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杨丽萍谈新作《十面埋伏》:感悟自己生命走入冬天

 2016-08-17 10:43  来源:

杨丽萍前日坦言不想被神话

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杨丽萍编导的最新力作《十面埋伏》将于8月21~22日登陆顺德演艺中心大剧场。前日,杨丽萍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对于这个两千年前的故事,她坦言时至今日一点也不过时,“古今中外,不同的时空里,十面埋伏的故事从未停止,而比刀枪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埋伏。”从描绘风花雪月的民族舞蹈转入充满实验性的舞蹈剧场,回望个人的创作历程,保养得宜的杨丽萍却感触生命的短暂和易逝,“我现在特别像冬天,生命走到了一个冬天的感觉。”

谈《十面埋伏》:小彩旗自愿加入当群演

与杨丽萍此前编导的舞剧不同的是,《十面埋伏》是一部充满实验性的作品,该剧融合了行为、装置艺术、民乐及传统戏剧。《十面埋伏》尝试打破传统舞剧的叙事方式,将两千年前的一组人物从故事中提炼出来,运用舞蹈和综合舞台手段,刻画每一个角色在特定时间、空间、处境下的内心冲突与纠葛。“大家都知道刘邦和项羽在乌江边一决胜负,也知道霸王别姬的千古爱情绝唱。虽然两千年了,但到今天你不觉得过时,这个社会还是在纷乱、在征战,每个人头上还是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剧中最特别的舞美设计,舞台上两万把剪刀悬挂于演员头顶。杨丽萍分析说,“剪刀可以是家庭用品,也可以变成凶器,剪刀也常被用来形容情绪,剪不断理还乱。剪刀悬挂在你头上,没有侵临你,但是却让你感觉到威胁,处处充满埋伏,其实最可怕的是内心的埋伏。”全剧除了剪刀之外,在舞台上看不到一把刀剑,连虞姬自刎,传统的手法是用剑,但该剧用的是项羽的血,从他身上拉出一丝血,用他的血来自尽。

谈到是否在剧中为小彩旗安排角色,杨丽萍透露创作时小彩旗在拍电视剧,等她回来后《十面埋伏》已经开始巡演了。“她想跳,我说你现在也是个明星了,又没有给你安排角色,但她坚持要跳,说‘我就喜欢这种一会在天上,一会在地下的感觉,人要能上能下,把自己的心灵修炼得特别纯粹’。”杨丽萍最后就安排她跳群舞,“混在人群里,你找不到她。”至于自己为何也没参演,杨丽萍说:“这个作品真的不适合我,作为编导自己不适合不要硬上。”

据悉,《十面埋伏》这轮巡演尚没有在广州演出的计划,为方便广州观众,演出当天17:30可以凭票在中山纪念堂正门,乘坐免费巴士往返。

忆个人创作:从风花雪月到生命叹息

《十面埋伏》是杨丽萍的转型之作,回顾从艺以来的创作,她说,她的作品总是涵盖了自己当下的心理体验、生命感悟。“我是从山清水秀的大理成长起来的,小时候看见村民歌颂太阳,歌颂晚霞,插秧也有歌舞表演,睡觉时夜不闭户,这么和谐的生活,特别美好。到后来世界变了,但我内心一直保持着童年的美好,所以我的舞蹈里面,一直都是太阳啊,月亮啊,孔雀啊,风花雪月。”

创作《藏迷》、《云南的响声》时,她开始思考民族艺术这么伟大,怎么传承下去,“那些舞蹈都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包括音乐、歌舞的样式,极其传统,只不过给它们打上光,让它们亮起来。”而现在,创作《十面埋伏》是因为“我看到战争在延续,人性还是这么邪恶,我希望借助两千年的故事,了解黑暗,也寻找光明。同时,也是完全颠覆了原来的创作,想通过这次的实验,让自己重新找到一种艺术的角度”。

已经58岁的她常常被惊叹驻颜有术,但她却说自己已经在“奔8(80岁)!”“我现在特别像冬天,生命走到了一个冬天的感觉。每个人都有生命的终结,我特别不喜欢别人神话我,没有人会永远不老,永远不死,但精神可以留在这个世界。我的肉身会消失,但我的舞蹈会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我觉得这种精神上的布施也特别美好。”(记者 谢奕娟)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