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11-14 14:58有人说:“处暑到,酷热消,人间四时俱可喜;凉风起,秋意浓,一年最好新秋时。”
素有秋城之称的昭通,往年入秋就“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一过,秋就会迫不及待地在时光的流逝中,迈着沉稳的步子,翩然而来。初秋不惊扰一草一木,只为赶赴时光的约定,草木在淡淡的凉意中悄悄换上渐变色的新衣,当我察觉时已是深秋。
来到省耕国学文化公园,顺着健步道没走多远,就被热闹的场面所震撼,一路上人头攒动,南腔北调伴着清风传来。抬头看,我才发现已经来到题有“省耕赋”的“省耕文化广场”了。
清雍正八年,首任昭通镇总兵徐成贞挖塘蓄水用于灌溉农田,倡建省耕塘,借《孟子》里的“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藏着“反省”之意,当作劝农之所,取名为省耕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省耕塘的农业灌溉功能消失,昭阳区政府在此修建了省耕国学文化公园。设计本着回顾昭通农耕文化历史,弘扬昭通人“其民好学”的“耕读文化”精神的原则,确立了品中国经典、读朱提辉煌、识昭通骄子、构筑昭通城市精神的主题,抒发“耕读济世,读以省身”的情怀。
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的文化传承是朱提文明、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于每一个昭通人而言,如果说曾经的省耕塘是记忆、是怀念、是寄托情感之地,那么而今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则犹如新时代里的开拓者,华丽转身后带着崭新的装备,于无声处润泽着人们的生活。
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承载着昭通的历史,是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如果因气温未降,滋生些许烦躁的你,请深呼吸,想想来来往往偶遇的避暑人,想想避暑人在快递站寄苹果时灿烂如花的笑容,是否平复了你躁动的心?
“处暑分隔夏与秋,金风玉露迎丰收”,带上发现美的眼睛愉快地享受硕果累累的秋,那个染红了洒渔河的秋、给果农带来财富的秋……
我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看着影子拉长或缩短,内心变得平和、喜乐,在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秋城,开心地道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马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