天(包括回家来回路上两天),各人休假满自觉回站上接替工作,到明年汛期前(5月1日)为止。”刚好前两天参加蒿枝水库输水隧洞进洞口开挖的同村的周老表(他弟弟和我小学同班)约我一起回家,我俩在水文站吃过早饭,便沿着蒿枝坝河逆流而上,天下着小雨,路滑走不快。当我们爬上八道班垭口(昭永公路),却望见马楠山是大晴天,一路上阳光将打湿的衣裳晒得直冒热气。快到马楠时周老表突然说:“老表,我的烟(当时我不会抽烟)抽完了,你借我两角钱买包烟好吗?”走进马楠供销社,我掏出两角钱递给售货员说买包烟,售货员顺手丢一包在我面前并熟练地拉开抽屉补了我3个2分的硬币,我将那包表面印有“春耕牌香烟”字样的烟递给他。与此同时,我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眼房上的瓦,心里回想着几年前背瓦的情形。我们顺着公路往前走,公路下面就是一直覆盖到四川凉山黄毛埂梁子脚下浩瀚的云海,周老表斜叼着香烟吞云吐雾,不时还扯着嗓子唱:“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 ”当他唱到“没见过一队队汽车云中走”时,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我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说:“老表,你唱得太好了,比马玉涛唱得好!”(其实是喝倒彩)望着前面转弯处的云海边缘不断往山顶上涌,汽车一下子钻进了云中,我心里不由得对大自然造就的马楠山充满了敬畏。
镜头三
我在蒿枝坝水文站从事水文观测一干就是4年,1978年我到昭通城工作后,不仅每年回家时间短,而且离家更远了。我一年的探亲假几乎都安排在农历腊月下旬至次年正月元宵节期间,那时,每天从昭通城仅有一辆客车开往永善,200公里路程要两天(第一天到莲峰)才能到家,每年探亲假时车少客多、一票难求,而且必须提前几天托熟人买好车票。天气晴好自不必说,若遇马楠山大雪封山,客车大多时候只能到莲峰,下半程的乘客只能第二天背上行囊往金沙江方向走,沿金沙江水流步行(我已在“回家,从三天到三小时”文中作过交代)回家。10多年里,冬天乘车经过马楠山大多时候都能见着缥缈的云海,但回家心切,恨不得像鸟儿一样长出一双翅膀飞到父母身边,哪有心思欣赏云上马楠这道人间美景!
“爸爸,走喽。”儿子的喊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光阴似箭,人生几十年时光一晃而过,这些年往返经过马楠的次数我已记不清了。历史的车轮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马楠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曾经荒凉、贫穷、落后的马楠已成为历史,如今已被打造成休闲纳凉、消暑观景、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我在心里暗暗说,自己虽已步入老年,但只要还走得动,云上马楠——我还会来亲近你的!
来源:王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