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中国
2024-11-09 18:37在寂静的手术室中,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麻醉,作为外科手术中关键的一环,它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连接患者与手术安全的重要桥梁。
一、麻醉的应用领域
1.外科手术: 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会给患者实施麻醉,从简单的切除局部包块到复杂的颅脑手术、心脏手术。
2.疼痛治疗:疼痛是许多疾病和创伤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麻醉医生通过运用各种麻醉药物及技术,如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等,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3.特殊的检查与治疗:在进行内镜检查、介 性放射学检查、放射治疗定位等较为精细的医疗操作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和身体不适。此时,可利用麻醉帮助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这些诊疗操作。
4.分娩: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已是公认的剧痛,绝大多数产妇难以承受。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进步,通过使用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和技术,就可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同时保持产妇的意识清醒,不影响其分娩过程中的配合及胎儿健康。
5.儿科诊疗中的镇静辅助:对于无法很好配合检查和治疗的低龄儿童,麻醉可以帮助他们在安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CT、磁共振成像等需其独立完成的检查和口腔治疗等医疗过程。
二、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
尽管手术有大有小,但麻醉的风险管理都需严格进行。不同患者的体质、病史及手术条件都可能影响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手术前全面评估和规避麻醉中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了解常见的高风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是确保手术麻醉安全性的关键。
1.过敏史:对于既往对麻醉药物或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药物和物品(如碘伏、酒精、橡 制品)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和物品。
2.呼吸系统疾病:患有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需严格做好禁烟、祛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降低围手术期由高敏气道引起的呼吸道痉挛等风险。
3.心血管疾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患者,若需进行非急诊手术,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仔细评估,调整心血管用药,并针对心律失常采取相关措施,待患者心功能改善后再择期手术。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出血、近期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麻醉前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严密的麻醉计划,以避免误吸等风险。
5.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颅内高压等,可能会加重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麻醉期间出现恶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情况。因此,对此类患者需进行预先处理,并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及时干预。
6.肥胖:临床上将体重指数(BMI)≥28 kg/m2定义为肥胖。肥胖患者无论进行何种手术,都面临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呼吸困难、心血管并发症等。因此,他们在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需格外注意,做好气道保护和精细的麻醉管理计划是保障其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7.妊娠:特别是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麻醉药物、方式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需特别慎重,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
8.药物依赖或滥用:对于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酒精或其他物质的患者,麻醉医生需要注意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并做好相关监测。
9.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围手术期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监测,积极对症处理。
三、关于麻醉前的禁食时间
1.固体食物: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通常需要在麻醉前至少禁食6~8小时。6岁以下儿童的禁食时间为4~6小时。
2.清水或透明液体:可以在麻醉前2~4小时适量饮用。
3.正在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需要在麻醉前禁食4小时。
4.配方奶或固体食物喂养的婴儿:建议在麻醉前禁食6小时。
5.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药物,可以在麻醉前用少量清水服用或停用,具体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6.油炸、脂肪及肉类食物:建议在麻醉前禁食8小时。
四、麻醉 式的选择
1.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大多数手术需要进行全麻,如腹腔镜相关的手术、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等。全麻时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不会感觉到疼痛,全程由麻醉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全麻手术后患者需平卧,待患者四肢活动能力恢复,无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后方可遵医嘱下床活动。
2.局部麻醉:简称“局麻”,适用于小型手术,如拔牙、局部脂肪瘤切除术等。这类麻醉的作用是使手术部位出现麻木感,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在局麻手术中,患者一直都是清醒的。
3.区域麻醉:与局部麻醉类似,但区域麻醉涉及的范围更广,通常指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阻滞一定手术区域的神经冲动传导,使患者失去该手术区域的感觉,常应用于剖宫产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断肢再植术等手术。
五、为什么有的全麻手术要进行气管插管?
对于一些操作时间长、有潜在误吸风险及可能影响气体交换的全麻手术,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是一个关键步骤,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呼吸道畅通。麻醉医生会全程监控患者的呼吸和麻醉状态,并适时进行调整。给全麻状态下的患者插入气管导管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呼吸道保护:气管插管能有效防止呕吐物、血液、分泌物等进 气道,避免误吸、呼吸道阻塞,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通气控制:通过气管导管,可以使用机械通气,确保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充分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3.麻醉药物输送:气管插管后,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输送麻醉气体,加深麻醉效果。
六、全麻手术后患者为什么要进行雾化治疗?
首先,在全麻手术中,患者吸 的气体湿度较低,导致喉部和气道变得干燥,常常出现干咳、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雾化治疗可以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降低其喉部和气道的干燥程度,保护呼吸道黏膜屏障,让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舒适。
其次,在雾化器中加 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缓解气道的高敏反应,促进痰液排出,保障患者术后的呼吸安全。
最后,有些患者术后可能因疼痛导致活动量减少、卧床时间长,从而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雾化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