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云南苹果有颜值更有价值

 2024-12-06 09:23  来源:云南日报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云南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特色产区之一,出产的苹果具有早熟优势明显、果实着色艳丽、果肉细腻甜脆、风味浓郁等特点,被国内外中高端消费者所认可,早、中熟品种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价格全国领先,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二,苹果产业成为云南温凉地区富民增收的代表性支柱产业。

话题

在云南苹果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作用不可或缺。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等一批产学研机构通过协同攻关,推动了云南苹果的品质提升和效益增长。但随着品种老化、栽培模式落后、经营分散、加工物流不足等产业短板的凸显,云南亟须扬长避短,依托科技发展适度规模的精致果业,让苹果既有颜值更有价值,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销多元 助农增收的“致富果”

华硕、红露、秦脆、瑞雪……入秋以来,云南各地早、中、晚熟苹果陆续上市,其特有的熟期早、着色艳、肉质脆、风味浓等特点被国内外中高端消费者所认可,产品远销以上海、广州为核心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等国内外中高端市场。

滇东北的昭通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半城苹果满城香”是当地苹果产业兴旺发展的写照。目前,“昭通苹果”已成为我国果品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屡次获评中国苹果产业“区域品牌”榜样并入选中国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昭阳红”“嘎嘣脆”“满园鲜”等企业品牌进入2021年云南“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昭通苹果”品牌连续4年入选云南省“10大名果”。

滇西北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糖心苹果”声名远扬,市场价格较普通苹果高2.1—3.6元/公斤,不仅帮助果农实现户均增收1.2—1.6万元,也让本土化的“2700”苹果品牌成为市场新宠。该县建立的2000余亩“苹果+绿肥+养蜂”综合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林草局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科技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有力促进了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让3万余名群众稳定脱贫,实现了企业增收、普通群众致富、贫困人口脱贫、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目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昭通超越公司董事长温连庆谈起公司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尤为激动。

据了解,云南现已形成了以昭通为核心,滇西北、滇东南、滇中相互补充的4个苹果优势产区,早、中熟品种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价格全国领先,出口量全国第二,出口单价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苹果产业在富民增收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技术先行 科技加持的“品质果”

“随着观念的变革、技术的进步,现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逐渐受到认可和推广,云南该模式栽培面积约30.46万亩,平均亩产量3000公斤,优质果率85%以上。同时,经过多年品种结构调整,云南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比例约为1.5∶2.5∶6.0,华硕、瑞雪等一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品质得到市场认可。”省农科院园艺所苹果专家马钧介绍。

云南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持续支撑。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在加大对果园基础设施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内联外引,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研发中心(昆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云南(昭通)综合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等一批研发平台落地和建设,有力推动了云南苹果品种结构优化、果农果园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化发展能力提升。

“2008年以来,省农科院园艺所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通过与地方推广机构及相关企业合作,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变化,在矮化砧木筛选、新品种选育、新栽培模式集成研究、郁闭低效果园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高原苹果品质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钧表示。

科技之花绽放山野林间,让云南苹果颜值更高、价值更大。省农科院园艺所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聚焦低纬高原苹果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10余年产学研密切合作、农科教协同攻关,牵头构建了覆盖昭通、丽江、红河、曲靖等主产区的低纬高原苹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对低纬高原山地苹果重大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研究与监测、苹果园根际土壤与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首次构建了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的低纬高原苹果土壤健康生物评价技术体系,进一步支撑了低纬高原山地苹果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低纬高原苹果品质提升和区域优势果品品牌的培育。

科技进步,果农受益。“过去,我们拿到集市售卖,价格做不了主。现在,昭通苹果品质上去了,不仅有很多国内水果销售头部企业、连锁店到昭通采购,昭通苹果电商销售、线上销售热度也很高,我们还到广东江南市场、茂名市场和浙江嘉兴市场开办档口,产品供不应求。”昭通市鲁甸县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王天勇感慨地告诉记者。

产业升级 未来可期的“希望果”

苹果产业不仅承载着果农对苹果收成的期盼,更承载着他们对乡村振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省农科院园艺所苹果专家黄文静分析,云南苹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引领、国内中高端消费者对云南苹果品质的认可以及低效果园提质增效等技术的应用,通过对主产区昭通市“一县一业”示范县的重点支持,带动了全省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据对主产区的初步统计,2023年仅昭通市就实现了苹果线上销量1300万件以上,产业的高端影响力和市场接受度继续保持高频率。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化推进产品市场化,倒逼生产提质,强化科技应用,严控生产端措施落实到位,如科学使用药肥、病虫防控绿色化、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等,使苹果优质果率、商品率大幅提升。”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全勇说。

“云南地处世界十大低纬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核心地带,苹果作为云南5大优势水果之一,在滇东北、滇西北等中高海拔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昭通千柔农业董事长周杨认为,随着标准化现代化苹果园的推广示范,再配套专业的冷库和分选设备,以及企业和政府不断加强对苹果品牌的打造宣传,这几年云南苹果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未来发展可期、前景广阔。

云南苹果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与北方传统优势苹果产区相比,品种结构雷同现象突出;以乔化密植为主的传统栽培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实现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冬春持续干旱、暖冬、春季低温霜害、夏季雹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产业发展;果农的品牌意识、品质意识淡薄,不顾环境资源禀赋条件盲目发展现象依然突出等短板也逐渐凸显。

前景广阔,但短板同样突出。面对问题与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化解压力,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马钧分析认为,适度规模的精致果业发展之路是云南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品质、高品位应成为主要方向和目标。必须进行观念大更新、品种大更新、模式大更新、技术大更新、机制大更新,方能实现产业效益翻番。具体而言,需要在强化优生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对标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中高端消费者对高品质果品的消费需求,通过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的赋能,进一步加快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水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科企合作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撑。

即时跟评

科技赋能 更红更美

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其中尤以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引人注目。

低纬度、高海拔、强光照,是昭通苹果生长的适宜条件,苹果们都晒出了高原红,一口咬下去“甜得没道理”,还能在朋友圈晒个糖心。今年4月,昭通苹果首次随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成为保供鲜食水果的消息引发大家关注,昭通苹果名声大噪,“红”得更加鲜艳。

昭通有80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一路走来,科技赋能在苹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精深加工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有力推动苹果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带动农民不断增收。

昭通苹果产业首先是栽培模式不断走向现代化。曾经,昭通苹果一度被调侃为“丑苹果”,为改变苹果的卖相,昭通市以科技赋能,栽培更加规范化,在3.5米为行距、1米为株距的种植基础上,一亩地种植192棵苹果树,其中,每隔9棵果树便种植1棵授粉树,授粉期放蜜蜂授粉,以保障授粉的稳定性,改变了苹果的丑样子。其次是管理技术不断走向现代化。除了尽可能扩大规模,昭通市还用科技赋能果园的种植管理。通过抓好新植果园建设,紧盯老果园提质改造,全力推进百万亩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建设,昭通市“昭阳红”苹果产业基地是全国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10万亩矮砧密植苹果园,基地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种植,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现代化果园管理机械,植保监控、防冰雹网,能节肥、节水、节土地,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30%,成为引领昭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

从田间走向市场,水果要卖得好价钱,物流环节影响颇大。为提升“昭阳红”苹果品质,昭通引进苹果智能分选线,建成4万吨的库容冷链物流园,并引入智能分选线。分拣环节效率大幅提升,冷链、冷库建设不断完善,苹果最大程度保鲜,极大地解决了坏果率高引起的销售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昭通苹果从最初的158株苹果苗长成了面积85万亩、综合产值130亿元的大产业,带动52.7万果农增收。

昭通苹果如何“红”起来?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连串问题——如何依托自然禀赋把苹果种植得更好?种得好如何实现量产?量高如何保证质优?昭通苹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给出了答案。如今,昭通苹果能以斤卖、以盒卖、以颗卖,苹果产业正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朝着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产业兴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