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访谈丨对话彭家念//守护小草坝天麻一产“基本盘”

 2024-11-23 12: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在白居易的养生粥里面,赤箭就是天麻,在彭家念的抖音号“东玲天麻”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天麻植株快开花的样子:“太神奇了,它一点也不像植物,一根直立的秆,没有叶子,犹如一支插在地里的箭。”它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天麻的表皮层下面会分泌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分解蜜环菌,所以它是靠蜜环菌给它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不需要光合作用就可以好好地存活,天麻的块茎就是大家市场上所见到的商品麻,不管是食用还是药用,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鹦歌嘴,凹肚脐,芝麻环点干姜皮,上宽下窄将军间,点状环纹9—13圈。”2023年11月,天麻“食药同源”政策获批后,市场再一次拥抱小草坝天麻,一时间辨别小草坝天麻的顺口溜在公众口中流传。

秋分时节,还不是小草坝天麻最佳上市季节,却是天麻管理最繁忙的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彝良县小草坝镇小草坝村的小草坝天麻良种繁育产业示范园,看到了黑色防暴网下葡萄大小的天麻种子;然后,蹚过小河,穿过树林,用双手扒开厚厚的泥土和松枝,见到了即将上市的商品麻——硕大的块茎让人爱不释手。

“在小草坝打造天麻种子种植基地标杆,在奎香打造商品麻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标杆。”彭家念不只这样说,也这样干。了解天麻特性的人都知道,天麻的土地占用率很高,而小草坝天麻土地轮作的时间为10年,作为资深的天麻种植人,彭家念格外关注土地储备这件事,目前他的土地规模分为两部分,一是土地使用4000余亩,二是土地储备17000余亩,这是他打造“两个标杆”的基础。

近年来,彝良紧紧抓住天麻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推进天麻全产业链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彝良产鲜天麻1700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41.17亿元,有1.5万余名农户种植天麻,辐射带动7万余人实现季节性务工,人均创收6000余元,天麻产业的联农带农作用进一步凸显。而在这个行业已成熟的完整产业链上,彭家念依然兢兢业业地育种和种植。

11月,正值小草坝天麻大量上市,在彝良县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天麻堆积如山,麻农和商贩摩肩接踵,忙着挑选、装袋、搬运,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彭家念或许不是种植天麻最成功的那一个,但他一定是对天麻最有情怀的人。“90后”的他从小生长在小草坝,父母是当地知名的麻农。

2008年,他用全部积蓄4万元投资种植零代种,第二年就实现收入12万元;2009年,他又用自己所有的收益一次性购置了2000多公斤零代种,拉开连片种植的序幕,第三年却亏损了13万元。问题出在哪里?彭家念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并试着改进做法,优化环节。经过几年的探索,他摸清楚了“两菌”和天麻生长的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种植管护经验。

“我所制定的目标都在慢慢实现。”2014年,彭家念的彝良天桓农业发展种植有限公司成立,迈出了正规化、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接着,寻找合伙人,突破“两菌”技术,寻求最适应小草坝生态条件的菌种;注册商标,建立标准化加工厂,走品牌路线;考察小草坝以外的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打造“两个标杆”;探索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改良种植方式,提高商品麻质量和产量……

如今,彭家念的天麻产业在第一产业上形成了一个闭环:温室育种—白头麻种植(菌种生产)—林下商品麻种植—采收上市(挑选优质种源)—温室育种。他说:“我要把小草坝天麻做大!”刚开始,记者对他所说的“做大”感到非常迷惑。直至经过两天的深入采访、对话后,才明白他所说的“做大”,不仅仅是做大规模,更多的是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愿意吃小草坝天麻,愿意了解小草坝天麻。“做大”是对家乡的情怀,是对天麻产业的希冀。

“形成自己主导的种源体系,不依赖外界”

记者:你的天麻产业已在第一产业上形成了一个闭环,请你讲讲这个闭环的过程?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彭家念:闭环的过程,其实是天麻技术发展的过程。如培育天麻种子需要好的原种,种植天麻需要高效、稳定的菌种。

10多年前,我的思考方式比较简单,单一地做种子培育,或单一地做商品麻种植。后来,我在种植实践中发现,单一做某一个环节,抗市场风险能力太弱。2019年下半年,我专攻种子培育,生产出几十万亩天麻种子;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这批天麻种子随之滞销;2021年,我又转攻商品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之际,却买不到天麻种子,因为天麻种子市场份额太少,最终只能高价收购,但质量却是参差不齐。

我重新理清思路,开始从事菌种生产、种子培育、商品麻种植和销售。经过两年的时间才逐步形成闭环思路,于2022年初见成效,2024年基本成型,最终实现生产、销售闭环的内循环。

目的是把菌种和种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种源稳定,风险可控。一产前端,形成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导的种源体系,不依赖外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整个一产的种植阶段,我有自己的菌种实验室和生产基地,还有商品麻种植基地,不管是菌种生产、种子培育,还是商品麻销售,都不受技术和市场变化的风险控制。

记者:为什么会形成生产、销售的闭环思路?

彭家念:种源和市场是一对矛盾关系。如果只生产种子,一旦市场受影响,就没有种植基地来吸纳它。商品麻种植基地作为抗风险的一部分,首先可以满足内部的循环需要,自己生产的种子,自己能保障吸纳掉;如果自己不生产种子,只有种植基地,那么种子只能外购,也就意味着种子良莠不齐,会直接影响商品麻的质量。只有商品麻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双提升,投放市场后,才能有经济效益。

记者:这个闭环思路是怎样形成的?形成闭环思路的过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要靠闭环这种思路来加强自己企业的自主主导权?

彭家念:一帆风顺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改革都是吃了亏、遇到困难时发生的。2019年,我投入资金630万元,生产种子17万公斤,当时预期销售额1500万元,但实际销售额却是1300万元。最关键的是,有600万元直至现在都没有收回来。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当时最强烈的想法便是要建一个大型商品麻种植基地。任何困境,只有从内部打破了以后,才会有新的可能,不然就是恶性循环。

“科学技术依然是第一生产力”

记者:请你讲讲小草坝天麻的发展历程?

彭家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草坝天麻产业还处在一个很小、很弱、很散的阶段,那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周铉教授。周铉改写了天麻历史,父亲因种植天麻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种植天麻感兴趣。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岁时,我发现种植天麻会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会消灭贫困。于是,天麻成为了自己改善物质生活的手段。

2011年,我有了把天麻种植产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来拼搏的想法,开始大规模地、有组织化地种植天麻。其间,我经常到天麻种植比较成熟的地方学习,取百家所长以补己之短。在小草坝,每一个天麻从业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小看父辈勤劳、艰苦地种植,为了种出高品质的天麻,一代又一代人不辞辛劳,为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自家的生存环境而不懈奋斗,但100个人有100种种植天麻的方法。

其实,每一个天麻产业的创业者,都是小草坝天麻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小草坝天麻的发展历程。

记者:怎么理解“100个人有100种种植天麻的方法”这句话?

彭家念:这主要是从种植技术上来讲,每一个种植天麻的农民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唯有科学的、规范的种植方式,才能种出高品质的天麻。所谓科学的种植方式,即要清楚地、熟悉地掌握天麻生长的原理。掌握了天麻的生长原理,就能掌握天麻种植成功的1.0、2.0、3.0版本的密码。

记者:虽然天麻种植是第一产业,但是在这个环节当中,技术的支撑非常重要,你提到技术有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请你介绍一下这3个版本,它们有什么特点?

彭家念:其实,这是从技术到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2021年以前,我们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管理办法,1.0版本延续了传统的种植方法和管理办法,特点是散、乱、差;2022年,基本进入2.0版本,从技术到管理不断科学进步,种植方法有所改进,人员管理搭配合理,管理更精细化,曾经散、乱、差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2.0版本时代,我们重点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两个子公司来运营,让专业的团队负责专业的项目,比如财务这一块,实现每一个生产单元独立核算,提高每一个生产单元的积极性。而3.0版本,是进一步完善2.0版本而来。2.0版本存在人员各自为政的弊端,我们在3.0版本中不断研究、不断细化,抓住了这个版本的核心——技术。所有的管理,必须从技术层面入手,任何板块、任何基地,必须以技术优先。因为只有技术优先,产能才能壮大,我和我的合伙人沈荣谦高度赞同这一点。

记者:在种植技术突破上,你觉得还有多大的空间?

彭家念:种植技术上还有什么空间可突破,目前我也不清楚,我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优化中改进、提升技术。

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家乡这片土地。现在,我租赁了小草坝镇大雄村的闲置小学开办了天麻“两菌”加工厂,租赁了镇集体的1000余亩闲置林地栽种天麻,形成了天麻从“两菌”生产、种植、加工、销售到上餐桌的全产业链。2023年,实现营收1200余万元,实现本地固定用工80余人,临时用工300余人,为镇村集体创收数十万元。

“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衰败下去”

记者:沈荣谦作为你的合作伙伴,他的意义在哪里?

彭家念:首先,沈荣谦在菌种生产这块是高手,他是专业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把优质的商品麻投放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要降低成本,菌种生产的操作空间很大。菌种生产是一产发展中重要的环节,是降低市场风险的关键一着。

沈荣谦做事细心,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朝着良性的方向向前发展。

记者:让沈荣谦加入进来,也表明了你的一种开放的姿态?

彭家念:必须的,如果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衰败下去。我见过很多人创业,虽然稍微有点起色,但一直没有新鲜的外来血液加入,几乎都没做大。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对于企业的建设,利可共,谋必独。这是团队里任何人都不能挑战的底线,利益上我可以多分红给你,但是你别质疑我带队伍的能力。

记者:这一年半的时间,沈荣谦的到来让天恒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彭家念:在菌种的研发、生产上,沈荣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像今年,有一部分商品麻种植失败,究其原因是种植户、种植企业要么只种植商品麻,要么只生产菌种,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唯一的关联只有商品买卖。沈荣谦来了以后,我们强强联合、分工合作,他主要负责把菌种生产出来。我的基地需要什么样的菌种他就生产什么样的菌种。我和他都是懂菌种的,沟通起来十分顺畅。在技术上,我们的风险降低了,优势也体现出来了;管理方面,他高度地配合我。

记者:你从周铉身上学到了什么?

彭家念:周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至1979年,他在小草坝进行天麻无性、有性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人工培育种植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天麻有性繁殖法的创始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他是我们小草坝天麻人最尊敬的人。生活俭朴的他一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小草坝天麻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草坝人应维护天麻的原生道地性”

记者:你提到“要做大一产”,你所谓的“做大”是指哪几个方面?你如何把它做大?

彭家念:我先介绍一下现在的天麻市场。在天麻的整个市场里,菌种行业存在乱象,有的菌种品质好,有的菌种品质坏,有的菌种只适合那片山、不适合这一片山,究其原因是菌种的不适宜性导致天麻种子良莠不齐。此外,种源也是乱象频出,从湖北、安徽、陕西过来的种源不适合在小草坝种植,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红天麻冒充乌天麻,杂交天麻冒充乌天麻。

真正的企业要做大,不仅仅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好小草坝天麻的名声,保证小草坝天麻品质的原生道地性,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天麻一产自然就扩大了。如今,全国天麻市场都以小草坝天麻为标准,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是将高标准的菌种和种源投入到市场。

记者:你觉得要做好这件事情,需要哪些力量的支持?

彭家念:一个良性发展的行业,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此外,行业协会也要发挥作用,达成一个共识:保持小草坝天麻的原生道地性。具体来说,是要统一小草坝天麻的菌种,统一小草坝天麻的优质种源。

还要把小草坝天麻做强,在全国7大天麻产区,让每一个产区都能以小草坝天麻为标杆。昭通天麻的所有从业者都要有这样一种理念;让小草坝天麻成为整个天麻行业的标杆,种源的标杆,菌种的标杆。

记者:第一阶段,种植天麻是你改善生活现状的手段;第二阶段,天麻产业已经成为你事业的载体;那么第三阶段,你是不是把天麻产业的科技附加值作为理想来追求?

彭家念: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将天麻产业当作理想来做,2023年我就有这个想法。当我的生存烦恼解决之后,思考的东西,更多的就是理想方面的:把麻农队伍壮大,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目标,实现一个理想。

我会一边维护小草坝天麻的原生道地性,另一边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从事发展小草坝天麻产业。

当村民因为种植天麻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后,我们小草坝的天麻产业队伍自然就更大了,队伍壮大了,种植小草坝天麻便会有更多的底气,也会有更多的人去推动小草坝天麻的发展,更好地去维护小草坝天麻的原生道地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 汪舒 曹阜金/文  实习记者:兰 波/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访谈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