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11-14 15:26“快点儿,你怎么写这么慢!”“快点儿,你怎么读这么慢!”一些家长总会这样催促孩子,其实,这样的教育方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频繁催促孩子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孩子需要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兴趣、技能以及社交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不需要他人督促的前提下,自己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设定合理的期望。比如读小班的孩子,你可以让他练习独自穿脱衣物,但是你不能要求他学会系鞋带,因为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我们要了解并接受每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发展节奏都有所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提出要求。
鼓励而非强迫。有的孩子一开始想学画画,或者弹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几次吃了些苦头后就想放弃,有的家长可能劈头盖脸就骂:“谁让你学的?”“你一点儿恒心都没有,你看某某某。”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后悔选择做这件事,甚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都不敢轻易尝试,害怕自己选择了又不能坚持。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寻找不想继续学的原因,通过鼓励和支持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提供积极反馈。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为什么会得到表扬,而不是笼统地表扬一番。
培养自主性。想要孩子对学习具有持久的兴趣和主动性,应让孩子参与学习时间的安排或者规则的制定,比如每天放学回家是先玩耍,还是先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先阅读,等等。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变被动为主导,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持耐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会反复地想放弃,但他会担心父母怎么看他、同学怎么看他、这样做对不对,他会焦虑和纠结,这时候如果家长没有耐心,他就会放弃所有顾虑,选择回到原地。我们要理解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当他们无法坚持时,一定不要心急,要保持耐心,陪伴孩子度过瓶颈期,这样孩子才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作者:耿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