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老院

 2024-12-07 19: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老院坐落在昭通环城路九号,属于早一批的单位房,门卫由单位出资雇用,一般都是上了年纪需求一个住处的老人。到点开门,到点锁门,绿色的铁门,在二十多年间补刷过几次漆,如今年久失修,斑驳成黑绿相间的混杂色。它不能人脸识别,也不能车牌识别。老旧小区改造后,鼓励居民自治,便没有了门卫,斑驳的门,成了永久开放的状态,生锈的铁铰,开门关门时发出的嘎叽声也随之消失了。

老院失去的,不只是铁门的声音。一进大门的右手边,是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门卫房,分为里外两间,靠里的是门卫的卧室,一般看不到全貌,靠外的是门卫的生活区,有一张简易的木桌和几条木制的凳子。冬天,院里的老人们围坐在烧煤炭的火炉旁,交换每天的见闻。夏天,大家搬着凳子,坐在门卫房前的平地上,摘摘菜、聊聊天,无论谁进出院子,都会和大家依次打招呼:“方姨妈,蒋奶奶,张爷爷......”大家都是彼此熟络的人。现在,门卫房已看不出里外的功能了,只剩外房墙内挂钩上的两把钥匙。铁门常开了,这两把钥匙也逐渐生锈了,门卫房前的平地,已成了电动车停放处。

再往门卫房的右边走,是老院原来的公共厕所。厕所的每个坑位,没有独立的门,也不能即用即冲水,每天会固定冲几次,倒也从来没有觉得有特别浓的异味。

老院的厕所,是最先被改造的,如今成为了社区办公的地方。公厕,改成了有独立隔间的男女厕,但似乎没有人打理,老远就能嗅到异味。

老院原来的布局,是住宅楼和碳房平行相对,碳房用来堆过冬的必需品——柴禾、蜂窝煤等,功能相当于家庭的储物间。住宅楼和碳房中间的空地上,有和单元楼幢数一样多的“小田地”,居民自主划分后,在各自所属田地上,种菜、栽花、植树。有的,用自制篱笆围了起来;有的,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栽。几乎每一小块土地上,都有一棵二十多年的树,有的是樱花树,有的是枇杷树,还有一棵桂花树。

做饭时间,偶尔能看到,有人去“小田地”,拔葱或者摘辣椒之类的。樱桃成熟的时节, 嗅到美味而飞来的小鸟,总是能比嘴馋的小孩儿,更先尝到樱桃的滋味。

小孩儿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对着可望不可即的鸟儿和樱桃,急得直跺脚,拉着长辈,不断催促,赶快摘樱桃!再慢一步,全被小鸟吃光啦。

如今,“小田地”和田地里的蔬菜、树木、花草、篱笆,一同被划了线的车位替代了。小孩儿和小鸟,都再也尝不到那诱人的樱桃了。

不知道那些已长了二十多年的树,去了哪儿?是移栽了吗?唯一幸存的,是那棵桂花树。因为它处在单元楼之间,除去它,也多不出一个车位,便成了幸运儿。美中不足的是,桂花树生了虫,患病的一大部分枝丫,被除去了。桂花浓郁醉人的芬芳,再也不能散发在整个老院。

老院最深处,有一个蓄水池和一个“水塔”,门卫每天都要去水塔“抽水”,以保证老院住户的生活用水。有时,门卫忘了时间,水从和住宅楼一般高的水塔中涌泻出来,径直淌到门卫房,再流出老院,流到街上。间或,有离水塔最近的住户,发现溢出的水,向门卫房的方向大吼:“水满出来了!”门卫便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跑着去关水。蓄水池离水塔很近,只有两层住宅楼高,主要保障冬季的用水,冬季气温低,水管被冻住,水塔再也抽不上水时,大家便拿着水桶,去蓄水池里打水。水管改造过后,水塔虽然派不上用场了,但因为不占地,如今还耸立在那儿。蓄水池则没那么幸运,因无用且占地大,被停车位取而代之。

小时候,总觉得老院很大。也很热闹。

晚饭后,有下楼打羽毛球的、跳绳的。有坐在小田地间空地上做针线活、唠家常的。

每天傍晚,总有小孩子,爬上蓄水池,对着住宅楼里的伙伴高喊:“下来玩啦!”

孩子们玩躲猫猫,常常小心翼翼,猫在小田地里,躲藏在花草和蔬菜间,凭借黑暗的掩护,隐伏好长一段时间,让小伙伴窜来窜去到处找。

到了睡觉时间,老院又是一阵欢腾。“回家啦!”“明天还要上学!”家长们高声呼叫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候,总会听到小孩子依依不舍、无可奈何地回应着:“知道啦!”有的小孩,玩兴正浓,还企图挣扎一番:“还早嘛,让我再玩会儿!”

我站在孩提时玩耍的地方,四周都是紧凑的停车位,没有遇到下楼玩耍的小孩儿。也许,是没有了施展手脚的空间;也许,是功课太重,没有了玩耍的时间。

站在有些空寂的老院,已然逝去的旧日时光,再次浮现在眼前:

那个眼巴巴盯住快成熟的枇杷的我;那个在蓄水池上急切呼唤同伴下楼玩耍的我;还有,那个急速奔向水塔的门卫,那些待在门房处不断和进出院门的人打着招呼的老人;还有,“磨剪刀、磨菜刀”“卖豆花!”“有废书废纸收来卖啦!”进入老院热情吆喝的各种小贩;还有,空气中不敢置信地溢满老院的桂花香……

好陶醉,好迷人。


作者:孙娟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