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党建|“小细胞”撬动基层“大治理” ——永善县红光安置区探索党建引领“警网融合”机制工作纪实

 2024-12-06 11: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年12月3日,永善县红光安置区创造了“一年之内建一座新城,一周之内搬迁群众上万人”的奇迹。经过5年的发展,红光安置区社会治理如何?笔者回访发现,当地聚焦基层治理,探索“警格+网格”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民(辅)警、楼栋长作用,推动警民融合,定期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民警陪安置区老人过节


民警发放宣传资料

沿着滨江公路前行10分钟便到红光安置区,永善县公安局红光派出所球场上几个年轻人正在玩“三对三”篮球赛,旁边公园的长凳上坐满了老人和小孩,休息聊天,其乐融融,社区一片祥和。正值下午值班交接,指导员龙翔正安排次日早上的工作任务,探访留守老人、巡查楼栋……

党建引领,构建“警网融合”新机制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系着群众幸福指数。永善县红光安置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依托楼栋单元“小细胞”,撬动基层“大治理”,积极推行“警格+网格”融合工作机制,以网格的“小平安”构建起社会的“大稳定”。

永善县红光安置区是昭通市9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2020年春节前夕,3542户14672名贫困群众浩浩荡荡挪出深山“穷窝窝”,搬进红光安置区新家园。但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稳定 “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才是更重要的课题。

早在2019年上半年,永善县委、县政府就将红光安置区基层治理纳入整体规划,在建设搬迁安全住房的同时,配套建设派出所基础设施。从2020年1月开始筹建,到10月份搬迁群众陆续入住新区,红光社区派出所随即落成,配备民警6名、辅警11名,管辖红光和永红2个社区治安。

如何整合队伍,拧成一股绳?起初,红光派出所所长刘永旺也找不到发力点。后来尝试以网格为单元,抓住楼栋覆盖、民警覆盖、服务覆盖3个突破口,积极争取溪洛渡街道党工委、社区“两委”及县直挂联部门支持,通过与社区、部门结对共建,构建新型立体化警民联防模式,积极推进基层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服务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下沉,织密巡逻防控网格,推动“警格+网格”融合,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在治理过程中,依托社区活动,民警与网格工作人员一起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完善“一标三实”信息,坚持一段时间后,慢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永红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员李进凤与楼栋长龙才康负责友善4组第67、74、75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日常联络走访;网格员向定会与楼栋长涂华超负责同心四组第54、55、56栋的日常管理工作……走进红光派出所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据溪洛渡街道永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鲜波介绍,红光安置区永红社区除整户外出务工、入住公租房外,当前安置区实际居住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835户7982人。为了便于服务群众,推动网格长、楼栋长负责制落到实处,由溪洛渡街道党委副主任周益群任网格长,鲜波与法治副主任代开全为副网格长,社区干部、楼栋长、民警协同合作,负责99栋楼20个网格搬迁群众日常困难问题的排查、研判、调处、回访工作,形成警格与网格合二为一。

近年来,永善县红光派出所会同社区“两委”,构建起街道党工委领导、民警靠前、县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警网融合”共建,深化基层治理网格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队伍连续3年实现“零违纪”和“零投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警民融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心。

在永善县红光安置区,有位老辅警,平时总爱走进小区,走到群众中间,听他们唠唠家常,他帮助许多群众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他叫陈杰,是一名退伍老兵,1994年成为永善县公安局的一名辅警。30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层治理,翻开陈杰的调处日志,每一页都写满了工作的点滴。

有人会觉得调解群众纠纷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陈杰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邻里之间的纷争总是有原因的,调解好一件纠纷矛盾社区和睦就增加一分,社会就会更和谐。

2022年,红光安置区的住户刘圆(化名)与王艳(化名)通过朋友介绍发展为恋爱关系;2023年7月,王艳被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一单位录取,两人的感情最终也走到尽头,逐渐陷入争吵之中。第一次劝和未果后,陈杰又分别做两人的思想工作,经过几番劝导,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友好相处。

永红社区15栋1单元802室住户李佑国的母亲潘华蓉,今年85岁,但从桧溪镇搬迁到这里后十分想念家乡。陈杰在得知老人的想法后,把仍住在桧溪镇的李佑国的哥哥李佑军找来,让两兄弟协商赡养义务,由李佑军负责照料母亲的日常生活,两兄弟共同承担母亲的生病治疗费用和营养补给费,最终让老人回到桧溪镇老家颐养天年。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将心比心,老人在世时孝敬就是最好的报答。”

“你说得在理、办得公正,老百姓就信服你。我经手调处的纠纷不少于100件,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一方反悔或重新协商的情况。”

“因为热爱,无畏前行,把工作干好,守护好百姓小幸福就是我的大美满。”陈杰说,“我把红光安置区当家,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当亲人,每次看到他们信任的眼神、赞许的目光,我感觉特别幸福、特别满足。”

心系群众,贴心服务办实事

5月25日上午,红光派出所服务厅里响起阵阵掌声,刘天奇将“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2024年4月24日晚11点多,红光派出所正在执勤的民警代开全听到门外求助的声音:“我孙女发高烧晕倒了,需要赶紧送往医院,能请你们帮帮忙吗?”

派出所第一时间调拨车辆,紧急送医、协助挂号……通过治疗,小女孩高烧退去转危为安,也就出现了前面送锦旗的一幕暖心场景。截至目前,红光派出所已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8面。

“服务温暖又贴心,哪怕是50元也挂在心上,我们真的很幸福。”永红社区68栋1单元502号的住户黄吉中说,民警花3个小时为卖菜的谢大姐挽回了50元的损失。

2月22日,红光派出所评选出先进个人肖艳梅、杨杰,推荐指导员龙翔为嘉奖对象。“这份荣誉对我而言,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鞭策!”龙翔说。

3年来,红光派出所坚持从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做起,定期入户走访排查家庭和邻里纠纷,开展普法宣传教育6000余人次,建立联系群众微信群6个,开通“代办+上门”便民服务,帮助办理实事小事800余件,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已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红光派出所民(辅)警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2022年,红光派出所被评为昭通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2023年,在全市派出所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三名、全县第一名,被昭通市公安局评为“无性侵未成年人”“无亡人交通事故”、三年“无命案”“无两抢”“无毒”“零违法违纪”示范创建单位;2024年6月,被评为“昭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来源:通讯员 田 明、图片由红光派出所提供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杨超烨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