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大关: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4-11-30 10:46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初冬时节,昭通市大关县靖安镇7000余亩中药材迎来采收季,松杉村小金瓜党参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而在靖安镇洒渔河畔的温室大棚内外,200余名易迁群众正忙着串、搬运、洗、晾,他们一边忙着活计,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易地搬迁群众在串党参。陈绍金摄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近年来,昭通市大关县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就业服务工作,把增加岗位、促进就业作为靖安镇易地搬迁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通过稳就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近年来,大关县大力发展冷凉药材产业,目前全县2200亩党参已到了采收的季节,每天在企业务工的安置区群众就有200余人,我们也积极动员群众到各种植基地就近就地务工。”大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顺华介绍道。

易地搬迁群众在串党参。何桂花摄

靖安安置区汇聚了来自昭阳区、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盐津县、镇雄县的易地搬迁群众,共计9256户40549人。大关县始终将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全力推进。

大关县因地制宜,依托靖安镇种植传统,围绕“一村一品”战略布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今年以来,靖安镇发展冷凉中药材、冷凉蔬菜、马铃薯、竹子等产业,各类作物种植总面积近5万亩。

同时,依托多部门联动,大关县通过“本地企业招用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工程项目吸纳一批、灵活就业促进一批、开发岗位安置一批”等举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布局产业,为易迁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极大缓解了就业难题。2024年,相继为8万人次提供了就业岗位。

晾晒党参。陈绍金摄

此外,大关县关注易地搬迁安置区返乡人员就业问题,目前,已有429名返乡人员再就业,针对因回乡看病等暂未就业的人员,安置区精准发力,“一对一” 贴心落实帮扶举措。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通讯员:陈绍金、何桂花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