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实录】昭通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专场

 2024-11-22 21: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11月22日,昭通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会现场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专题新闻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

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建梅女士;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磊先生;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文奖先生;

市林草局副局长罗迅先生;

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翟阳春先生;

威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宗刚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云南日报,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所属的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发布等平台,以及微昭通、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此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镇雄县、威信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及生态环境分局的负责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欢迎。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建梅女士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建梅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昭通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受市发改委童主任委托,我谨代表市发改委,向大家长期以来对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保护修复的重要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何立峰副总理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时,对赤水河流域保护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按照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的生态河流、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典范、打造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三重定位”来进行规划和谋划,对赤水河流域进行全面的治理、保护和发展。

五年时间,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扛牢扛实“源头责任”,统筹整合资金52.43亿元,深入实施省市“双十”工程,统筹推进“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行动,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为确保赤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贡献了昭通力量。

第二,聚焦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赤水河保护修复工作。近年来,在赤水河保护修复开展的重点工作,集中概况起来为“四抓”:“一抓”机制建立。建立领导机制。市级成立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队实地调研,指导推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修复工作。建立联系机制。通过高位统筹、积极协调,云贵川三省建立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合作共治、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管护机制。依托基层党组织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干部带好头、党员沉下去、群众动起来、共护赤水河”的良好局面。“二抓”资金争取。省、市、县三级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省预算内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各类专项资金,市县级通过PPP合作、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统筹整合资金,实施赤水河流域“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项目,项目实施资金得到基本保障。“三抓”截污治污。围绕水质提升这个关键,集中开展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截污治水,控源增绿。“两污”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垃圾热解站14座,实现17个乡镇“两污”设施全覆盖。面源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深入实施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四控行动”,建成农业“四控”示范点5个。建成两座大型沼气池、两家年产两万吨的有机肥厂。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编制完成150个绿美村庄规划。建成绿美乡镇3个、美丽村庄110个。完成新改建卫生户厕15万户、公厕建设823座。“四抓”生态修复。赤水河流域内17座小水电站全部拆除,恢复自然流态,整治经验被编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向典型案例。治理历史遗留硫黄废渣728万吨,获得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称号。修复矿山278座,建设河道防护林带1460公里,基本实现流域内“看不见荒山、看不见裸土”。严格落实“十年禁渔”,鱼类从2020年初的36种恢复到43种,特别是今年10月份监测发现的伦氏孟加拉鲮和花䱻两种鱼类,为20年来首次发现。2023年,赤水河(昭通段)保护治理工作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第三,狠抓“问题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针对国家、省推长办历年反馈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制定印发《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工作方案》,从问题发现、问题整改、监督执法、组织协调“四大机制”督促指导市县两级部门追根溯源,开展举一反三全面系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国家、省推长办反馈涉及赤水河的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5年来首次实现“动态清零”。

第四,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围绕《“十四五”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一是努力将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乡村,加强赤水河干支流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保护,打造赤水河生态长廊,打造一批点面结合的生态旅游观光景点。二是努力将赤水河打造成“两山”理论的样板典范。按照保护、盘活、合理开发利用绿水青山的思路,开展赤水河全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盘活生态资源和资本,推行绿色生态种植,推广赤水源区域公共品牌,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增强特色生态产业转化能力。三是努力将赤水河打造成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积极发挥赤水河作为云贵川三省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作用,与泸州、遵义、毕节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编制“三省四市”《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等,将赤水河保护治理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给予支持、指导,为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等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努力,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初心,讲好赤水源故事,打造赤水源品牌,稳步实现美丽河流、美丽乡村、生态产业、幸福生活,推动赤水河流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就作以上这些方面的介绍,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感谢建梅副主任!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云南日报社记者。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在保护治理工作中具体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推动了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吴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提问。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河段,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意义特殊。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赤水河流域(昭通段)保护治理部署要求,务实推进各项保护治理措施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聚焦”上。

一是聚焦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联合市农业、住建、自规和财政等部门,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等专项资金和横向生态补偿资金的基础上,组建德促贷款工作专班,已锁定德促贷款项目5个、总投资11.4亿元,统筹推进流域生活“两污”和历史遗留磺渣治理。截至目前,流域内共投入资金46亿元,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9座,治理历史遗留冶炼硫黄废渣728万吨。实现流域内乡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处理设施全覆盖,历史遗留冶炼硫黄废渣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的良好局面,流域内呈现出处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二是聚焦排口整治提升水质。按照生态环境部反馈的赤水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市、县两级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治理。目前,流域内干流164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一、二级支流710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693个。流域内入河排污口由无序排放向有效整治转变,2022年两合岩断面成功脱劣(达Ⅳ类)、2023年达标(为Ⅲ类),其余各断面水质持续稳定提升,确保了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

三是聚焦环境质量查找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一决定一条例一细则”规定,开展赤水河流域环境问题排查、专项执法检查和流域水质监测。五年来,常态化开展环境问题排查,发现并整改历次环保督察、专项审计、专项执法检查等生态环境问题571个。定期开展流域水质监测工作,发出水质异常提醒函、预警函共12期,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趋势。

四是聚焦横向联系协同保护。配合推进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以“决定+条例”形式共护赤水河。多次与贵州省毕节市、遵义市,四川省泸州市商榷,建立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落地见效,第一轮三年共获得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8亿元,第二轮五年已清算三省2021、2022年和云南省的2023、2024年横向生态补偿资金2.4亿元。签订《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议》,累计开展10轮联合执法行动;顺利承办2023年云南省赤水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四川和贵州的同人观摩了这次演练。从而实现上下游水文水质、污染治理、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及时互通,有效推进流域协同保护。

五是聚焦示范引领打造典型。围绕赤水河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三大目标要求,积极推动示范典型打造。2023年10月,赤水河(昭通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今年,印发《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牵头组织流域两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全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谢谢!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据了解,农业农村部门在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工作中,集中力量做好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请问,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文奖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打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攻坚战中,集中力量做好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全流域全面禁渔。2021年以来,成立渔政执法中队,配备了执法人员、网格管理巡河人员和执法装备,建成智能监测点97个。同时,加强联合执法工作,出动执法人员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和渔具市场经营点,加强非法捕捞案件查处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及珍稀濒危鱼类鱼苗。

二是持续推进全流域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今年,赤水河流域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76.86万亩,增施有机肥79.64万亩,推广抗性品种、生物多样性种植、保健栽培等农业措施77.14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97.07万亩。目前,赤水河流域化肥施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23吨,农药使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0.51吨。

三是持续推进全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编制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种养循环发展规划》,指导镇雄县、威信县加强赤水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目前,赤水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0.05%。

四是持续推进全流域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处置。在赤水河流域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和成熟模式,支持镇雄县、威信县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构建农膜推广、回收、处置一体化系统。今年,镇雄县回收地膜197.47吨、威信县回收地膜124.43吨。

五是持续推动全流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绿美乡村建设。目前,赤水河流域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9%,完成花草绿化21.25万平方米,植树3.9万株。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打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谢谢。


昭通日报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日报记者。据了解,林草系统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修复效果。请问林草系统采取了哪些保护修复措施,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计划推动保护修复工作的持续开展?

市林草局副局长  罗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昭通林草系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聚焦项目实施,坚持科学治理,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针对赤水河流域沿岸生态敏感脆弱,立地条件差的特点,我们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以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自然恢复为导向,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提升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一是实施赤水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致力于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和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前,在镇雄县、威信县实施的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已全部进入管护期,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二是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助推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在镇雄县、威信县跨年度实施滇东北山地石漠化项目,威信县实施人工造林5500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镇雄县实施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

三是加强鱼类栖息地保护修复,促进了赤水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发展。目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运行果珠鱼洞、花朗二龙抢宝生态观测点2个,投放鱼类栖息地修复天然砾石群,构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仿生态丁坝,改造赤水河天然河流鱼类生境。通过对赤水河鱼类资源监测效果评估,果珠鱼洞水电站原取水口河段鱼类密度从修复前13尾/100米增加到修复后84尾/100米,坡头镇簸笠电站原取水口河段鱼类密度从修复前33尾/100米增加到修复后203尾/100米。修复后鱼类多样性明显增加,多年未监测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石爬鮡、金沙鲈鲤,在果珠鱼洞、坡头簸笠修复河段中均监测发现。

四是加强竹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威信县开展13万亩方竹补植、管护,建成流域内3个1000亩方竹丰产示范园。

五是开展城乡绿美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威信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有序推进,完成植树1.18万株、绿化河岸27.67公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论,聚焦省委“3815 ”战略发展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城乡绿化美化行动要求,强化赤水河流域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2024年度滇东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基本完工。二是及时启动2025年度滇东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镇雄县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3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威信县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6.9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三是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建设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鱼类生态观测试验站。在已建2个生态观测点的基础上,计划再建4个生态观测点,并配置野外观测房屋及水质传感器、水文气象系统、视频采集系统及监测设施设备。

总之,昭通林草系统还将不断包装、申报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建设,坚决担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坚决守护好赤水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谢谢大家。


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编辑: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市人民政府网编辑。据了解,镇雄县在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补齐短板弱项。请问,镇雄县在补齐短板弱项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保护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翟阳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两山转化实践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部署要求,加大力度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但县域经济规模还比较小,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煤炭能源化工业“一业独大”、农林牧渔“一产独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在项目谋划建设、资源挖掘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还缺乏顶门立柱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延伸产业链发展、实现工业规模聚集效应支撑力度不足。

二是生态治理仍需继续加强。赤水河(镇雄段)流域范围大部分属于山区或半山区,生态环境条件整体脆弱,治理难度较大,治理任务繁重。目前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85%,治理短板还未补齐,后期运维管理和运维保障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涉及产业、环保、水务、林业、自然资源、文化等多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众多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动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是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监测工作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耳目”和“哨兵”,必须能够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问题和风险。目前赤水河流域(镇雄段)干支流建有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但以定点监测为主,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对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支撑力度有限。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强化治理提升,抢抓政策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按照“保护优先,源头管控”的思路,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林长制和禁养区制度,持续巩固拓展退耕还林成果,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不断提升流域森林覆盖率,切实筑牢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第一是持续做好农村“两污”治理。针对已建设施,进一步完善运维管理制度,做好运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制。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费制度,通过群众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一部分、社会支持一部分的“四个一”方式,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全力破解乡镇“两污”设施运行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积极推动城乡垃圾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套及完善工程,不断补齐流域农村“两污”治理短板,尽早实现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目标。第二是持续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扎实开展土地污染调查和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整治,加大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力度,确保全县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督促指导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科学建设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优势,推进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第三是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快推动智慧赤水河管理及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落地见效,构建水环境预测预警、污染溯源追因、环境容量分析模拟等智慧监管平台,不断提升水质异常预警、数据分析挖掘、决策支持能力和智慧化水平。

三是加强产业创新发展。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以绿色食品、生态文化旅游、清洁产业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探索,实现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第一是结合赤水河流域(镇雄段)自然生态本底情况,按照1+1+N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山上经济,扩大有机、绿色产品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占比,加强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尽快形成若干核心农林生态+产业链条,形成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创造特色农特产品竞争优势。第二是结合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深挖流域红色旅游资源,讲好“赤水故事”,构建“产城人村景”一体赤水河生态旅游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带动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生态观光、生态产品购物等多业态发展,推进生态与健康、旅游、文化相融合。

谢谢。


昭通新闻网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新闻网记者。据了解,威信县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中制定了“1535”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请问,威信县“1535”工作措施的具体做法和成效是哪些?

威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宗刚: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威信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全方位推进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保护治理。主要做法有以下六点:一是重视推动“一盘棋”。系统谋划制定“1535”工作措施,强化工作力量,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推工作的组织体系,坚决扛实扛牢源头政治责任。二是项目谋划“一揽子”。投资140.48亿元,系统谋划实施7大类93个项目。三是责任落实“一张网”。调整设置各级河长84名,形成全面覆盖的保护治理组织体系。苦猪河楠木村段村级河长杨敏被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评选为“最美河湖卫士”。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共巡河1640次,发现并交办问题122个,整改完成121个。四是任务推进“一清单”。聚焦省“双十”重点工程,坚持以“六大行动”为统揽,全面推行赤水河保护治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高效有序推进赤水河治理保护。五是干群联动“一条心”。实行县直单位和乡村包网格“双包保”,干部职工每周五组织群众共同开展“感恩共产党·共护赤水河”行动,推动保护治理向“管得了、管得好”有效转变。六是环境改善“一幅画”。围绕“五美”目标,组建乡村文明先锋队1238支,创新建立“三有五不”保护公约,着力打造赤水河畔最美乡村。

通过上级支持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水质大改善。多年来长期处于劣Ⅴ类的扎西河水质稳定在Ⅲ类,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二是短板大补齐。建成投用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热解站5座,农村垃圾收运基本实现所有村民小组全覆盖。累计改造农村户厕2万余座,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10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61%。完成28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级改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9.74%。三是生态大修复。流域内人工造林24.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31%。修复历史遗留矿山74个。完成8座小水电站拆除和生态修复。赤水河流域首次监测到伦氏孟加拉鲮、花䱻等珍稀鱼类。四是产业大发展。大力实施“种五养三”工程,全县竹产业达54.2万亩,山葵、芍药、辣椒、魔芋等共3万亩。全面加快“一院两道三园五馆”和11个精品示范红军村建设,今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325.73万人次。五是合力大增强。建立“1110”管护机制,将流域内重点河段划分了75个网格责任区,把治河护河责任定格、定人、定责,实现“单兵作战”到“全民上阵”的积极转变。六是形象大提升。赤水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果哈段、河坝段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河湖”。创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龙洞崖上石寨、石坎庄子上、半河垕房3个和美乡村列为全省63个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创建村。“水清、河畅、鱼游、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流正在逐步呈现。

欢迎媒体朋友们多来威信走一走、看一看,切身感受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的华美转变。谢谢!


昭通发布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昭通发布的记者。赤水河流域与贵州、四川两省交界,既是云贵川三省的界河,也是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请问,昭通市在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工作中与其他省、市的合作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近期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建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昭通市是赤水河的源头和上游地区,在赤水河保护修复工作中我们主要从“共立共护”、横向生态补偿、共建示范区三个方面积极与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开展合作交流。

一是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2021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于2021年7月1日起同步实施《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云贵川立法保护赤水河,是我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既是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流域类保护地方立法的积极探索。

昭通市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参与推动三省共同立法,与贵州、四川两省同步实施《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牵头编制印发了《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十四五”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最美赤水源旅游规划》等指导性细则和规划。

二是建立赤水河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云南与贵州、四川三省签订第一轮《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云贵川三省出资比例为1:5:4,补偿资金分配比例为3:4:3,生态补偿资金总额2亿元。通过积极的协商,2023年云南与贵州、四川三省签订第二轮《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出资比例、分配比例不变,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亿元提高到3亿元。

三是探索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我们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与泸州市、遵义市、毕节市开展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委托国家经济宏观研究院编制“三省四市”《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力争将赤水河保护治理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给予支持、指导,为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等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共建“示范区”,有利于协同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落实“推动赤水河流域产业统一规划布局,逐步提高绿色产业占比”要求,推动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有利于生态资源转化利用。通过共建“示范区”,有利于延展赤水河的“生态河”生态效应、“英雄河”社会效应、“美酒河”经济效益、“美景河”民族文化效应和“纽带河”政府管理效应,将赤水河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显著提升流域内绿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近期,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启动方案和规划编制工作,并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色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多领域、深层次加强“三省四市”在赤水河流域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我们既要扛牢源头责任,更要扛实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和镇雄、威信两县,以及赤水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了我们赤水之源的生态答卷,让一江清水出昭通成为我们“赤水源头”的政治担当。做到了不负良心不负党,不负子孙不负未来。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谭泽涛 邬翔 /文  张广玉 /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实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