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追梦路上 他们闪闪发光

 2024-12-02 14:50  来源:云南网

他们虽身有残疾,却乐观面对生活;

他们可能遭遇困苦,却从未向生活低头;

他们也许平凡,却用尽全力闯出自己的事业,影响带动身边的残疾人。

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在各自领域奋斗的残疾人。

迪庆州肢体残疾人协会会长农布——

雪域高原的致富“领头羊”

农布在给黑山羊喂草料。

每天清晨到养殖基地的羊舍走走看看,是迪庆藏族自治州肢体残疾人协会会长、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仓觉村村民农布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最近,他引进的第三代大马士革山羊产下70只羊崽,即将被分到农户手里养殖。因为放心不下,他时不时来瞧瞧羊崽的情况。

因为右腿安装了假肢,农布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见农布走近,围栏里的羊都围了过来。“这里有500只羊。羊圈的地板是镂空设计的,羊粪可以集中收集起来出售。”农布介绍,养羊不仅让曾经一贫如洗的他日子越过越好,还帮助村里的其他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增收梦想。

2009年,农布在跑运输途中遭遇车祸,失去了右腿。当年27岁的他几乎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垮。“当时很迷茫,觉得活不下去了,但是想想还有孩子和老人要养,我还得站起来。”农布在香格里拉市康复时,听闻了几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决心从熟悉的黑山羊养殖产业开始创业。此后,他改良山羊品种、改进养殖方式,得益于交通状况的改变,肉质好的山羊不愁销路,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十只迅速扩大到现在的四五百只。

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农布没有忘记仓觉村还有几名像他一样的残疾人。为更好地带动残疾人增收致富,2013年,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残联的扶持下,农布牵头成立了香格里拉市翁布煊坚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8户残疾人家庭加入。他向他们提供羊崽,并签订收购保护价,形成订单养殖,还帮助他们进行改良圈舍、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

仓觉村麦地河沟村民小组的央姆母亲是一名残疾人。农布给了她家50只羊崽,还无偿帮助建设羊圈,一家人靠着养殖黑山羊渐渐富了起来,如今还开了一家农家乐,特色美食就是羊汤锅。央姆说:“农布大哥是我家的恩人,他无偿帮助了村里四五家人。”

2016年,农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建设了合作社品种改良基地、羊粪加工厂房,后来又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市3地交会处新建了一家饲料加工厂,形成了集育种、养殖、饲料加工、羊粪收集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如今,该合作社在迪庆州3县(市)建设了7个养殖场,养殖黑山羊3500只,带动60余户残疾人养殖户,14名残疾人长期在养殖场务工。合作社被评为“云南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敢想敢做,脚踏实地。农布的事业版图还在扩大。他说:“今年还种植了100亩中药材,年底还计划到香格里拉市开一家羊肉火锅店。”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 文/图

永胜县电商从业者祝艳——

为“山货”出山铺路搭桥

祝艳展示“土特产”。

冬日清晨,在永胜县永北镇的一个小院里,祝艳和丈夫一起整理着一批即将发出的宁蒗糖心苹果。虽然祝艳腿脚不便,但操作电脑却是行家,早已对线上销售驾轻就熟。

“宁蒗苹果又脆又甜,今年已经卖出五六千斤了。”祝艳介绍,她切开一个红得发黑的苹果,果肉里的糖心占了大半。到地里选品把关,再通过淘宝店铺“云南丽江家乡特产店”销售,她已经坚持了9年。祝艳销售的产品包括蜂蜜、橄榄片、水酥饼、柑橘等,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来自永胜县及周边县,其中不少农产品还是残疾人种的。

残疾人刘志宏种植了大面积的沃柑,却苦于找不到销路。祝艳夫妇为他打开了销路,双方已经合作了4年。今年,祝艳通过电商平台帮他卖出了9000多斤沃柑。残疾人李佳陈种植红蜜桃,祝艳每年都会帮他销售2000余斤。

今年以来,祝艳已兑付农户订单款约15万元。她表示:“只要老乡有需要,我就会到地里去看,产品过关就会上架在我的小店,他们有销路,我也有订单,这是双赢的。从小到大,我获得了不少帮助,也想帮助别人。”

1980年,祝艳出生在永胜县程海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因小儿麻痹导致行动不便。小时候,靠着家人的支持和同学的帮助,她努力学习,于1999年考上云南师范大学,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毕业后,祝艳回到家乡,在一家公益机构工作了14年。2015年注册淘宝店,涉足电商领域。

“当时我认为这是个很大胆的决定。”丈夫李江林说。起初,祝艳只卖程海镇的螺旋藻,慢慢地客户给她留言,想让她代购更多的本土特产,也有当地的老乡找到她供货。2021年,祝艳从兼职带货转向全职,产品种类慢慢发展到100余种。如今订单量喜人,旺季每月销售5000多单,淡季每月1000多单。

在选择商品时,祝艳总是优先采购残疾人家庭、困难家庭的产品。作为永胜县残联选树的创业典型,她也受邀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咨询,为有意愿从事电商的残疾人朋友提供指导。她的手机里有一个“永胜残障朋友电商联谊交流群”,不论哪个残疾朋友创业需要帮助,她都认真回复。她说:“我想做一个感恩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 文/图

芒市勐戛镇象塘村党总支书记李能龙——

撑起一方群众致富天空

李能龙在查看作物长势。 供图

当晨曦的阳光轻轻拂过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出现在田野间,他要去查看地里的种植情况,确保村民有一个好收成。尽管每一步都显得吃力,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定。他的名字叫李能龙,当地村民更喜欢叫他“拐杖支书”。

今年40岁的李能龙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导致右下肢残疾。父亲过早离世后,母亲拉扯着5个孩子长大。初中毕业后,他便外出打工,做过按摩师、粉刷匠。

2009年,李能龙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班,希望通过学习新技能改变命运。那时,他每天都会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培训班,尽管艰难,但从未迟到过。回到象塘村后,他成为村委会计生宣传员,一干就是4年。他突出的工作能力被群众看在眼里,于2013年被选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不久,李能龙凭借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生猪养殖的机遇,决定带头建设养猪场。时至今日,很多村民还记得他拄着拐杖穿梭在猪圈之间精心照料猪崽的身影。“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有能力也有责任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李能龙说。

2013年,第一批猪出栏后,李能龙净收入超过14万元。随后,他邀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残联、科协等单位的专家到村里开展培训,同时免费将小猪仔送给生活困难群众养殖,带领20余户村民建成微型猪场5家,带动实现增收430余万元。

种红薯、摘芒果、引进香蕉新品种……近年来,李能龙带领村民尝试水果种植,并探索电商销售路子。2015年起,李能龙开始学习如何开设网店、上传商品信息等,逐渐学会了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2020年,他成立了德宏州首个以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德宏州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60亩水肥一体化灌溉的百香果借助“拼多多”远销全国。2022年以来,合作社实现销售额60万余元。

在李能龙的带领下,村里昔日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跟着李书记干,将来的日子一定会好。”村民们纷纷表示。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李能龙说,今年,村里又种了40亩向日葵,明年还计划种植彩色油菜,引入咖啡庄园,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云报全媒体记者 吴沛钊

玉溪市健朝按摩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廖健朝——

用微光点亮生活的方向

廖健朝(左二)给学生上课。

今年6月,19岁的小贺从家乡永胜县只身来到玉溪市拜师学艺。他先天失明,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家,家门口到村口的距离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半年后,当记者在玉溪健朝按摩院见到小贺时,他已成长为一名中医按摩师。

“廖老师教我识穴位、练手法,还教我们用智能手机。”小贺口中的廖老师是玉溪健朝按摩院院长廖健朝,也是云南省盲协副主席、玉溪市残疾人联合会盲协主席、云南省按摩学会副会长。多年来,通过创办玉溪市健朝按摩职业培训学校,他为盲人提供按摩、电脑、盲文等培训近百期,培训2000余人次。同时,还为盲人提供就业实习岗位60余个,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找到生活的方向。

52岁的廖健朝眼中总是露出笑意,初次见面很难看出他是视障者。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廖健朝10岁就进入昆明市盲哑学校就读直至职高毕业,主修按摩专业。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开设了健朝按摩诊所,和当医生的母亲一起为市民服务。

“能自食其力,还能为别人解除病痛,这是非常开心的事。”廖健朝说,只有知识才能完善自己,于是边工作边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专业,为如今的按摩培训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玉溪市残联支持下,廖健朝于2011年依托健朝按摩院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很快迎来了第一批残疾人学员,22人中70%以上是全盲,不少人和小贺一样从没离开过家,生活自理都有些困难,更不要说学习。有学员听不懂讲解,廖健朝就手把手带着他们在每一块骨头和肌肉的模型上摸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手感、轻重不合适,他就当模特,让学员在自己身上找感觉。

廖健朝为学员们提供的培训不局限于按摩技术,还有智能手机使用、帮助视障人群的各类软件操作、定向行走等。“我喜欢用手机听小说、听歌。”31岁的学员小苏来自昭通市,大学毕业后因病失明,曾经迷茫彷徨,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如今,他在健朝按摩院找到了工作。“我想学习软件开发,为视障群体便捷生活提供更多样的软件服务。”小苏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廖健朝表示,他将持续推动盲人职业培训及就业,让更多盲人群众有能力自食其力、有信心走出家门,探索并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茜 文/图

昌宁县大田坝镇清河村村民茶晓峰——

只要努力总能成功

茶晓峰(右)在喂鸡。 供图

初见茶晓峰,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云雾塞满了山路上的每个弯道。山顶一栋蓝色彩钢瓦的养殖棚中,茶晓峰坐在轮椅上,微笑着为每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递上一个刚煮熟的鸡蛋。

“快尝尝,这是我们养殖场里的鸡下的蛋,虽然不大但很香。”茶晓峰说。

茶晓峰是昌宁县大田坝镇清河村村民,以前,长期靠打工维持家里生活开支。2016年,因为小型装载机刹车失灵侧翻而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出院回家后,父母年纪大,孩子又小,处处都需要用钱,生活难以为继。”茶晓峰说,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不能倒下。

经过市场调研,茶晓峰发现当年家禽价格偏高,且家乡的自然优势适合养殖。他从外地购买了1000只鸡苗,准备开启养鸡之路。然而,规模养殖和平时在家里养几只鸡完全不是一回事,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他眼睁睁地看着鸡苗在短短20天里“全军覆没”。

现实的“当头一棒”并没有将这位有志者打退。茶晓峰在网络上学习,打电话请教别人,参加残联的养鸡技术培训……他每天都坐着轮椅到鸡舍里,听一听鸡的呼吸声、瞧一瞧鸡的粪便,看看有没有异常,并逐渐学会了给鸡苗脱温、打疫苗、配比饲料,甚至看病。附近的村民都来向他请教养殖技能,也送了他一个响亮的称号——“鸡司令”。

如今,茶晓峰的土鸡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每年出栏土鸡数万只,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他售卖的乌骨鸡因为品质过硬,在怒江、临沧、大理、丽江等周边地区广受欢迎,还创造了一个月内售出9000只成品鸡、当月实现毛收入50余万元的纪录。

在茶晓峰的影响下,清河村的土鸡养殖业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目前,茶晓峰已带动周边众多农户加入了养鸡行列,去年总出栏量达到6万多只。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茶晓峰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更大的意义。“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对于未来,这位“鸡司令”满怀憧憬。

 云报全媒体记者 吴沛钊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奋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