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访谈丨对话张佐才//在教育的赛道上和自己较劲

 2024-10-29 15:32  来源:昭通日报

走进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教科所”),一间约12平方米的办公室局促而陈旧,明年就要办退休手续的张佐才静静地看着电脑上播放着的网课,若有所思。

张佐才在培训。(受访者供图)

张佐才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衣着朴素,经常着一身浅灰色的西装,就像一个在田地里耕作多年的农夫,你只要看一眼,就不会忘记,那是一种对大地的虔诚与执着。

张佐才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上午7时许,他就会从梦中醒来,在朋友圈里发一组他最新淘到的“心灵鸡汤”,当然,因为所从事的工作与经历,这组文章大多是教育圈子里的新观点、新做法,张佐才认为这些碎片化的见解对师生们有所帮助。

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张佐才不必像那些每天抓紧时间做早点、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需要把时间卡成分分秒秒。吃了早点,他选择走路上班,从他住的小区到单位,也就是20分钟的路程,有时,背个小挎包,包里装着可能需要到某所学校辅导的教案,或者是一些拿回来研究的教辅资料。每天比别的同事早到单位,整理一天的工作思路,这成了张佐才的常态。

一天里剩下的时间,他会根据工作需要,把时间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上网课、制作课件、撰写教育论文、对全市的教育资源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带着同事到市直各学校以及各县(市、区)的学校进行随机调研,组织召开研讨会,把发现的问题和对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思考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出来,把《昭通教育》里要刊登的论文反复打磨……即便下班后回到家,张佐才仍然不放松学习,他总有做不完的事。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张佐才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比起正高级职称,这个荣誉让张佐才更加激动。1982年,时年17岁的张佐才考入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威信师范班学习,也意味着他的教育梦想开始起飞。

张佐才面前的跑道并不平坦。师范毕业后,张佐才被分配到威信县旧城镇龙马小学,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1990年3月,被选调到威信县旧城镇教育办公室工作,他先后多次举办大型教育教学研讨会,自编自刻自印创办镇刊《教学研究》。3年后,他被威信县教育局教研室选调从事语文教研工作,1997年,主持教研室全面工作。其间,张佐才踏遍了威信县的山山水水。2005年,他被调到昭通市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更名为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走上了更高的平台,从一名语文教师变成了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一直奔跑,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向前。

张佐才多次放弃了到党政机关的机会。他在龙马小学教书时,对一本做得很糟糕的作业批改时用红笔画了一个很大的“×”,后来这名学生上课时总是低下头或趴在桌子上,他觉得自己必须让学生成长、成才。这件事让张佐才一直在教育上耕耘。

张佐才的勤奋耕耘与无私奉献,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云南教育功勋奖、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云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他所负责的教科所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及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每当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看到所负责区域教育教学成绩的提升,我都感到无比满足。”张佐才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无论是教书,还是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张佐才从未缺席过,也从未在工作上“讨价还价”。张佐才深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媒体的采访,张佐才表示,他会继续努力,为昭通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

记者:你是怎样走上教育战线的?请谈一谈你的教育经历。

张佐才:‌我家住在威信县旧城镇回龙村,我1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妹生活,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教师或医生,当教师引领学生成长,当医生可以治病救人。怀着母亲的期望,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小学到附设初中、到高中,一直到现在我都努力学习。1982年,我考入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威信师范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威信县旧城镇的山区村完小龙马小学,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我认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在教学中,用爱心感化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意见,关心学生的疾苦,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或教学生做游戏,或带领学生们去春游、野炊,自编了一些适合山里孩子唱的歌曲供孩子们唱,利用山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孩子们在闲置的山间洼地里踢足球、练跳高……5年多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所教的班级成绩几乎年年全镇第一。

1990年3月,我被选调到威信县旧城镇教育办公室工作。我把常规的计划总结和“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五环教学纳入考核教师的内容,真正落实常规管理。我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组织了多次大型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了教导主任和教师;创办镇刊《教学研究》,自编自刻自印,发给学校,指导教师。1993年初,我调到威信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从事语文教研工作。1997年初,我主持威信县教研室全面工作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研员首先应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进而成为教师的老师,才能成为教学研究带头人。”其间,我踏遍了威信县的山山水水,经常深入学校,与教师们一道探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讲座、教方法,做师者之师。

2020年10月13日,张佐才(右10)参加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活动。无论是教书,还是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张佐才从未 缺席过,也从未在工作上“讨价还价”。(受访者供图)

我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及多项课题获省级以上奖励。2005年,我被调到昭通市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更名为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评课、开讲座等,经过潜心研究,出版多本教育教学专著。通过不断努力,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成绩大幅度提升。我个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云南教育功勋奖、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云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我以为,我之所以走上教育战线源自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成长。”张佐才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张佐才一直很努力。

挫折,给我上了一堂

刻骨铭心的课

记者: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张佐才:我至今忘不了我在龙马小学教书时的一件事,那是一次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交流,这次经历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基本不与同学说话,多次学科考试都不及格。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做书后的课后训练,我先作了讲解。下课了,把作业收了上来批改,很多学生都做得很好,但有一本却很糟糕,我不假思索地用红笔画了一个很大的“×”。此后,我发现这名学生总是低下头或趴在桌子上,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低着头,一言不发,手里拿着那本我画了个大“×”的书。我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个我不假思索画的大“×”,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这么大的创伤和打击。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我主动找这名学生沟通,并给她换了一本新书,指导她完成了作业,她如释重负,愉快地笑了。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非常重要。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与学生或教研员的情感交流、人格教育,努力做一名称职的好老师,做一名优秀的教育科研工作者‌。


■一个不假思索画的大“×”,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这么大的创伤和打击。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张佐才主动找这位学生沟通,并给她换了一本新书,指导她完成了作业,她如释重负,愉快地笑了。

昭通教育在发展中

砥砺前行

记者:请你给读者介绍一下昭通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张佐才:改革开放以来,昭通教育和全国、全省一样,追赶超越、脱胎换骨,从“粉笔头”到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昭通教育一直向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目标不断迈进,全市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从“普六”到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为让适龄儿童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昭通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进“普六”“普九”“两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取得辉煌成就。如今,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普及;全市11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按规划创建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正在走向优质多样,教育质量逐步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扩容提质,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从“土台子”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城乡学校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实现了从“校校有危房”到“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的历史性转变,从“一块黑板”到“电子白板”的跨越式发展。全市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乡镇(街道)小学(幼儿园)学区制管理制度完善、紧缺教师补充和教育人才引进及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三是从“双基”到高质量发展的素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学校从过去的双基目标“育分”、三维目标“育能”发展到全面深化核心素养“育人”的新时代,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深入实施素养教育,立德树人,从系列化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普通高中教研联盟建设,教育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

记者:能用一些数据说明吗?

张佐才:可以。截至2023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287所,其中高校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所、教师进修学校10所、职业高中12所、普通中学272所、小学1359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1616所,另有小学教学点251个。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8686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1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5.9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4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1%。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80426人,校舍13883998.75平方米。

记者:昭通市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还存在什么短板?

张佐才:目前,全市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入学率“四个不高”。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主要是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不高。二是资源供给“两个不足”。学前教育方面,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未达到国家规定的50%标准;义务教育方面,城镇挤、乡村空现象越来越突出;职业教育方面学位缺口较大。经费保障不足。落实教育经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两个只增不减”不到位。三是教学质量“两个不优”。其一是办学水平不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优质均衡标准的不到10%。高中教育“县中困境”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二是教师队伍不优。全市学校校(园)长、专任教师中专家型教育人才缺乏,知名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短缺,教育家型的校(园)长稀缺。四是学校管理“两个不到位”,包括学校“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的系统化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昭通教育和全国、全省一样,追赶超越、脱胎换骨,从“粉笔头”到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昭通教育一直向着更高质量 、更加公平的目标不断迈进 ,全市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让教育跟上

时代的步伐

记者:你对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是怎样展望的?

张佐才:目前,中国教育已从之前跟随世界的发展转为开始引领世界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以为,下一步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突出扩优提质、促进全面发展、建设专业队伍、突出数字赋能等方面着力。

教育兴则民族兴。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迈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新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抓好教育,昭通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务本求实、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抓住西部新一轮开发的历史机遇,为全省教育奋进“西部先进行列”添砖加瓦,为打造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新时代“昭通印象”,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的教育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张佐才认为,下一步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突出扩优提质、促进全面发展、建设专业队伍、突出数字赋能等方面着力。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阜金 汪 舒 谭光吉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教育 
捐赠信息