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民日报》生态版“说道”赤水河“二龙抢宝”生物资源开发的不同“吃法”

 2024-11-13 15:59  来源:人民日报

开发生物资源,办法可以更多元(说道)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2日 第 15 版)
     更加多元地开发生物资源,不仅有助于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还能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来保护生物资源
      “鲜美、可食”“味苦、有毒”……一说起动植物,人们往往会想到食物。对于已经被驯化的稻麦、鸡鸭鹅、青草鲢鳙来说,这样想或许没什么大问题,但对于无法实现人工种植养殖的物种,从吃的角度利用生物资源不仅片面,而且难以持续。
      其实,从好吃到好看、好玩,利用生物资源的办法,本应更多元。位于云南昆明市宜良县马街镇的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云鱼谷内,不仅可以品尝人工养殖的鱇浪白鱼、大头鲤,还能透过水族箱、生态池观赏胭脂鱼、金线鲃等珍稀濒危鱼类,走进展览馆了解中国鱼文化;这里全年可垂钓,天热时孩子还能在浅池内摸鱼。吃鱼、赏鱼、摸鱼,为云鱼谷每年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还让企业有了资金收集、驯养、繁育珍稀濒危土著鱼。模仿野外生境、研发人工饵料,土著鱼种质资源保护投入巨大,加上驯养繁殖周期长、成本高,售价不便宜,单纯从“吃”的角度利用,该公司颇感吃力。同时,收集了那么多种质资源,不能向外界展示,也难以更好发挥土著鱼种质资源的价值。这两年,借着研学、垂钓等活动,云鱼谷顺势开发了土著鱼“好看”“好玩”方面的价值,收入已经占公司营收的近30%。
      话说回来,即使同样是开发生物资源“吃”的价值,也有不同的“吃法”。是野蛮捕捞电毒炸,还是增殖放流、有序利用,决定了生物资源能否可持续。位于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和镇雄县交界处赤水河“二龙抢宝”生态观测点的水下摄像机显示,在不少地方早已绝迹的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甚至金沙鲈鲤正在悠闲觅食。此处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生物资源开发同样可以多元:风景优美,当地借势在保护区外围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体验水质监测也成为孩子们的生态研学项目。不仅能挖掘好看、好玩的价值,换种合理的方式,赤水河的鱼同样能“吃”。
      更加多元地开发生物资源,不仅有助于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来保护生物资源。思路一变天地宽,全面开发生物资源好吃、好看、好玩的价值,才能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央媒看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