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七彩云端
2024-11-29 09:3211月26日至27日,省委书记王宁到昭通市调研,他先后来到昭阳区、彝良县、镇雄县,进社区、访农村、入园区、察生态,强调要深化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好产业和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和美幸福。
透过调研现场 以“小”见“大”看发展之变
小村庄看 大振兴
沈家沟村地处昭阳区青岗岭乡,总人口3443人,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8年2月开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沈家沟,通过干部选派强组织、村庄规划塑形象、基础提升优环境、产业培育促增收等举措,推动当地脱贫人口收人从2017年的4950元增长到2023年的15800元,乡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沈家沟村下辖的黄家沟自然村,一幅“樱桃红了”的彩绘映入眼帘——当地以樱桃为“媒”,正大力发展休闲烧烤、民宿旅居等业态。
“我们采用‘公司+党支部+村集体+村民’的经营管理模式。”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第一书记郭珺介绍,2023年12月以来,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着力建设“千万工程”示范点,在农文旅融合上探索新路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红红的樱桃带来了火红的日子。”村党总支书记陈启学说,通过擦亮樱桃文化品牌,5月至今已接待游客4.6万人次,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
“农文旅”相融,“土特产”助力。距离黄家沟100多公里外的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同样依托这条路径实现了华丽转身。
小雪节气刚过,宝藏村便迎来初雪。白墙青瓦的乡村民宿、贯穿乡间的清澈溪水......在一层薄雪的映衬下,让“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更显韵味。
“宝藏村有美景、美食,还有天麻、竹笋采挖等体验项目,许多游客一来再来,成了常客。”乡村CEO宗毅告诉记者。
过去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村落,得益于沪滇协作的推动,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把村民组织起来,提升人居环境、推进民宿改造、建成游客中心,激活乡村生态资源和闲置资产,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村集体+乡村CEO团队+村民”的经营管理模式——沪滇协作投入部分,建立资产清单,移交村集体经济公司委托乡村CEO团队运营和管理,村集体每年进行清产核资,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村民自持部分,按照自愿原则,对资产进行评估后,折股量化,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运营管理。获得的利润按照2:2:1:5的比例进行分配,20%用于宝藏村经济联合社入社农户分红;20%作为乡村CEO团队成员提成;10%用于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村级公益事业;50%作为村集体发展滚动资金,扩展业态。
如今,“自主经营有收入、合作经营有分成、就近就业有工资、全体村民有分红”已经成为宝藏村的“宝藏秘籍”。
调研过程中,王宁向当地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提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之问”,要求大家思考今后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群众在现有收入基础上,靠什么持续增收、怎样实现更高收入。他指出,要用规划的理念谋划群众增收,现在就行动,做好资源经济这篇无处不在的文章。
记者观察
农民得利才能激活内生动力。两个村的实践启示是:要善借外力,通过引资引智,打开发展新空间;要练好内功,通过兴业拓岗,夯实增收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凝聚”功能,把要素组织好,在促进产业发展上引一把、带一把、推一把;要发挥“协调”功能,把利益分配好,用实打实的收益,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有积极性、当主人翁。
小社区看 大治理
裕和社区位于镇雄县旧府街道,是一个居住着425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
“2019年12月成立至今,群众从没有车辆到现在拥有车辆431辆,覆盖近50%的搬迁户,有186名易迁群众子女被大学录取。”社区党总支书记成涛介绍。
从大山里“搬”来的裕和社区,如何在“裕”与“和”之间推动基层治理?
富“裕”靠就业。在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各类用工招聘信息一字排开。服务站负责人介绍,社区通过公司化运作、市场化推动、精细化服务的方式稳岗扩岗,围绕“四个关键词”发力:
外输——成立腾耀劳务公司,与省内外62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组织化转移就业1654人。
就地——组建架子工、水电工、泥水工等5支施工队伍就地承接小微项目建设,招引5家企业入驻后扶产业园,吸纳就业400余人。
兜底——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建成陈贝屯村魔芋、花卉种植基地和松林湾村魔芋加工厂,兜底保障222人就业。
回引——回引82名群众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77人。
“社区群众就业率达97.3%,就业真正成为易迁群众‘稳得住’的基础、‘能致富’的保障。”成涛说。
“和”谐有网格。社区居民分别来自全县19个乡镇99个村,增强大家的融入度和认同感是一道必答题。实践过程中,当地做好“合”与“分”——整合辖区范围内的产业园、九年一贯制学校、12栋居民楼及商业中心,形成“一张网”、划分“九道格”;通过社区党组织统领居委会、物业、楼栋长、片警、社会组织,建立“1+5”的网格化机制,推行“红黄绿分级分类”管理。比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
①对家庭安全风险评估为“高风险”的,每日一访;
②对有家庭矛盾、邻里不和谐等一般性矛盾纠纷的,每周一访;
③对家庭和顺、邻里和谐,没有风险隐患的,每月一访。
此外,社区对101名留守独居老人实行包保;建立“爱心妈妈服务站”,以集中托管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对特殊困难人群做好思想疏导、困难救助和关爱转化。“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做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成涛介绍,社区成立至今,没有青少年犯罪、没有刑事案件发生。
“基层治理,党组织是龙头,带头人是关键。”王宁指出,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把网格管理细化到户到人,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组织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和谐家园。
记者观察
治理有力度,生活有温度。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治理的“末梢”。裕和社区一是抓就业,织密兜牢民生之本;二是抓网格,做细做实群众工作;三是抓组织,党员带头各方参与。云南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地要吸收借鉴有益做法,因地制宜形成一套管用机制,尊重居民主体地位、注重运用数字赋能、吸纳多元治理力量、持续增强法律素养,推动形成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格局。
小流域看大生态
在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赤水河蜿蜒流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为保护流域生态,我们建成垃圾热解厂1座,卫生户厕1214座,辖区生活垃圾通过组收集、村转运、镇统筹的方式全部集中处理。”大湾镇党委书记常国长介绍,镇一级还建立了57人组成的管护团队,确保镇内每个分段河道有一名“护河员”常态化开展宣传、巡查和保洁工作。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作为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3省4市16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生态河”“英雄河”“美酒河”。近年来,通过统筹推进综合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从法律层面看,云贵川三省相继颁布实施《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促进了资源合理利用、保障了流域生态安全、推动了区域绿色发展。
从省际层面看,云贵川三省建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从“共饮”到“共护”转变。
从基层实践看,云南聚焦流域内两县17个乡镇,全面开展“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生态修复。
数据显示,云南省昭通市已统筹整合52.43亿元,推进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实现“一江清水出云南”。
调研中,王宁要求持续推进“三治一改善”,加强农村“两污”治理,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观察
悠悠赤水河,跨越云贵川。近年来,云南切实扛牢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的“源头责任”,以小流域护大生态,让奔流不息的赤水河,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坚持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为抓手,着力绘就生态绿色发展新画卷,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增添一抹浓绿的云南底色。
小企业看大就业
镇雄县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有农村劳动力79.11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就有41.75万人。近年来,当地抓住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积极发展五金制造、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镇雄县纺织服装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20.4万平方米,已有10户企业入驻,直接吸纳2700多人就业。
陈芬是一家浙商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企业主要从事棉衣、冲锋衣、羽绒服、夹克衫等生产销售。“一件羽绒服成品,要经过约90道工序。”陈芬表示,正是这一道道工序,带来了很大的用工需求,投产8个月来,已有100多名员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为保证用工稳定性,园区管委会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就地就近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二是盘活闲置资产解决员工食宿问题;三是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让企业放心,让员工安心;四是针对镇雄籍员工,给予三个月的稳岗补贴。
“我们企业不大,但带动力很强。”陈芬表示,将抓住岁末年初务工人员返乡的契机,加大招聘力度,让更多人留在当地就业。
从服装到五金,镇雄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一期占地321亩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初具雏形。当地着眼“产、城、人”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外出务工拥有10万五金工的优势,大力承接东部五金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智能门窗、基础五金、功能五金等,目前已吸纳1100多人就业。
“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节约集约用地,盘活用好扶贫车间、厂房等资产,招引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王宁在调研时强调,鼓励支持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就业岗位。
记者观察
就业稳,民心安。小服装、小五金联动大就业、带动大产业。省委提出,鼓励招“小商”,引进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各地要在企业、就业、产业“三业联动”上做文章,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岗位供给、培育壮大产业体系,增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可持续性,进而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七彩云端 记者/孟奇 李浩 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