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威信:以路为链,串起美丽景点

 2024-11-01 09: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农村公路,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期盼。近年来,威信县持续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织密农村公路网,并畅通红色旅游路线,将村庄与红色景点紧密串联,不仅为老区群众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也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0月24日,笔者从县城出发,沿省道S201旧水公路(旧城至水田)行驶43公里抵达水田镇。一路上,山川秀丽、绿树成荫,道路宽阔平坦、干净通畅,不时可见身穿橙色马甲的护路员在清扫路边的垃圾。

省道S201旧水公路是威信县的重要干线公路,起于川滇交界的威信县柏坳林,途经旧城镇、罗布镇、威信县城、双河苗族彝族乡,最终止于水田镇花房子,全长106.7公里。

水田镇曾是偏、边、穷的代名词,受交通不便影响,水田的红色旅游一度“暗淡无光”。得益于旧水公路的提级改造,水田镇如今已成为追忆红色历史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威信县“红色游”的首发站,也是威信县红色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漫步于水田镇花房子片区的“红军村”高坎村民小组,宽敞的柏油路蜿蜒于乡间田野,巷陌乡间草木掩映,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一幅幅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墙绘,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先辈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年代。游客们在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游览参观,村民们在红色记忆·主题餐厅前的文化广场、休闲廊道上休憩聊天……一幅美丽多姿的和美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以前这里路不通,生活很不方便,现在修了柏油路,房屋也改造好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家乡的变化,高坎村民小组村民郑明登颇有感触地说。

“我们水田社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夯实红色根基,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花房子片区建设中。通过道路硬化、房屋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式,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水田社区党委书记郑绍均说道。

威信县推动农村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村公路+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连接旧水公路的花石旅游公路止于龙洞村石头寨,是完善农村路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洞村石头寨坐落于山崖之上、赤水河畔,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依托赤水崖景区的发展建设,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蜕变成人们向往的乐土,推动了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的形成,实现了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家门口的公路修好以后,不仅孩子们上学方便了,我们进城也节省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景区建起来之后,来游玩的人多了,我就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多了一份收入。”龙洞村弯头村民小组村民蒲发群说。

交通条件的改善犹如甘甜的水源,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沉睡于乡野山间的红色资源、美丽风光被唤醒,乡土文化全面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游客们通过农村公路“沉浸式”游览,领略扎西会议的红色精神。

“威信县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努力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品质工程,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管理体系以及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实现了城乡一体化高效运营。我们积极筹措超5亿元资金,打造了扎石公路、省道S201旧水公路、花石公路等美丽公路,连接各村寨,总长100多公里。”威信县交通运输局基建规划股股长黄道海介绍说,将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覆盖全县的“三条红色旅游环线”。

以路为媒,改善交通条件;以路为链,串起美丽景点。一条条“畅、安、舒、美、洁”的“四好农村路”,全方位展示了威信的红色底蕴、风光之美、环境之美、村寨之美和生活之美。截至2023年底,威信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616公里,实现了10个乡镇“乡乡通油”、89个村(社区)“村村通畅”、1633个村(居)民小组“组组通达”的目标。

通讯员:白芯 陈茂玉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旅游 产城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